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28 | 第130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洞察力——《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读书笔记(6)

洞察力就是看透自己、理解自己的能力。

洞察力使我们能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改变我们做出反应的方式。洞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观察。必须首先认识到负面情绪不是问题,没有好坏。负面情绪很重要,即便它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糟糕的是当我们陷在情绪中却不自知,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各种有害的、讨厌的或无意的行为和决定。但是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规避这样的情况发生。

想要锻炼洞察力,就要同时有“球员”和“观众”的视角,也就是既要感知情绪,也要观察自己是如何感知这些情绪的。就好像你既是在球场上踢球的球员,沉浸在比赛中,全身心都在如何获胜上,感受对手的碰撞,对于其它的事情知之甚少;也是坐在球场外的观众,除了自己的情绪,你还能看到球场上其他人的行动,保持洞察力和全局观。

锻炼洞察力的第二点是,学会暂停,也就是让自己从球员的状态,转变为观众的状态。暂停可以使我们尽可能做“最明智的自己”,减轻自己和周围人的压力,增加快乐。

比如当孩子第三次把勺子扔在地上不肯好好吃饭,距离你的火山爆发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站在球员的角度,你的目的是让孩子吃完饭,那么你可能先狠狠训斥孩子,然后扔给他一把新勺子,或者直接自己上手喂饭。如果暂停一下,转变到观众的视角,你可能会想孩子是不是肚子不饿,或者哪里不舒服,或者还沉浸在之前的游戏里没有走出来,那么就会做出不同的应对。

由此,作者总结了两条培养洞察力的策略。

洞察力

开放式大脑策略5:重新定义困境。

帮助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不是跟他们唠叨“人生本就不公平”,或者要学会勤奋或者延迟满足,而是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一段努力和探索的旅程,无法轻而易举的成功。

当我们通过洞察重新定义了压力,意识到在意就会带来压力时,压力的结果就会从消极的变成中性甚至积极的。

开放式大脑策略6:避免“红火山”爆发。

首先,教会孩子感受并表达情绪,特别是强烈的情绪,是有益于健康的。

这一点在父母和自己带娃的过程中深有体会。正处于两岁半的宝宝,正是讲究“自我”的年纪。前两天外公特意为他做了红烧鸭肉,非要让他尝一下,但孩子却坚持不要,看到外婆不管不顾往他碗里放了一块鸭肉直接开始嚎啕,老两口就慌了神,凑在孩子身边各种哄和劝,我说你们就让他哭一下,发泄一下就好了。然后我就成了众矢之的,不是“你这个当妈的,会不会照顾孩子”就是“怎么可以让孩子哭”。要不是自己爹妈,我……

培养洞察力就要让孩子知道情绪是好的,应当开放地对待身体的任何感受。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帮助他识别他当下他的情绪是什么。有时候过于强烈的情绪会掩盖其他的情绪,而学会关注自己身体和情绪的感觉,可以更好的在做出反应之前暂停。

这一点对于成人来说,同样并不容易。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生活的意义,就会把自己困在过往经历的牢笼里。很少有人有完美无缺的童年,但抓着童年的不幸,把什么都归结为父母的错,并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应当意识到既然我们已经成人,就有能力和义务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并且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128 | 第130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洞察力——《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读书笔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