时间之谜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之谜,和语言之谜同样古老。很多人认为,时间不是秘密,因为大家都熟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时间里,每天都和时间打交道。

比如上下班的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这都是明摆着的,一看手机或手表就知道。但仔细想来,时间又好像不是那么简单,里面蕴藏很多秘密。

比如时间是永恒的还是有限的?时间有起点吗?时间有终点吗?如果时间有起点和终点,起点、终点又在哪里?

再如,我们熟悉的钟表时间和我们内心感觉到的时间,又不一样。钟表时间,又叫机械时间,客观存在,循环往复,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没什么变化。

我们平时感觉到的时间,如昨天、今天、明天,今年、去年、明年,明显不同于钟表时间。钟表时间可以重来,人们内心感觉到的时间,只是一味朝前走,不能回来。比如昨天已经过去,明天尚未到来。

所以,如果仔细想一下,我们会发现,时间的秘密,看来不是那么简单。

确实如此,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们便有了对时间之谜的感觉和思考。

比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站在滚滚东流的河边,大发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国古代的庄子也感叹生命有限,认识无涯。庄子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岂不是徒劳吗?

古代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当时的许多文人知识分子,同样产生了对时间的思考:人生如寄,青春短暂,应及时享乐,快乐地生活,不要辜负美好的年华。

在西方,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同样提出了对时间的思考。

柏拉图认为,时间是客观的存在,是物体运动的计量和度数,亚里斯多德也认为,物体的运动、位置和时间有关,需要利用时间,来测量物体的运动及位置。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看法,代表了西方文化早期的物理时间观。

很明显,西方早期文化对时间的思考,不同于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以及传统文学艺术,对时间的认识,强调时间的感觉性质或心灵性质,如人生一去不复返;即生命的时间不可逆,一旦逝去再也不回来。

希腊文化对时间的感觉和思考,更接近于我们平时说的钟表时间、机械时间,即时间是客观的,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可以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对于时间的感知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重要差别,即西方文化更多受到数学、科学思维的渗透与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强调人的直觉感受和生命体验,科学主义元素稀少。

换言之,西方人喜欢把时间看成物理时间、客观时间;中国文化喜欢把时间看成心理时间、主观时间。两种文化的时间意识的差别一目了然。

不仅是传统古代文化,随着人类文明,尤其是哲学、宗教、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时间之谜的思考和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

比如西方文化,自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后,经过中世纪的基督教、近现代哲学、自然科学,西方许多思想家、科学家,对时间之谜的探究,始终没有中断。如中世纪的奥古斯丁、近现代的康德、海德格尔、牛顿、爱因斯坦、霍金、马赫等。

下面先谈一下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对于时间之谜的看法。

在西方文化史上,奥古斯丁第一次提出了新的时间概念:时间不是客观的物理存在,而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奥古斯丁提出的主观主义时间概念,明确反对、否定希腊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时间观。奥古斯丁认为,时间不是机械的客观之物,而是一种精神意识现象。

奥古斯丁对于时间的分析,集中体现在他的那本著名的《忏悔录》里面。《忏悔录》的第十一、十二章,浓缩了奥古斯丁的时间哲学。

奥古斯丁思考时间,不是像近代科学家一样,是想获得关于时间问题的科学答案。作为一位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思考时间之谜,主要是想解决理性和基督教信仰的冲突或矛盾。

根据希腊文化流传下来的时间概念,人们会提出许多和基督教文化相冲突或相矛盾的问题。

比如,柏拉图认为,时间和物质有关,是无限的。根据基督教的说法,如果时间是无限和永恒的,那么上帝在创造宇宙之前或者之后,又在做什么?

再如,上帝存在于时间里吗?如果存在的话,《圣经》的说法就是错误的。因为《圣经》说,上帝从无中创造了宇宙;如果不存在的话,上帝又如何知道发生在时间里的现象呢,如人的生命存在。

最后,宇宙的时间有起点和终点吗?如果有的话,起点和终点又在何处?

总之,在奥古斯丁看来,上述和时间有关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基督教信仰,所以需要彻底解决时间之谜。

奥古斯丁提出的时间理论,深刻而富有创造性,彻底颠覆了希腊文化的传统,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后来的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马赫等人,都受到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时间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第一,时间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源于人的主观意识和思想,奥古斯丁称之为主观心灵的感知、体验。

奥古斯丁的唯心主义时间观,推翻了希腊思想家提出的物理时间观。

希腊思想家认为,时间是客观之物,和物体的运动有关,物体运动是时间存在的条件。在希腊思想家眼中,宇宙不可能无中生有,世间万物的存在,是因为永恒的物质被赋予了特定形式。

奥古斯丁认为,时间不是外在的独立之物,而是和精神、意识有关。无论是上帝的精神还是人的心灵思想,时间都来源于精神意识。

奥古斯丁还主张,运动不是时间存在的条件;恰恰相反,时间是事物运动的条件。在此,我们会想到康德后来提出的时空直观理论。

第二,时间没有过去或未来,时间只有现在。

奥古斯丁认为,时间是心灵意识的注意或印象。所谓的过去,只是心灵回忆留下的印象;未来则是心灵期望的印象;过去和未来都不是真实的时间存在。
在奥古斯丁看来,过去或未来只是主观印象,唯一真实的时间是现在,即心灵当下的观察和注意。

第三,时间是有限的,它和宇宙同时被上帝创造出来;上帝是无限、永恒的。

奥古斯丁认为,时间不是无限的存在;上帝创世之前没有时间,时间和宇宙同时被创造出来。所以时间有一个起点,时间的起点就是宇宙产生的起点。由此,我们会想到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即奇点理论。

根据霍金的观点,宇宙大爆炸和时间一同产生,即宇宙的起点就是时间的起点。这个神秘、特异的起点又叫做奇点。

在奥古斯丁看来,既然时间和宇宙同时产生,则时间就是有限的存在,不是永恒无限的实体;换言之,只有上帝才是无限永恒的存在,所有其他事物都是受造之物。奥古斯丁的时间理论,维护了上帝是唯一永恒实体的基督教信仰。这也是奥古斯丁思考时间之谜的最终目的。

总之,如果抛开基督教的神学背景,不难看出,奥古斯丁提出的时间理论,还是给人们提供了不少启发和借鉴意义,如时间和精神意识的关系,时间和宇宙产生的关系,时间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等等。所以提起奥古斯丁的时间观,人们会联想到后来的康德、海德格尔、爱因斯坦、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意识。所有这些问题都和人类的哲学、心理学、科学密切相关,需要进一步展开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之谜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