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不可能》听书打卡

日更第218天


#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40#

阅读时间:2021.12.29

阅读书目:《跨越不可能》

本书作者:[美] 史蒂芬·科特勒


我见:

001,这本书是尼采哲学的一个心理学的应用。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怎么样一步一步地实现那些别人做不到的,或者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不可能的事。


002,心流的背后有大量神经生物学的原理。

挑战不可能的四个要点:第一,动机;第二,学习力;第三,创造力;第四,心流。

就是当你能够在心流的状态下发挥你的创造力和学习力,并且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动机让你持之以恒的时候,你就能够实现各种各样不可能的事情。


003,首先我们讲动机这部分

这部分有三个要点:驱动力、坚毅力,还有目标设定。

004心理学家认为,在一个人的生活得到保障之前,钱是最有效的。

一个人内在的动机来自哪儿呢?好奇心、激情、使命感、自主性和掌控力。这五点是我们内在驱动力的来源。


0041首先说好奇心。

当你能够培养出纯粹求知、挑战的乐趣,不为了钱、名声和地位,只是单纯地想把这件事做到最好,那么你的内在动力会被激发。好奇心能够使得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幸福。

0042第二个就是激情。

如果你希望获得激情,书里有一个方法,就是列出一张25件事的清单。每件事没关联也可以。然后在这25件事情里面寻找交集。然后去攻克它的专业术语。

案例——如果你感兴趣的范畴是心理学,那么你就需要去研究心理学的专业术语。研究了专业术语,你才有可能成为内行人,再和外界不断地互动。我们后边会有详细的步骤,教大家怎么样从外行人变成内行人。

0043,第三个是使命感。

使命感会将我们的注意力从自己(内在专注)转移到其他人以及手头的任务(外在专注)上。在此过程中,使命感可以对抗强迫性的自我反思。”什么叫“强迫性的自我反思”?就是当你缺乏使命感的时候,你听到别人说风凉话,你就会觉得“我这样做是不是不行,是不是完全做错了呀”。

0044,第四个就是自主性。

就是一个人到底是在自主地做一些事情,还是受他人掌控去做一些事情。这两种情况产出的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0045,第五个就是掌控力。

就是一个人能不能把挑战和技能相平衡。真正好玩的就是挑战和技能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达到心流的状态。这是第一块,就是驱动力。

【推荐拓展听书《心流》《坚毅》】


005,第二个部分叫坚毅力。

【推荐拓展《意志力》《坚毅》】

大家就记住一件事:坚毅是可以锻炼的。坚毅的感觉就像肌肉一样,我们既然可以锻炼我们的肌肉,我们也可以锻炼我们的毅力。这本书的作者给了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叫极限训练法。比如你跑步已经累了,在快要结束的那一刻,给自己再加练400米、1公里。极限训练法的效果很好。

还有一个方法。一般人跑步的时候,遇到上山,可能会放慢速度跑上去,因为上山很累。有个教练说,只要遇到上山,我们就加速,养成习惯。后来在比赛的时候,大家就发现,他所训练的学员特别勇猛。这种方法叫作树立勇猛精进的目标


006,关于动机的第三个部分就是目标。

伐木工案例:制定了一个目标。无论你制定的目标是高还是低,有目标的这一组总是比没有目标的那一组砍得多一点,有11%~25%的增量。

目标可以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聚焦。

如果你没有目标,你根本不知道把聚光灯放在哪个地方,你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弄晕了。


007,人需要给自己定高难度的目标。这个高难度目标,就是我们说的挑战性目标。

但是这个高难度目标没法指导你每天的生活,你需要把这个高难度的挑战性的目标,拆成明确的、具体的目标。

再由这个明确的、可以看到的目标,拆成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

这个作者说,就算他在学极限运动的时候,每天待办事件清单也不超过8项。把你认为这一天当中比较重要的8件事写下来,做完一件,划掉一件,再做下一件,你的效率就会提高。


008,第二大板块就是【学习】

学习的核心是一句话,叫作“你如何改善你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意义。

阅读的投资回报率。

阅读还会带来另一种红利:提升效能。研究发现,阅读可以提升长期注意力,减轻压力,防止认知能力衰退。阅读也被证明可以强化同理心,改善睡眠以及提高智力。


009,怎么成为一个行业里的专家?

