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哄孩子的三大法则,保你母慈子孝,绝不鸡飞狗跳!

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被大人吓唬过的经历,“再不吃饭,明天带你去医院打针。”“再不睡觉,警察叔叔就来抓你。”“再不回家,大灰狼就躲在大树后面等着吃你!”这些耳熟能详的话,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不小的阴影,而最近有一款手机软件悄悄流行起来,开发者把这些用来吓唬孩子的话制作成了视频,手机里一个穿着医生白大褂的阿姨赫然拿着好大的针筒看着你,或者穿警察制服的叔叔拿着手铐向你走来。有不少人在妈妈群里传播这样的软件,并连连称赞“好用!”。

“吓唬”看起来有效,但是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却是深刻的。前不久在苏州,一个6岁的孩子和家人走失,幸好碰到了警察,可是当警察上前询问的时候,小女孩却拔腿就跑,原来家长经常用警察吓唬孩子,孩子以为警察来抓她,所以吓得四处躲闪。听起来很可笑的一则新闻,细细想来却不甚惶恐,倘若真的身陷险境,大概谁也笑不出来了。“吓唬”是面对孩子无计可施、无可奈何才不得不选择的手段,是家长用言语、智谋都说服不了孩子,只好认了输。其实,和孩子的沟通远不用这么剑拔弩张,学会“哄”孩子,比吓唬孩子更管用。

怎样才能哄得孩子即听话又乖巧呢?你可以看看《如何哄孩子》这本书,它会为你提供一些技巧、诀窍和实战经验,帮助你在和孩子的持久战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s29916590.jpg

也许你会认为《如何哄孩子》的作者肯定是个妈妈,或者至少是位女性,但恰恰相反,本书的两位联合作者都是爸爸:戴维·博根尼奇和詹姆斯·格雷斯,他们总结了自身的育儿经验,并咨询了众多家长、医生,为父母们提供了一本最实用的育儿方法指导书。在充满“丧偶式育儿”抱怨的今天,这两位爸爸的暖心推荐,肯定能为妈妈们带来一丝微笑和温暖。

《如何哄孩子》这本书从爸爸的视角出发,提供的育儿技巧也带着男性特征:果断、直接、实用、高效,是一本拿起来就能照搬照用的育儿指南。从梳洗、出行、礼仪、到居家、寝食,涵盖了31个育儿主题,数百条实用技巧,杂以童谣、儿歌、游戏,全方位教你如何与家里的机灵鬼“斗智斗勇”。更难能可贵的是,《如何哄孩子》里介绍的所有技巧都透露着几个核心原则:第一,提供选择,而非简单粗暴的拒绝;第二,发挥想象,把事情变得有趣;第三,授之以渔,培养独立人格。


提供选择,而非简单粗暴的拒绝

4岁的儿子坐在沙发上看《超级飞侠》,时针已经指到晚上9点,该是上床睡觉的时间了,他爸几次催他关电视,都被当做耳旁风,瞧见他爸渐变成猪肝的脸色,我赶在他炸毛之前跳了出来:“儿子,你看吧,但是睡前故事就别想听了。”小家伙马上摇头表示抗议,“那你是想现在关电视,上床说个睡前故事,还是现在继续看,等会上床直接睡觉?”他想了想,不情愿的摁下了关机键。

这是我家的日常,《如何哄孩子》这本书将这种抛出选择的手段称为“直接、简短地哄”。实际上,只要统观全书31个育儿主题就可以发现,每一篇末尾都安排了这样一段“直接、简短地哄”。不论是梳头、刷牙、看病、吃药,当落实到“哄”的操作上,都毫无例外的向孩子抛出了选择题:“用洗手液还是香皂?”“想先穿袜子还是先穿裤子?”“想坐车还是走路去上学?”

这种看起来平等、尊重的处理方式,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掌握了选择权和话语权,从而欣然接受,然而实际上你仍然掌控着局面。比起简单粗暴的斥责和拒绝,“哄”的方法要有效率的多。任何聪明的父母都应该具备一点小心机,以便在达到目的的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主自信的心理。

发挥想象,把事情变得有趣

如果孩子不愿意洗澡该怎么办?书里的一个方法让我很感动:“假装你在森林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瀑布,买个大盆装水,让水像瀑布一样倾泻进浴缸里面,孩子可以到水流下面洗头发,让孩子和你一起描述一下瀑布周围的河流、树木、鸟儿、动物等。”谁能想到可以把洗澡变成热带丛林的探险,如果父母能在拥挤的淋浴间营造如此的盛境,估计孩子都会抢着要洗澡了。

孩子不愿意吃蔬菜?那就把蔬菜做成一张有趣的脸,一口口吃掉它的鼻子、眼睛、嘴巴;孩子不喜欢做数学?带他去超市买棒棒糖,自己去算账;孩子不喜欢看书?那就把故事演出来,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何哄孩子》里所有技巧的背后,实则是要求大人能用孩子的视角来解读世界,而孩子的世界里最重要的就是有趣。他们不关心什么蛀牙、近视眼、长不高,不聪明,只要有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的参与,那么怎么才能让大人眼里平淡如水的生活变得有趣呢?

把想象和创意结合是个好办法。《如何哄孩子》就是这么建议的,洗澡可以变成瀑布里的探险,和孩子绘声绘色的讲述一条电鳗是如何发动攻击,一头鲨鱼是如何撕咬猎物。你用语言为孩子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时,你会发现孩子才是最好的听众,满足你的所有要求。

授之以渔,培养独立精神

孩子长到3岁,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脾气突然变大了,总和父母对着干,动不动就发火,小小的叛逆期到来最让父母头疼不已,其实孩子本身也在被这种情绪困扰,如果只是草草的把原因归结到调皮、捣蛋,那也许就会错过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最佳时期,等他面临青春期更激烈的矛盾时,就会更加无所适从。如何在这段期间“哄”孩子,不仅需要父母小小的智慧,更需要教会孩子如何自己调节、控制情绪。

在《沟通的艺术》一书中,对于如何进行情绪管理有过一段详细的阐述,通过增加表达情绪的词汇,来帮助个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孩子,而大人必须起到引导的作用,当孩子发脾气时,试着问他“你是不是很难受?”“是不是感觉心里憋着话说不出来?”如果再加入一点想象,可以描述为“你是不是感觉头上有一个小火龙在喷火?”诸如此类,帮助孩子表达出情绪,然后再慢慢的疏导。

《如何哄孩子》中有一句话“当孩子抱怨时,不要亲自处理问题,而是教孩子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解决。”和其有同样意思的古话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的过程中,授之以渔无疑是最基本的方法。


《如何哄孩子》不仅仅是一本用来“哄”孩子的实用手册,两位爸爸在提供数百条“哄”儿技巧的同时生动的呈现出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和平等。只有当大人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平等的看待,才会在日常交流和家庭教育中愿意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建立一个无障碍的交流空间,而反过来说,能够看到由孩子的眼睛所过滤的世界,对大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握哄孩子的三大法则,保你母慈子孝,绝不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