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故 新春

   剪烛催干消夜酒,守岁围炉听爆竹!

      无论什么地方的新春,总是隆重、祥和、而又温馨的。可是,故乡的春节却格外的醇香而有韵味。从他乡匆匆赶来的故人,不远万里,日夜兼程,为的是饱尝这一口浓烈的年味,重拾那一份久别的温暖。

    我也赶在腊八节之前回来,再完整、认真的感受一番辞旧迎新的愉悦。一路走来,途经的所有人家,都在忙碌着,准备迎接这盛大的节日。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好像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容,让人心生安然。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欢快的笑声与美食的暗香,我大口的呼吸着这一方的空气,最好将这所有的快乐与美味吸食腹中,化而为带有温度的字句,轻轻的说声:我回来了,故乡!

    所有被重视的时刻都是要精心准备的。故里,也不例外,腊八节的一碗热粥,粘稠而甜美,这种味道像极了望月而叹的思念,悠长而遥远。之后,人们便紧张而有序的准备着春节的丰盛。杀年猪就是其一。新鲜的猪肉,总要干炒一份才吃的过瘾,辣椒的清香和着鲜肉的纯正,再就一口松软的馒头,轻轻抿一口42度的白酒,张口哈气的那一刻,眉眼间的笑意诠释着幸福的简单。鲜肉自然要加工制作一番,以便更好地储存。所谓的加工就是将肉切成方块,在油锅中炸熟,然后再均匀的撒上食盐,腌制于瓷缸中,上面再浇一层油,使之隔绝空气,这样,年肉就加工完成了。在外的故人最想念的,还是这一口沉淀着时间的腌肉,情深,味重。

    其次是置办年货了。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这些都要采买充足。另外,还要准备一些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最喜欢母亲炒的瓜子、花生、黄豆,她说:“小火慢炒,味真瓤好”。果然啊,破壳声清脆,唇齿间留香。小孩子也要添置新衣新帽,迎接新的未来。当然,不可缺少的还有烟花爆竹,毕竟,欢乐喜庆的日子里,总要有震撼和色彩!

    忙忙碌碌中,不觉已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到,春节也就临近了! 小年,即灶王节。按照多年的习俗,要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灶糖、水果、茶水等,以此来祭拜灶王爷,祈求家人平安无恙,家中一切安好。磕头作揖的那一刻,我忽然强烈的希望,希望一切都好,一切都好。

    腊月二十四,除尘日。要彻彻底底的打扫室内,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俗称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期望来年能有好的运气,事事如意。洗衣粉的味道触碰了我的某部分记忆,阳光下母亲晾衣服的背影,如今却恍若隔世,那么遥远。天地的绳索太短,没能将白驹拴在树上,所以,它马不停蹄,越隙而过。然而此刻的她,正坐在台阶上认真的擦拭着古旧的椅子,无奈青鬓染秋霜。抬头望向整个村庄,更多的是随风飘佛的衣衫、床单。空气里,满是洗衣粉的清新与无限的欢悦气氛。

    除夕。盼的太久,才欣喜万分。清晨,炊烟中的小村庄隐约在蒸气背后,空气里弥漫的是馒头的香甜。一如既往,年三十的馒头总是不可或缺的。起锅后的雪白伴着独特的花样,随手撕下一小块,细细嚼碎,下咽的满是幸福与甜美。依照习俗,要带着新蒸的馒头、茶水、还有毛色甚好的公鸡去庙里烧香拜佛、磕头作揖,祈求神灵保佑一家平平安安,事事如意。去庙里的路上,叔叔伯伯们大声交谈着这一年里发生的大事,时而大声欢笑,时而低头抽烟,缕缕烟迹里浸满了他们走过的艰辛与坚持。看着这一群人慢慢远去的背影,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他们来年多点笑容与胃口,少点忧郁与担心。

    回来时,母亲已做好了饭菜,荤素搭配,隆重正式。也已熬好了浆糊,一张张年画,一幅幅春联摆放的整整齐齐,大红的颜色甚是喜庆。冬日里沉寂了一季的苍白万物,在贴好年画、春联的那一刻,竟也活泼了起来,仿佛一切都拥有了表情,正笑的耀眼。人儿也正围着饭桌,皓齿轻启,相互调侃,笑容温婉。

    母亲好像总有忙不完的活。贴完春联,又忙着清洗蔬菜、切葱剥蒜,准备着一切做菜要用到的材料。我走出门来,感受这个国度的欢乐和喜庆,远处一声接着一声的钝响,鞭炮嘶吼着新春的来临。“啊!!!”,我被这近旁的钝响吓到,原来是弟弟故意恶作剧。震耳的声响还没消散,空气中就弥漫了浓浓的火药香,这才是新年的气象呢!

