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储过程,它的执行不是由程序调用,也不是手工调用,而是通过事件来进行触发。
比如说 对一张表 进行(增,删,改),去激活它的执行。
触发器经常应用在加强数据完整性,和业务规则中,如:当一个学生表中添加了一个学生信息时,那么对应的学生数目肯定会有所改变。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针对学生表创建一个触发器:以确保每次增加一个学生记录时,就执行一次关于学生总数的计算操作,从而确保学生总数与记录数的一致性。
#语法要求 CREATE TRIGGER 触发器名称 BEFORE|AFTER 触发事件 ON 表名 FOR EACH ROW BEGIN 触发器程序体; END #说明 <触发器名称> 参考索引命名||表命名 BEFORE|AFTER 触发器时机 INSERT DELETE UPDATE 触发的事件 ON 表名 在哪张表上建立触发器 FOR EACH ROW 触发器执行间隔策略 ===> 字句通知触发器,每隔一行执行一次动作,并不是对整个表执行。 触发器程序体 要出发的SQL语句
#当前有两张表 student student_count #每当学生表中有记录增加(减少)时那么学生行数的这个表,需要进行最新的行数统计 1.创建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ot null, name varchar(40) ); CREATE TABLE student_count( totle int ); #添加一条学生信息 INSERT INTO student (name) VALUES('jack_1'); INSERT INTO student_count VALUES(1); #后面student表的添加语句与前面的一致 #而student_count语句全都会变为UPDATE格式 #故创建触发器: CREATE TRIGGER student_insert_trigger AFTER INSERT ON student FOR EACH ROW BEGIN UPDATE student_count SET totle = totle+1; END; #查看触发器是否已存在 SHOW TRIGGERS; #我们插入若干条数据进行测试 INSERT INTO student (name) VALUES('jack_2'),('jack_3'),('jack_4'),('jack_5'),('jack_6'),('jack_7'),('jack_8'),('jack_9'),('jack_10'); #套用语法完成删除的触发器 CREATE TRIGGER student_delete_trigger AFTER DELETE ON student FOR EACH ROW BEGIN UPDATE student_count SET totle = totle-1; END; #示例2:职员表 (工号,姓名,性别,年龄) <===> 工资表 (工资编号,姓名,工资5000) 对职工进行添加时 工资表中也要体现当前职工的信息 对职工进行修改时 工资表中也要一并修改当前职工的信息 对职工进行解聘时 工资表中也要一并删除当前员工的工资信息 #创建职工表 CREATE TABLE tab1(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sex ENUM('m','f'), age INT ); #创建工资表 CREATE TABLE tab2(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salary DOUBLE(10,2) ); #创建触发器1 INSERT 对职工进行添加时 工资表中也要体现当前职工的信息 CREATE TRIGGER tab1_insert_trigger AFTER INSERT ON tab1 FOR EACH ROW BEGIN INSERT INTO tab2 VALUES (NULL,new.name,5000); END; 测试用户新增 INSERT INTO tab1 VALUES (1,'AA','f',18); 新增完成后我们检查tab2会发现有变化 #创建触发器2 UPDATE 对职工进行修改时 工资表中也要刷新当前职工的信息 CREATE TRIGGER tab1_update_trigger AFTER UPDATE ON tab1 FOR EACH ROW BEGIN UPDATE tab2 SET name = new.name WHERE name = old.name; END; 测试用户修改 UPDATE tab1 SET name = 'FF' WHERE name = 'BB'; 修改完成后我们检查tab2会发现有变化 #创建触发器3 DELETE 对职工进行删除时 工资表中也要刷新当前职工信息 CREATE TRIGGER tab1_delete_trigger AFTER DELETE ON tab1 FOR EACH ROW BEGIN DELETE FROM tab2 WHERE name = old.name; END;
存储过程指的是 事先经过了编译并以对象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一段sql语句的集合。调用存储过程可以简化应用开发人员的很多工作,减少了数据在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对于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好处。
存储过程和存储函数的区别:
1、存储过程可以不设返回值,而存储函数必须要设置返回值
2、存储过程的参数 IN OUT INOUT 类型,而存储函数的参数只能是IN
存储过程旨在创建时编译一次,而常规的SQL命令每执行一次就会编译一次,所以它能够提高执行效率
简化复杂操作,支持封装
复用性极强
安全性高,可以指定其使用权
在并发量较小的情况下,很少使用。在并发量高的情况下,多采用存储过程或存储函数。
CREATE PROCEDURE 函数名(形式参数列表) BEGIN 函数体 END; 参数列表类型 [IN OUT INOUT] 参数名 类型 IN 输入参数 OUT 输出参数 INOUT 该参数在调用方法是充当了实参变量,在方法调用完毕返回结果时又充当了接受返回值的变量 >>>>>>>>>>>>>>>>>>>>>>>>>>>>>>>>>>>>>>>>>>>>>>>>>>>>>>>>>>>>>>>>>>>>>>>>>>>>>>>>>>>>>>>>>>>>>>>>> CALL函数名(实际参数列表)
各参数类型所实现的存储过程
