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vs流量丨从《开端》的爆火看影视创作的核心要素

最近想必很多人都被电视剧《开端》刷屏。开端从2022年1月11日在腾讯视频首播,直到1月25日大结局。截至2022年1月27日,《开端》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5亿。在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也话题不断,成功掀起一股「开端热」,光是大结局当天,就占据了微博三五个热搜,而由剧衍生而来的「准备药检」「司锅姨」「卡农ptsd」等也层出不穷,可谓是2022年开端的第一款爆款剧作。

《开端》由正午阳光出品,改编自晋江文学城祈祷君原著的同名小说。主要内容讲的是男女主在一场公交车爆炸事件中发现他们进入了循环,因此开始努力尝试在一次次循环中寻找线索,阻止公交车爆炸的故事。

《开端》的出品方正午阳光作为影视行业的「金字招牌」,出品了很多高质量的口碑好剧,如前些年的《琅琊榜》《伪装者》等。而这次不同的是《开端》可谓是一部低成本、小规模的小体量剧,却能获得如此成功,应算是出乎众人意料的。

先来讲「流量」。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被认为是「流量」当道的社会,上至流量明星,再到网络红人,以及自媒体的标题党等,无不在表达着流量就是金钱的观念。

回到影视创作本身,持有如此观点的也想来不少,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的剧,为攫取利润,手段主要靠像是以流量明星为主演、找大ip为题材、打擦边球、制造噱头等。

虽然但是,予以为追求流量本身并无可厚非,然一味夸大流量的作用乃至于将其贯彻到创作本身则是走入了误区。比如流量明星的加入确实给一部作品带来了更高的热度,但若无优秀的演技、剧情支撑,则作品的受众可能只有流量明星的粉丝基本盘而已,之后便很容易走向「高开低走」的结局。其他像是经典翻拍、大ip改编等手段同理。如果只是为了流量而流量,最后的常见结局就是如沧海一粟般,热度过去便不再被人提起。

而《开端》之所以成功,所仰仗的则是「内容」。

首先是题材的创新。纵使都知道在国外有如《源代码》《恐怖游轮》等「无限流」作品,但在国内将此类题材搬上屏幕还是首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故事内容没有选择什么高大上或者常人遥不可及的这个那个,而是选取了很日常、很接地气的故事背景和场景,公交车、大学生、上班族、网络主播、二次元等与常人没有太多距离感的场景和角色悉数登场,用超现实的题材讲述的是现实主义的故事,成功地实现了超现实题材与本土化元素的创新结合。

其次是角色与演技。先是从演员选角而言,就看得出明显不是为了流量而去寻找演员,而是为了角色去寻找演员,因此可以看到剧中的人物形象都鲜明活泼,可以让人忘记演员本身的标签,而完全代入到故事角色当中。从演技来说,几乎可以说全员演技在线,因此能让观众很好得沉浸于剧情之中,而不会产生像很多剧的尬演导致的脱离感。

还有就是对细节的把控和逻辑的严谨了。细节层面自然不必说,因为本来就是悬疑题材,本就需要在各种细节中预留线索,而《开端》则可以说是细节狂魔。除去与剧情推动有关的内容外,其他的像:公交车无干扰状态下行驶在桥上才会遇到油罐车、港务新村的横幅写的正是车库整治的内容、最后一次循环从男主看表到炸弹爆炸时间是跟倒计时时间完全吻合的等等,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在逻辑层面,除去「循环」这一超现实背景外,基本上剧中人物的行为表现都可算得上是行为逻辑合理教科书级别的了,简言之就是「不把观众当傻子」。严谨的逻辑也诞生了很多网友的「打脸时刻」,比如弹幕上一秒在吐槽「为什么要鸣笛」,下一秒老张就指挥停止鸣笛,上一秒在吐槽女主没脑子,下一秒才发现女主在钓鱼「大气层」。想必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严谨的逻辑和细节,观众才真正感到「被尊重」,随之而来的话题讨论、造梗等则是观众因此被激发出来的自发的热情了。

而更有意思的在于,最后网友们对《开端》的话题讨论、造梗等热情成功的实现「口碑营销」,比之纯粹的流量营销而言,其流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像火影里那谁来着说的「不是成为火影就能被大家认可,而是被大家认可的人才能成为火影」,套用过来可以说,「不是有了流量就算是优秀的影视创作,而是因为是影视作品本身的内容优秀所以才有了流量。」

因此,个人以为,优秀的影视创作,应该是以「内容」为核心,当作品的硬实力足够优秀的时候,即使不去刻意追求什么「流量」,也会有源源不断的「流量」被吸引而来。正如古语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及印度电影三傻里说的,「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追上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vs流量丨从《开端》的爆火看影视创作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