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花样又变多了,这样背诗词才更有用!

古诗词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业的重中之重,是孩子学好语文的基础。许多家长总是会问:孩子怎么才能学好古诗词呢?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像我们以前学古诗词,往往一开始都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但这样背诗,一方面对诗词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固,另一方面只是生硬地背诵,并不能帮孩子将诗词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现在的语文教学,对古诗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对古诗词的更深层和广泛的理解,甚至许多诗词中蕴含的知识,会被拿来运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和考试中。

比如,八年级的地理课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色?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熟悉这首诗的人都知道,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写的是王维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画面开阔,描写的是彼时的边塞,也就是现在的西北地区的景色。

再比如这道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______。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李白的名诗《月下独酌》,这句话的意思是:举杯邀请明月,再加上我的影子,算作三人。这里三“人”中的一“人”,便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那么影子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诗词中有科学·寄情篇》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除了解释“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这本书里还解释了“影子大小和光源的关系”“光的反射性与折射性”等问题,一次性把光和影子的知识讲了个遍!

其实,这里讲到的光和影子的知识,就是从《月下独酌》这首诗中发散出来的。在这些知识点前面,书中还对《月下独酌》这首进行了赏析,从注释、译文、作者介绍到这首诗的背景故事,带孩子全面理解这首诗,同时,还设置了“读诗词学写作”的板块,带孩子学习诗词中表达情感的手法,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学诗词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背诵了。在这个大语文时代,到处考的都是对诗词的理解和运用。

光会背古诗词不行,还要理解古诗词的意思。理解了意思还不够,还要知道里面的科学知识,把它和其他数理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

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现在学科交叉似乎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主流。以前我们学语文,几乎很少把诗词和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我们往往把学科之间的界限分得特别清楚,学科和学科之间是互相割裂的。

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式,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但其实,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是互通的,我们常常能在一门课中发现其他科目的知识点。

所以,如果能把学科联系起来,一方面能帮孩子适应现在学科交叉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能培养孩子更科学的思维方式。

刚才提到的《诗词中有科学》,就是这样一套跨越学科界限、打破学科壁垒的书,既符合现在的教学背景,帮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和背诵古诗词,又将古诗词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挖掘出来,让孩子在感受诗词熏陶的同时还能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这套书吧!

这套书在最新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词篇目的基础上,挑选了72首适合作为科学知识解说的古诗词——

这套书非常适合6~12岁的小学生,书中加入了全新的科学角度,多方位地解读诗词,可以补充孩子对古诗词的学习,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充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

我们在读这套书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现一些以前想到过但没有深究过的细节,都能在这套书中找到答案。

文学解读与科学知识交汇融合

对一首诗的解读从诗本身开始:

一幅跨页图配上《清明》这首诗,瞬间就勾勒出了古典的诗词的韵味,带给人古典美的体验。页面右侧是对这首诗的注解,注释、译文、作者三块内容,让孩子对这首诗形成最基本的了解。


书中紧接着是诗词内容的更进一步的解读。“关于这首诗的故事”这一栏目主要介绍诗词创作的背景故事。比如诗人如何怀才不遇,借诗抒怀,这首诗的背后有什么小故事,通过这样的讲述,让孩子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从而加深对诗词本身内涵的理解。

“读诗词学写作”这一栏,则详细地介绍了诗歌中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比如拟人、比喻怎么用的,如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诗词进行逐句解读,层层递进的解读能让孩子学到更多写作技巧。

大家都知道《清明》这首诗,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现象呢?这首诗后面的“科学教室”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

书中右侧知识点还让冷锋和暖锋来了个“封面过招”,比比谁输谁赢。这样充满趣味的互动方式,自然会吸引着孩子认真阅读下去了。

这套书中的科学知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了,除了和下雨相关的地理知识,还有生活事物、动植物、季节气候、水文地貌、天文物理、人文历史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比如,你有没有想过,“春眠”为什么会“不觉晓”?还有“处处闻啼鸟”,鸟儿为什么要歌唱呢?越是我们熟悉的诗,可能越容易忽视其中的丰富内涵。

春困是季节变化产生的生理反应,鸟儿清脆嘹亮的歌声,其实是某些种类的雄鸟用来追求雌鸟的招数。

还有些鸣叫声是鸟儿在通知、警告和集合呢!最容易观察到的例子,就是农庄里的母鸡“咯咯咯”,呼叫小鸡前来吃食物。

《植物篇》《动物篇》《寄情篇》《观物篇》《四季篇》《地理篇》,有针对性的主题分类让孩子读起诗来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比如,如果孩子对地理知识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地理篇》中畅游祖国大好河山,看遍古往今来的风景!

如果孩子对动植物感兴趣,那《植物篇》和《动物篇》绝对能满足孩子大大的好奇心!在这里你能找到各种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多媒体加持的视听盛宴

6册+72首诗+210个科学点+18个科学小视频,视频是小牛顿为这套书精心制作的,录音我们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的老师,同类品中只有我们这套附带了小视频。

此外,我们的编辑团队还为这套书精心开发了60节线上音频课——《寻找诗词中的科学》

这些音频课在图书内容的基础上做了更多开拓,以展现因版面不方便放在书上,又很有必要的科学点。同时,也补充了更多诗词,几乎覆盖了统编版语文教材里的所有重点诗词。

目前音频已经正式上线啦,欢迎大家在喜马拉雅收听哦。

权威的作者团队和专家审读团队

★作者团队

小牛顿被称为华文科普第一品牌,深耕科普30多年来获奖无数,在大陆也积累了众多读者。小牛顿在家长心中有很高的认知度,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小牛顿是做杂志起家,所以特别注重图书的可读性,对阅读的节奏把握地更好,科学知识点讲解得也十分通俗易懂。

★专家审读团队

虽然有小牛顿的科普品牌背景,我们还是为这套书配备了强大的专家队伍。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欧丽娟,重点审读了全书的诗词性问题,除了确保了本书的内容权威外,对诗词赏读的解读方向也给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指导。

诗词解析要权威,涉及的科学问题更要严谨。

◆著名科普作家、地质学教授刘兴诗爷爷,重点审读这套书的《地理篇》;

◆果壳阅读策划人、植物学博士、科学松鼠会史军审读《植物篇》;

◆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孙忻审读《动物篇》;

◆两度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王轶美通读全书,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儿童阅读教育专家王蕾博士为本书的家长和老师撰写了专业的阅读和教学指南。

所有这些,只是希望当孩子拿起这套书的时候能真正读下去,毕竟书只有被读,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来。

跟随“诗词中有科学”系列,和孩子一起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诗词与科学之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试花样又变多了,这样背诗词才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