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流程分析法,找出为什么招不到人的原因

流程分析法,找出问题出在哪

时隔半个月,我决定再写一篇关于招聘的文章,算是对上一篇的补充,但是梳理方式有所不同,这些想法在我脑袋里被捋顺后,我还是决定把它写出来。

首先,问题依旧是: 招不上来人,流失率高。

今天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流程分析法,招聘的流程大致如下:

各招聘平台及渠道发布招聘信息 → 与求职者进行沟通,邀约面试(在线或电话) → 面试者前来面试 → 面试通过,告知入职 → 员工入职 → 正常上班

对应招聘的流程,会出现一些相对应的数据,比如:招聘信息发布量及曝光量、沟通量、参加面试人数、通过面试人数、入职人数、离职人数(留存人数),因为每一个层级都会有流失,所以这些数据会呈现出一个漏斗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流程分析法,找出问题出在哪

参照漏斗图,我们下一步就要思考:公司的招聘究竟在哪个或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

投递简历及沟通的人数少怎么回事?

有可能是招聘信息的投放量及覆盖人群不够,需要加大投放量,比如各大招聘平台、相关社群等。如果投放量很大了,那就注意是不是招聘的内容写的不够好,或是投放的不够精准,要及时优化。

沟通量有了,但参加面试的人不是很多,怎么回事?

除去公司位置、行业、规模等考虑,HR的沟通中的专业性显的尤为重要。求职者对公司的第一印象就是通过和HR的沟通产生的,如果HR不专业,面试者也会给公司一个负面的评价。所以,HR要不断优化话术,提升专业性,能全面清晰的介绍公司及岗位,站在面试者的角度为其勾画职业蓝图,这或许会极大提升面试者的面试率。

当然,有时面试者不参加面试也会跟薪资有关,一听你报的薪资比自己现在的工资还低,可能会瞬间就没了面试欲望。所以,也要衡量公司制定的薪资是否合理,不合理要及时改正,人才比那点工资成本要重要的多,招人也是为了挣更多的钱的。

面试量有了,但通过人数不多,怎么回事?

这可能就是在筛选面试者的时候出了问题。这就需要跟公司该岗位的负责人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对方对该岗位人员的各方面需求及标准,甚至是请对方对招聘信息进行意见修改。这样,在筛选面试者的时候也能更准确的筛选出相对匹配的人。

通过率高了,但入职率不高,怎么回事?

这就不是你看不上人家了,而是人家看不上你了。这其中跟公司规模、资金实力等都有关,但很大一部分原因跟面试官有关。HR简单聊过后,如果可以,通常都会有招聘岗位的直接领导或高管出场。但职位高,并不代表着他一定是一个好的面试官,很多管理者都没经过训练,在面试人的时候显示的不是很专业,完全解答不了面试者心中的疑虑,更不要说征服了。甚至有些高管会出现一副高高在上,态度敷衍的样子,很难给面试者留下好印象。

其实,如果公司注重招聘的话,最好进行专业培训,无论是在专业性还是态度上,而参与培训的人群不止是HR,还有参与面试的所有高管等。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要尽量展示出专业性和能力,问题问到点子上,详细清晰的回答求职者的问题,清晰的告知对方公司的业务、规划及岗位规划,去除求职者的各种顾虑和疑问,提高入职率。

这里有一点想说的是,不建议乱画大饼。勾画公司蓝图愿景是可以的,但不要乱说,不要说些偏离事实的事情。谁也不傻,面试的时候画大饼,入职后谁都能看出来,而且会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不离职才怪呢。

入职率有了,但留存率很低,怎么回事?

这其实是公司管理问题,应该所,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管理问题。这是公司高层应该仔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就相当于说,往水缸里灌水,可是这个水缸底破了一个大洞,你是不可能灌满的,开源还需节流啊。

有些公司的高管意识不到问题的根出在哪,只关注入职人数和留存人数,见人少就指责人事不作为,人事欲哭无泪。有时候,人事费劲约来很多面试者,但最终效果却是不佳,如果问题出现在其他环节或涉及部门高管等,就需要及时找原因并跟领导沟通了。

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比如在汇报工作时,列出当周邀约人数,参加面试人数,通过面试人数,入职人数,离职人数,列出汇总的未入职及离职原因,数据及原因可以清晰的说明哪里出了原因,领导自然心里也有数了。适当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供领导选择。

流程分析法,找出问题出在哪

OK,针对招聘流程写出的这篇文章也将告一段落。无论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个流程框架都适用,先分析,再找出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然后对应改进。团队决定着公司的生死,所以必须把好关。

这种流程分析的方法很简单,适用于很多地方,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起到更多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招聘流程分析法,找出为什么招不到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