    这样欢聚的时刻,自然不能忘记已故的亲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思念或许会减轻,但是心里的位置却是无法替代的。所以,祭祀祖先显得尤为重要。跟着父亲、叔叔伯伯来到祖坟前,摆放供品、点燃香纸蜡烛后,家长率子孙叩头作揖,行祭拜礼。再燃放一串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后代平安幸福,诸事顺利。


    终于要包饺子了!饺子又称团圆饭。对于最爱的美食,自然是迫不及待的。一颗颗精美绝伦的饺子,包裹着的满是幸福与快乐、期望与祝福。擀饺子皮的母亲专注、小心翼翼,好似把心里所有的希望与祝福都揉进了面皮,好让我们三冬暖、春不寒。我们依旧如小时候一样,打打闹闹,欢声笑语时时在屋子里回荡,母亲也嘴角上扬。几个小时的齐心协力,换得饺子出锅时的兴奋、与细嚼的满足。碟子里的饺子冒着热气,桌边的人们自知温热,沉浸在这美味中,高谈阔论中筷子与瓷碗碰撞的清脆声,偶尔才能分辨得出。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晚饭过后,母亲如往年一样,准备瓜子、糖果、花生等各种小吃,当然不能少了饮料、小酒。电视也早已打开,静等春晚直播。按照习俗,除夕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谈论说趣、笑看春晚、彻夜不眠,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这就称为“守岁”。依然记得小时候,总是缠着父母陪着我们玩牌,不会技巧的我们,为了输赢,跟父母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偷偷地换出最大的牌。可是,依然避免不了输的结局。常常因为自己输了而耍无赖,最后总是父母先妥协,而利用“手段”“赢”了父母的我们开心到笑出泪来。那时的我们,看不懂小品,听不懂相声,更不明白春晚是特别的“年夜饭”!而现在,我们只愿陪父母坐着,安静又认真的看春晚,时而跟父母说些无足轻重的事,时而故意“说错话”,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时而敬酒,时而因为某个节目而触碰笑点。真的满足于这样的时刻,我想,这就是自由与幸运!

  “10、9、8……”!主持人倒计时的那一刻,远处的烟花早已绽放成海。按照习俗,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意味着新的一年到来,为了迎接新年,要烧“头香”,即新年的第一份祝愿。弟弟早已准备好了一切,静等钟声响起。“3、2、1”,“新年到”!我点燃烟花的那一刻,弟弟刚好作揖完毕,刚刚好呢!一时间,漫天的烟花绽放,漆黑的天空竟染上了淡红色。鞭炮声也久久不息,空气中浓浓的火药香刺激着新春的触觉,望着远处五颜六色的烟花,妹妹大声的喊着:“新年好!全世界!”。我愿她此刻的热情一生不息。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愿:世间一切足够强大,如春水,如春林,如春风!

    大年初一。清晨的朦胧里残留着昨夜的欢乐,弟弟一身新衣,新布鞋合脚又舒适,说不出的好看。父亲也比往日精神很多,新年新气象嘛!要去拜年了,拜年是一种传达祝福的古老方式,即大年初一,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礼,即“拜年”,以此来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新年的第一场盛宴,自然味绝汤浓。饭桌上欢愉的气氛只增不减,大口吃肉,大杯喝酒,有说有笑,有幸福!这样温馨的日子里,就连风都是有温度的,那片冬日里未落的枯叶也飘拂的有节奏。没有“成群结队”的时刻,便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打发自己满腔的热情与感动。就像这样的记录方式,真好!

    倏忽间,初三已过。但故里的年的气息,须等过了元宵才能散尽。初三,故里的社火便开始了。锣鼓开道,紧随锣鼓的是舞龙、舞狮、扭秧歌、开花船等活动。龙是传说中的四灵之首,舞龙,则寄托着故人祈福迎祥的愿望;狮子在人们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舞狮则寄托着民众驱邪避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这样古老而有寓意的活动,在淳朴的故人心里,早已是一种精神信仰。

    初四开始,人们便走亲访友了,看望亲戚,走访友人,相互拜年,道贺祝福。阔别了一年,甚至几年的旧颜,重逢定是无比欣喜的。愿,岁月安好,你我都好!

    正月里的一场大戏也是必不可少的,戏班子一般是远道而来的能手,戏迷都是来自各个邻村的故人。若是赶上好的天气,小小的戏场定是人山人海。各种小吃,玩具赚足了孩子们的眼球,开心的商人不时的摆弄着自己的腰包。夜里的空气清冷,可还是阻挡不了戏迷们的无限热情,戏台上光亮的现场在无止境的暗夜里格外耀眼,就像美好的未来之于人们强烈的希望!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元宵节的到来,意味着节日的结尾,意味着新年的第一轮圆月,更意味着一段的新征程的扬帆起航。“春色无边,良宵玉宇初圆月;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上元夜,赏月看灯,满腹祝愿,真是美妙至极。

    上元夜,自然不能少了汤圆。“汤圆”因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如果,把回忆折叠起来;

    如果,把时间倒转开去;

    如果,把模样拉扯回曾经总角的形状;

  如果,把年月点燃成暗夜里跳动的光团;

那么,所有的春节,必定甘醇而韵味十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故 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