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薛宝钗是不是在陷害林黛玉?

文/一笑作春风原创 (首发公众号“一笑作春风”)


先说答案:不是!

当时宝钗正在扑蝶,追到了滴翠亭,无意中听到了丫鬟小红和坠儿的悄悄话。谈话中涉及男女私传信物,这在过去属于“奸淫狗盗”之事。薛宝钗已经和两个丫鬟近在咫尺,若是冒然躲开,双双都尴尬无趣,还会生出许多是非。

于是,情急之下,宝钗故意放重脚步,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以此为掩护,宝钗巧妙地解脱了干系。

至于宝钗为什么让黛玉背锅,我比较倾向于这是人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宝钗本来就是来找黛玉的,在情急时脱口而出,是一种本能。宝钗在看到两位丫鬟后,还特意补充,“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的。”并没有诬陷黛玉在窗外偷听,至于“一定又转到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这句话是推测和调侃的语气,一边说,一边想:“这件事算遮过去了。”

“遮过去”三字才是宝钗的真正目的,至于小红和坠儿接下来的猜疑,岂在宝钗的掌控中?曹公写这段文字的重点应该是突出宝钗的机敏而已,而不是写人心的奸邪。

就事论事而言,宝钗根本目的在于“避嫌”,而不是“嫁祸”。说宝钗有意陷害,岂不苛责太过?

若是宝钗想陷害黛玉,当黛玉在宴席之上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没有红娘报”这样诗词时,宝钗完全可以公开“嫁祸”,毁了一个女子的清名。要知道,这可是牵扯女子荣誉乃至性命的大事,想想一个“绣春囊”引发王夫人泪如雨下,就知道在贾府高层眼中,私读禁书是多么严重的问题!然而,宝钗非但没有私下告密,反而背地里和黛玉推心置腹地交谈,若非温厚至诚,怎能让聪慧多疑的黛玉折服呢?

避嫌是宝钗一贯的做事风格。

小说第六十二回,一进角门,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把钥匙要了,自己拿着。宝玉说这道门何必关,多费事啊。宝钗笑说“小心没过馀的。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纵有了事,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宝钗很清醒,在风波迭起的复杂环境中,谨慎是避嫌,也是素养,否则,瓜田李下,怎可说得清楚?

王熙凤对宝钗曾有一句评价:“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站在当家人的角度,凤姐是在批评宝钗的明哲保身,然而,换个角度来想,身为客居者,远离是非人,远离是非地,不让自己卷入是非中,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存智慧呢?




如果您想免费开通会员,加入优质读书会,请点:活动|春风读书会VIP会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蝉脱壳”:薛宝钗是不是在陷害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