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论破天荒揭示:生命与死亡都不存在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五部》(16)

生命意识的作用与意义?

我们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树立起生命意识,这就已经为存在建立了前提,这就是,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世界,也就是生命拥有的存在以及用生命来看世界。生命不仅仅是对我们自己生存的解释,生命成了认识世界的前提。这就是将多面多义的世界装进了生命意识之中,如果做比喻就是:小木匣装大象,我们生硬地强行地将我们感知到的一切塞进生命意识之中,只用生命的意识和生命的选择来看世界,这世界被冠名为生命的世界。我们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主观的片面与偏颇,以生命为前提来看世界就是以生命作背景来呈现世界,这样的世界能是全面的真实的世界吗?

生命本来就是一种不合逻辑的主观意识,我们又用这个不合逻辑的意识来选择事物组合成世界,我们还既天真又固执地认为这个主观片面的世界是天然的客观的存在,是与我们无关的独立存在。我们已经用生命意识来做了选择,而我们又将这个选择的主体有意无意地隐藏起来。让这个世界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之外存在,这是我们为这个不能如此的世界找到的无奈的借口。以生命为前提的世界的主观性、片面性以及荒谬性将为我们制造多少难题?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智慧的科学竟然意识不到这个根本前提的存在,竟然一头扎进瓮里,其后用不断的证伪来喘出一口气,接着又仍然在瓮里挣扎。生命这个前提被我们强行设置又有意忽略,这怎么看都是我们在作弄自己,哲学理论与科学认识都成了这场自我作弄的牺牲品,人类当然深陷其中,数千年不能自拔,这怨谁呢?

生命意识不但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更具体的是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基础和生活中心。生命成为我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行为的理由和目的,是构成生活和选择事物的标准。这从事实上强力地扭曲了我们的行为,我们本来是随感知的法则和规律而作出行动的,即随着感知的效果而动,生物们无一不是如此行动的,即受感知欲望的驱使去获取感知的满足。生命的人却不同了,得为生存计,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新的目的,就是抵抗死亡的生存。生存当然是不以感知的好与坏为目的的,生存的行为本质就是为了活着不惜去吃苦头,吃再大的苦头也要活着。这种行为的动机和理由对于生物们是不存在的,但对于以生存为目的的我们却是不得不如此的真理。

因此,生活当然不是为了快乐建立的,生活是为了生存而实施的过程。于是,生活的主要功能是生产我们活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进行活着需要的所有活动——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我们为啥要做这些?就是为了要活着,而不做这些,我们就得死亡。而我们为了活着而开展的生活是劳碌的、费心费神费力的、流汗流泪流血的,这是我们为了活着而付出的代价。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活着,为了生存目的的强力意志使我们痛苦艰难地活着,痛苦与艰难实际上就是生存的必须。

当我们将生物的感知活动转换成一种生存行为时,我们日常活动的性质就完全变了。原来我们活着是为了感知到愉快,现在我们愉快不愉快都是为了活着,这就是生命意识带来的结果。我们作为生物时日常活动是寻求愉快的过程,现在我们作为生命存在日常活动就是为了活着的过程。原来我们为了愉快而活着,现在我们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也要为活着而活着。原来我们一直在为了愉快而避开艰难与痛苦,现在我们为了活着必须忍受艰难与痛苦,我们的行为意义就这样被改变了。

我们的生活是为了活着而展开的,当然不是为了愉快而展开的。生命是生存的理由,生存是活着的目的。原来我们活着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世界就是活着才有的世界,不活着有没有世界毫无意义,我们活着是一个必须的起点。现在,我们为活着找到了理由——生存,即和死亡相反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争取才能活着,活着成了行为过程的终点。

原来,我们不意识也不认可不活着的意义,现在我们将不活着作为死亡,死亡有了巨大的意义,因为它反过来决定生存的意义,而生存就是相对于死亡的存在。原来不活着是并不存在的,现在不活着就是死亡。这凭空多出来的死亡是什么?就是生命得以成立的根据。生命就是处于与死亡相反的状态,生命就是不死亡。生命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不死亡,生命就是为了拒绝死亡。为了树立生命的存在逻辑,我们得费多大的力气来说明。为什么这么难以说明?是因为生命与死亡均不存在,而我们非要让它们在逻辑上存在,这就得牵动所有的逻辑关系,这就导致复杂的逻辑关系。我们本来是建立不起生命的逻辑关系的,但我们强硬地创造了这种关系,死亡的概念就是为了生命的成立而创造的没有逻辑的概念。死亡是什么?我们无法下定义,不存在是不是死亡?死亡是不是进入了不存在?为了弥补这个逻辑缺陷,我们又只得创造了死亡以后的存在——冥界、天堂或地狱。其实生命意识一旦产生,人类就再也无法自圆其说。(接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知论破天荒揭示:生命与死亡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