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创作于1979年,那是我们祖国经济建设逐步恢复,慢慢走向崛起的时期。诗人以第一人称“我”在作品中倾注了对祖国饱满浓烈的深情——“我”与“祖国”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在四节诗中利用多种意象,生动细腻地展现了祖国过去的悲哀与窘迫以及现如今祖国走向崛起的蓬勃生命力。

诗歌的前面两节写的是祖国过去的衰败与绝望,这种“衰败”与“绝望”深刻而具体,具体到每一个疲惫的国人。在作品的第一节,诗人通过“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纤绳”等这些非常具体典型的象征物,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国力衰微、国民困顿的凄苦画面,那是在过去那个充满贫穷与饥饿的年代里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毫无生气的、甚至令人绝望的东西覆盖在中国九百六十平方米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如同一块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石头毫不留情地压在每一个绝望的中国身上,短短的一小节诗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窒息感和压抑感,这种感觉源于诗人描写的真实,或者说是来自意象的真实,这些典型的事物曾真实地存在于过去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里,我们的先辈们曾为了生存日夜挣扎于这些破旧的、令人疲惫且绝望的事物中,那命运的“纤绳”深深地、深深地勒进他们的肩膀。

在作品的第二节中,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华,直接表露对过去穷困的祖国的哀叹。在这里,作者直白地表达,如泣如诉,直接展现了被“贫困”、被“悲哀”以及被“没能实现的梦想”紧紧缠绕的祖国,传达出一种挣扎,一种身处困境但仍心存希冀的挣扎。

诗人的情感转变发生在第三节,新时期到来了,一切都是崭新的、蓬勃的。这时的“我”不再是伤痕累累、破旧不堪的,“我”是崭新的。新的理想挣脱了“蛛网”的束缚正慢慢地走向实现,被冰封已久的“古莲”正孕育着胚芽,“我”笑了,含着热泪地笑了,脚底下就是新的“起跑线”,眼前就是充满希望的、喷薄的“黎明”,诗人以充沛的激情描绘新时代到来时的新景象,通过“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充满希望与蓬勃生命力的事物热情高歌,歌唱新社会、新时代的到来,读来令人心潮汹涌,极具感染力。

诗歌的第四节是作者情感的高潮,诗人以充沛的感激之情诚挚地抒发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深沉热爱。“我”甘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取祖国母亲的富饶强盛、荣光与自由。“我”是那十亿分之一的祖国儿女,却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米的总和,因为“我”与“我亲爱的祖国”早已融为一体,“我”与“我亲爱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甘愿为了祖国的强盛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整个作品充满真挚深沉的感情,诗人采用一种回环往复的方式,以“我是...我是...”这样的句式反复渲染,逐步增进感情,通过利用各种具体而真实的意像展现了过去与新时期的祖国的景象,极力营造画面感与真实感,进而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情感,读者与作者在作品充满真挚感情的诗句中实现了精神的融合与情感的共振,一同以饱满的热情地赞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