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的印象中,哲学是个高大上的东西,而且哲学家的思维及行为表现让人不太好理解,他们经常会思考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诸如,宇宙的外面是什么? 世界会不会是假的?我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别人梦中?上帝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个世界有没有最终真理?等等。因此,很少有人想过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生活的哲学-寻找人生意义的12堂哲学课》一书的作者朱尔斯·埃文斯用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伊壁鸠鲁、犬儒、伯拉图等十二位西方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理论,帮我们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读这本书:
哲学真的可以教我们如何过上最好的生活吗?
哲学是高高在上的,还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幸福是可以定义的吗?是否真的存在一种幸福的模式?
读完此书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观点,与大家共享:
一、哲学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精神生活而存在的。
许多心理学家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受古代哲学家思想的影响,如认知行为治疗的鼻祖阿尔伯特·艾利斯就是受古希腊哲学斯多葛派哲人爱比克泰德的影响。
斯多葛派构建了一种人生哲学,寻求心灵自由、安宁,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主张无论在什么情境中做自己灵魂的主人。
认知行为疗法则认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看法所困扰”。其关键是将非理性的信念转化成理性的信念,将消极的信念转化为积极的信念。
二、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我能改变的一切。
爱比克泰德认为,人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他列了两个清单,一个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诸如我们的身体、财产、名声、工作、父母、朋友、天气、经济、过去、将来以及我们将要死去这一事实;另一个是在我们控制之下的,就是我们的信念。
爱比克泰德认为,大量苦难源于我们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我们试图向某个外在的、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东西行使全面主权。继而当我们未能控制它们时,我们感到无助、失控、愤怒、愧疚或抑郁。第二,我们没有承担起对“我们的思想和信念”的责任,而它们是我们能够控制的。相反,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归罪于外界,归罪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朋友、我们的爱人、我们的老板,归罪于经济、环境、社会等级,最终我们又感到愤愤不平、无助。感觉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受到不公正待遇、失控、被外在环境摆布。许多精神疾病和情绪紊乱都源于这两种致命的错误。
三、烦恼和愤怒的原因是由于内心的过份期待。
哲学家塞内加提出,也许导致烦恼和愤怒的主要谬误是对事情的结局过于乐观的期待:我们会被违背自己的希望和期待的事情激怒,这就是为什么会被家庭琐事惹恼、认为朋友的怠慢是过失的唯一原因。你会质问,为什么敌人做错事我们也会生气?因为我们没有预料到,或者没有预料到伤害会那么严重。
所以人们经常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四、哲学是身心的操练——吾日三省我身。
哲学不仅是一个抽象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哲学可以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我们可以通过实践与刻意练习去培养新的思维和习惯,最后把哲学当作一种生活方法,由此我们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而这种每日的反思就像我们平常进行的肌肉训练一样,让我们去操练心灵的肌肉。有时不幸本身就是一种训练。
五、用更大的视角去看待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
哲学观其实是一种系统观,就是让我们以鸟瞰的视角去观察我们周遭的环境,而当我们与问题或事件本身有了距离感,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判断。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用更大的视角去看待人、事、物,人与人的矛盾可能会减少,国与国的纷争可能会消失,人与动物可能会和谐相处,人对自然也会更加敬畏。因为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当你站在宇宙的高度去看待家庭问题时,再大的事也变成了小事。
六、心理暗示作用——是物质还是精神决定了我们的幸福?
神秘主义的物理学二元论坚持认为宇宙中有两种不同的东西,精神和物质。那么,究竟是否物质还是精神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是否可以割裂地去看待它们?
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通过思想,我们成为我们的物理有机体的绝对主人,思想和暗示可能导致疾病或治愈疾病。
心理暗示在某些情境中是非常有效的,它会带给人们知足、平静、安稳、扎实、幸福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财富。
七、过简单的生活,降低自己的欲望——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柏拉图及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都提倡禁欲,一直致力于如何克服或者征服人们对财富与名誉的渴望。所以说,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无法征服自己的欲望。
最近社会上推崇的极简主义运动就隐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们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实施断、舍、离,抛弃一些无用的东西,只购买必须的东西,让生活更清爽、简单,反而会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八、幸福需要同行者——与哲学一路同行,我们将不再孤独。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生活是社会性的,人们不需要他人会很难获得幸福,而与他们一起才能实现幸福生活。人是关系的动物,人们所有的痛苦归根结底都是关系出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情绪、社交障碍等。
我们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得到肯定与赞美,可以获得自我价值感;我们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的依恋与甜蜜的感觉,可以获得愉悦;我们在与朋友的关系中获得友谊,可以获得被支持与理解。这些美好的感觉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我们都需要同行者。通往幸福之路不是唯一的,古代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幸福生活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