作者给出了步骤。

第一步,读完五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允许自己一无所知。

“读前三本书时,你无法对自己读到的很多东西理解透彻。不要停,不要回到开头重读,不要去查你不认识的词。秘诀在于不要太沮丧,坚持读下去。”

“做笔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我们的目标不是记下你认为需要知道的一切,我们只需要关注三件事。第一,如上文所述,把历史叙述记录下来,这给大脑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整理新信息,提高了学习速度。第二,要关注术语。如果一个专业词汇出现了三四次,把它记下来,查字典。每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读一读它的定义。保持这种状态,直到你一看到这个词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把所有让你感到兴奋的东西都记下来,这就是那些让你直击灵魂的词汇、语句等等。”

这五本书不是随便选的。

“第一本书:你能找到关于这个话题最流行、最畅销的书。无论是小说还是非小说,都不重要。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乐趣。”

我是怎么对《道德经》感兴趣的?我在很小的时候,在《中篇小说选刊》上,读了一篇小说,叫作《小说老子》。作者就是用小说的方式,写了老子跟他学生的对话。我作为一个青少年,突然间对这个东西产生了好奇,觉得很有意思,这就是第一本产生兴趣的书。

“第二本书:选择一本同样很受欢迎,但通常更专业、与主题相关性更强的书。这本书要么与所研究的课题有密切关系,要么就是直接相关。”它同样是为了唤醒兴奋感。我后来再读第二本关于《道德经》的书,就是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因为南怀瑾先生很有趣,用口语化的风格写书,各种典故信手拈来,你会觉得这人好潇洒,我就把这本书读下来了。

“第三本书:选择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半技术性读物——这本书仍然颇具可读性,也很有趣,但可能略有些枯燥。这本书的思想建立在第一本书和第二本书的基础之上,但其语言更加精确,并且包含了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的细节。从这一步开始,你会对全局形成模糊的认知。”比如韩鹏杰先生的《道德经说什么》,或者像我那时候读李零先生写的《人往低处走》,就是讲《道德经》的一本专业的书。你就慢慢地深入到这个领域里了。

“第四本书:我们到了正式的学习阶段,这时候你要读的是,关于这个主题的第一本真正深奥的专业书,它不像前三本书那么有趣,但它会让你了解该领域真正的专家正在思考的问题,密切关注该领域目前的最新进展,了解该主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当下大家正在研究的基本理念。”比如陈鼓应先生写的《老子今注今译》。

“第五本书:这本书并不总是最难读下来的(最难的通常是第四本),但第五本通常是最难理解的。因为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直接了解该主题的未来,包括其发展方向及其发展节奏。这本书会让你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比如你要读《老子》的话,不是读一句一句解释的《老子》,而是读老子哲学的提炼。

就是五本不同层次的书,把你带进了一个领域之中。


不仅是《老子》或者《论语》,如果你喜欢的是摄影、极限运动、编程、无人机,你也可以从无到有地,一点一点地深入进去。

首先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这才是第一步。其实五本书读下来不需要多长时间,你要是能把时间管理好,一两个月的时间也就差不多能囫囵吞枣地过一遍了。

第二步,把自己当成白痴。你都读了五本书了,但是不要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跟别人讲了。不,你把自己当白痴,然后找专家来讨论这些问题。

第三步,探索空白点。就是我已经问了一圈专家了,学术杂志我也看了,有哪些东西大家还没研究过?是不是还有可以研究的新的突破点呢?

第四步,不停地提问。就是不停地问自己,不停地验证自己头脑中的假设。这就是胡适先生讲的做学问的原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提问就是小心求证的过程。

第五步,找到叙事结构。人们的头脑当中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模式识别。什么叫模式识别?你看到了苍蝇、蚊子、蜻蜓,你看到了各种各样飞的东西之后,就会想: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你发现它们都是昆虫。

你需要跟随好奇心,再去阅读五本书,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如果你这样一步一步地挑战,去读书、去采访、去讨论、去发表见解,然后再读书,不需要多长时间,你就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大家如果愿意去实践的话,各行各业的大门,都是向你们敞开的。


011,接下来就是培养技能。

短时间内快速学习一门新技能。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控制你的恐惧感。

我们需要学习的技能有三类。

第一类叫作显而易见的技能。(例如学会讲书需要:普通话,语感,情感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等)

第二类是令人不愉快的部分。(比如看枯燥难懂的理论,让自己有深度有厚度)

第三类叫作寻找你的核心优势。(在优势上面花80%的时间精进)

书里有一个80/20法则,就是如果你能在20%的重要的事情上发挥作用,就能够产出80%的效果。

练习其他某些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匹配质量。匹配质量就是,你适不适合干这个事。如果你真的特别适合干这个事,一上手,可能就八九不离十。而实现匹配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快获得心流的状态。如果你能尽快获得心流的状态,并且把学习东西当作一个无限游戏来对待,而不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来对待的话,你可能就会学得更快。


012,接下来,关于创造力的部分。

什么叫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开发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过程。我们怎么才能开发出很多有价值的原创想法?这跟我们大脑里的三个网络有关。

第一个网络,叫作【注意网络】。

第二个网络,就是默认模式网络。

第三个叫突显网络。

突显网络是我们大脑中的一个总开关,它会识别好想法、好素材,减少重复抑制效应。

什么叫重复抑制效应?

