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为什么要努力?看完这些分析,你或许能懂

大学开学有一阵子了,甚至离放假都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甚至2020年结束也只剩10天时间了。这段时间我有什么感受?那就是再也回不到高三喘不过气的生活了。这不能说是好事,但也不可谓是坏事。要说我最大的感受,那还是寻思高三没干啥正事,给自己怼到二流大学里了。思前想后,高三还是得好好学习,因为高考确实有那么点重要。

我们慢慢说道说道。

学习的大环境

要我说,高考的最大意义是为我们挑选一个将来四年求学生涯适合自己的大环境。我们通常意义上讲人的成功来源于自己,内因是根本原因。但实际上,外因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孟母三迁其实就是最古老的例子之一。

大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作用之大是无需多言的,尤其是对于学习。试想一下,你考进了一所二三流的大学,你的舍友每天不是睡觉吃饭就是玩游戏逃课,就算你有一百个心思学习,你真的能学进去多少?当然,不排除圣人的可能,但我也可以保证我们99%的人都不是圣人,而且,你是圣人的话又怎么可能在二三流的大学学习?

大环境是什么?大环境就是你想要学习,周围人都在玩游戏;你想要健身减肥,周围人都在胡吃海喝;你想要冲刺考研,周围人都劝你尽早就业结婚生儿子……于是你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顺从他们,变成了他们的样子。

高考为了什么?为了给我们挑选一个优秀的大环境,给我们一个真正适合学习的场所。如果你身边的人每天上完课就往图书馆跑、到了周末舍友还六点起床背单词、随便翻看书籍都是《国富论》、《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你还好意思饭堂寝室两点一线、周末一觉从白到黑、从早到晚《霸道总裁爱上我》吗?当然,这么说不免有些夸张,但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理解。

大环境作用的显现,在你身处大环境中时是难以察觉的,这种巨大的作用只有在你离开了这个大环境之后才能明显感受到。你在香格里拉酒店干了不短时间的服务生,你可能觉得你周围人都比你努力、比你懂得多、比你厉害,可是到了你有一天辞职去另一个酒店应聘,报出你在香格里拉的多年服务经历,可能就会直接被应聘为大堂经理。这时你方能明白曾经大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师资力量

越好的大学所配备的资源肯定越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国家每年给清华大学的资金有上百亿元,这已经够多少个二三流学校运营多少年了?我想根本是无法计数的。这也是一个夸张的对比,但是很真实。双一流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样是普通大学所无法比拟的,举个很真实的例子。我只是一个普通理工科二本的大学生,我们学校的英语老师最高学历只有硕士文凭。说起来很好笑,甚至有点可怜。而多少一流大学,没有留学经历和博士文凭根本连辅导员都混不上。

另外一点就是博士点和硕士点,这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校考研难度会有所降低,如果又有博士点、硕士点无疑又是锦上添花。不过我们学校似乎没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当然,我本来也不打算考我们学校的研究生。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就是图书馆的藏书量了。说来惭愧,北大的图书馆馆藏是我们大学的四五倍左右。又因为是理工科大学,图书馆里大多是各种工科图书,对我而言犹如天书。仅有的三个社科文阅览室也不太足够我的阅读需求,有些书我并没有找到,可能是我眼力不太行。

就业资本

这点就不需要多解释了,一个好的大学的对位专业的学历对于就业是多么重要,无需多言。说句实在的,毕业就业率这种数据大部分是对于一般大学来说的,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不是能力问题,很多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就业问题的。

社交资源

有这么一句话,你什么水平你遇见的人也多半是什么水平。虽然我现在不太想承认,但这句话适用于绝大多数情况。

如果你只是一个专科毕业生,有很大概率你的大部分朋友都没什么特别高的文化。可能一辈子不会看100本书、可能一辈子见不到大钱、可能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再说个更夸张的,大家可以去查一查我们国家领导人,他们其实大部分都是校友。我们的政治局常委中有两位就是校友,他们分别是李克强和朱镕基,而政治局委员中有吴邦国、吴官正、黄菊……另外还有不少政界大佬,他们出自同一个学校——清华大学。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阵容中,有92位北大校友、有78位清华校友、有70位人大校友、有55位吉林大学校友、有28位北师大和27位复旦校友,但是有0位河工校友。

这些大佬们不只是你的校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成为社交资源。这也不止停留在政治层面,也可以推移到经济、文化、社会、文学等各个层面。如果我的大学朋友中有一个人是未来的马云,那我多半以后也能沾沾好处,但我想机会应该不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三为什么要努力?看完这些分析,你或许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