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问你,原生家庭是什么,你会不会觉得很陌生?
但去年,随着电视剧《都挺好》、《隐秘的角落》、《三十而已》的热播,“原生家庭”这个概念,被带火了。
看剧的同时,你会不会在想:家,本来给人第一印象应该是幸福快乐的,为何生活中,家却常常会伤人呢?
那么,建议你读读《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它将会全面为你解惑!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是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而克雷格·巴克,曾为全美许多杂志、报纸撰写过文章,探讨人类行为。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资深心理咨询师、知名的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这样评价该书。
该书是作者基于工作中所接触的大量真实素材写的。现实中,原生家庭的问题其实很常见。
而这些问题,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真的很深远。
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
1.什么是“有毒的父母”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也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的认知里,父母的一切行为,出发点似乎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在作者看来,一个健康的家庭和“有毒的家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每个家庭成员是不是作为一个自由个体的存在,是不是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健康的家庭会鼓励孩子学会独立,给与他们安全感、信赖,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2.“有毒”的原生家庭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近日,西安12岁女生跳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相信大家都听说了。一个成绩特别优秀的女生,却因为疑似在学校偷钱,被老师、妈妈审问后,在窗户边写下“再见了”三个字,留下一封遗书“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国际公寓20楼,我知道我只会逃避,谢谢你们,路脏了,抱歉。”,然后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
一个正朝气蓬勃,本该充满阳光与活力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
这一悲剧的发生,就源于大人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有时候,家庭并不适合谈论是非对错,给与孩子安全、信赖、温暖,与他们站在一起,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过度神圣化父母的形象,否认、合理化他们的“有毒”行为,只是一种暂时的宽慰,一种自我欺骗。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持久、巨大的。
曾经的伤害,在某个瞬间,还是会反反复复地再次重现,形成不可磨灭的阴影。 由于父母不称职、爱操控、酗酒等种种原因导致童年被剥夺,迫不得已变身“小大人”的孩子。
而在充满体罚、语言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童年大多是在焦虑、紧张、恐惧、痛苦、无助中度过的。
慢慢地,他们对别人会有很重的戒备心,对所有人做最坏的设想,在自己心里筑起一道墙,不让任何人靠近。
成年后,他们可能就把情绪发泄在下一代身上了。
3.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伤害
东野圭吾曾说:“悲观也没用,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诚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去作出改变,来减少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估计很多人会站在情感的十字路口徘徊,觉得进退两难、很痛苦吧?
要真正走出伤害、重获自信与勇气,获得自由与幸福,我们要学着去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不再自我惩罚、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具体怎么做?如果你也有关于原生家庭方面的困惑,看看这本书吧!该书将会全面地为你解惑,让你看清伤人家庭背后的真相,让你重获自信、勇气,拥抱幸福!
写在最后: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爱,不仅仅只是一种感觉,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它,更是一种行为方式。
看清真相,从负面情绪中释放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努力打好人生这一张牌,你就可以走向自由和幸福,走出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