比如你第一次在你们小区里见到一个明星,觉得很开心。当你第二次在小区里见到这个明星,你会觉得“原来这人住咱们小区,怪了”。等到第三次、第四次见,那种兴奋感就慢慢没有了。这就叫作重复抑制效应。


013,当你能够同时培养注意网络、默认模式网络、突显网络的时候,你才能打开自己的创造力之门。所以,想要拥有创造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这个作者给出了一系列提升创造力的方法。他给了七招,很有意思,这七招都有它的科学依据

策略一,善待你的ACC。

什么东西让我们的头脑中的ACC保持活跃,保持生命力。因为只要它活跃、有生命力,你就会对周围的东西有兴趣,就能出现顿悟的感觉。答案是什么呢?答案是好心情。

策略二,叫拓宽你的视野。左脑更聚焦,右脑更关注全局。

所以现实生活中,不要总躲在书桌后面,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周边的世界,必要的时候反复这样做。

策略三,非时间及独处的重要性。什么叫非时间呢?这个作者把凌晨4点到早上7点半那段时间叫作非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他抠出来的。

策略四,从陌生之处着手。“同样会激发ACC,开始搜索更广泛的想法,它扩展了我们的搜索参数,提升了模式识别系统搜索的数据库规模。”

策略五,在盒子里思考。我们过去总说“跳出盒子思考”,他为什么说在盒子里边思考呢?他说:“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驱动创造力。”有时候你会发现,限制的条件越清晰、明确,做出的创意越有效。

策略六,给大脑添加“弹药”。“创造力需要模式识别,但是模式识别需要什么呢?答案是‘弹药’。如果你不能定期向模式识别系统输入新信息,那么大脑就会缺乏在想法之间建立联系所需的弹药。

策略七,麦吉弗法。麦吉弗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没事去冲冲澡,转换一下注意力。

“轻微的刺激活动(比如洗澡)会占据你大脑的意识。”洗澡的时候,水流在你身上,难道它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吗?一定会,但不会占据太多。

“这会让我们的思考进入‘孕育阶段’,把问题从意识转移到潜意识,而依靠潜意识解决问题要高效得多,其速度更快,效能更高,而且几乎有着无限的内存。”


014,最后一部分叫心流。

“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时,对注意力极度集中的需求就会增强,缓慢而大量消耗能量的外部系统(即有意识的活动)会被更快、更高效的潜意识活动(即内在系统)所取代。这是另一种效率的交换。”


015,怎么样去发现我们的心流触发器。

心流触发器分两类,一类是内在的触发器,一类是外部的触发器。

内在的触发器包括我们前面讲过的自主性、好奇心、激情、使命感、完全专注、明确的目标,还有一个很重要,叫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里有一个关键词,叫最小心流反馈。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的心流反馈的时候,你要高兴,要奖励自己,这会给你带来更多心流反馈。如果你不在意这件事情,觉得这个东西不重要,只在乎外部奖励的话,这种心流反馈就可能消失了。但如果你能去发现这个最小的心流反馈,你会变得很开心,这叫内在的触发器。

外部触发器比如,第一名,第一名以后会得到的名利等。


我思:

樊登这一次讲的这本书收获简直太大了,特别是中间的有一个点: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专家。里面讲的每一句话每个字我都复制下来了,感觉去掉任何一句都不能够完整的表达我想要理解的东西。

这一本书真的特别棒棒到我都忍不住有冲动想去买一本实体书回来看了,而且他的拓展阅读我一定要去听《坚毅》《心流》这两本我要马上去听一遍。

成为一个专家要读的5本书,非常有帮助,在樊登这里来听书,就是想拓展自己不同学科的知识面,虽然很多东西可能听了就是听了,完全不理解,但是听过了总会有一点点印象,那么在下一次学习的时候,我就能够调动起这一丢丢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深化理解。


如何成为一名专家,正是我所需要去走的方向,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跨越不可能》听书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