======================无参数无返回的存储过程======================== #查询当前学生人数 CREATE PROCEDURE p1() BEGIN SELECT COUNT(*) FROM student; END; ======================有参数无返回的存储过程======================== #创建一张测试表 CREATE TABLE t1( id int, name varchar(50) ); CREATE PROCEDURE autoinsert(IN num INT)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1; WHILE(i<=num)DO INSERT INTO t1 VALUES(i,md5(i)); SET i = i+1; END WHILE; END; ======================无参数有返回的存储过程======================== #查询当前学生人数 CREATE PROCEDURE p2(OUT num INT)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num FROM student; END; ======================有参数有返回的存储过程======================== #统计指定班级编号的学生人数 CREATE PROCEDURE p3(IN num1 INT,OUT num2 INT)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num2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GradeID = num1; END; ================================INOUT================================= CREATE PROCEDURE p4(INOUT num INT) BEGIN IF(num IS NOT NULL) then SET num = num+1; ELSE SELECT 100 INTO NUM; END IF; END; >>>>>>>>>>>>>>>>>>>>>>>>>>>>>>>>>>>>>>>>>>>>>>>>>>>>>>>>>>>>>>>>>>>>>>>>>>>>>>> CREATE PROCEDURE p5(INOUT num INT)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num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GradeID = num; END;
MySQL存储函数(自定义函数),函数一般用于计算和返回一个值,可以将经常需要使用的计算或功能写成一个函数。函数和存储过程类似。
存储过程和存储函数的区别:
1、存储过程可以不设返回值,而存储函数必须要设置返回值
2、存储过程的参数 IN OUT INOUT 类型,而存储函数的参数只能是IN
在MySql中创建存储函数使用的关键字 是 CREATE FUNCTION 其基本语法如下:
CREATE FUNCTION 函数名 ([参数名 参数类型,参数名 参数类型....]) RETURNS type [characteristic ...] BEGIN routine_body END; 参数说明: RETURNS type ====> 返回值的类型 characteristic ===> 指定存储函数的特性 routine_body ===> SQL代码内容
调用存储函数
在MySQL中,存储函数的使用方法与MySQL内部函数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用户自定义的存储函数与MySQL内部函数性质相同。区别在于,存储函数是用户自定义的。而内部函数由MySQL自带。其语法结构如下:
SELECT NOW(); SELECT 函数名(实际参数列表)
注意事项:MySQL开启bin-log后,调用存储过程或者函数以及触发器时,会出现错误号为1418的错误 如何解决此问题:信任子程序的创建者,禁止创建、修改子程序时对SUPER权限的要求: 在客户端上执行 SET GLOBAL 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 = 1; #1 =============无参数有返回值============== #统计student表中行数 CREATE FUNCTION myf1() RETURNS INT BEGIN DECLARE num INT DEFAULT 0; SELECT COUNT(*) INTO num FROM student; RETURN num; END; #2 =============有参数有返回值============== #根据学生姓名查询学生学号 CREATE FUNCTION myf2(stuName VARCHAR(20)) RETURNS INT BEGIN DECLARE num INT; SELECT id INTO num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 stuName; RETURN num; END; #调用 使用 SELECT命令
DROP FUNCTION myf2;
游标实际上是一种能从包括多条数据记录的结果集中每次提取一条记录的机制。(遍历)
使用游标(cursor)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个记录处理方式。
游标充当指针的作用。
尽管游标能遍历结果中的所有行,但他一次只指向一行。
用SQL语言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后,结果放在内存的一块区域中,且结果往往是一个含有多个记录的集合。
游标机制允许用户逐行地访问这些记录,按照用户自己的意愿来显示和处理这些记录。
优点
允许程序对由查询语句select返回的行集合中的每一行执行相同或不同的操作,而不是对整个行集合执行同一个操作。
提供对基于游标位置的表中的行进行删除和更新的能力。
游标实际上作为面向集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和面向行的程序设计之间的桥梁,使这两种处理方式通过游标沟通起来。
原理
游标就是把数据按照指定要求提取出相应的数据集,然后逐条进行数据处理。
DECLARE cursor_name CURSOR FOR select_statement (table)
声明游标后,想从游标中提取数据,必须要打开游标。OPEN
OPEN cursor_name
注意,当我们执行了打开游标操作后,游标并不是指向第一条记录,而是指向第一条记录的前边。
在程序内,一个游标可以打开多次,用户打开游标后,其他用户或程序可能正在更新数据,所以有时候可能导致用户每次打开游标时,显示的结果不同。
当用户顺利打开游标后,可以使用 FETCH...INTO 语句进行数据的读取
# 这条语句用户指定的打开游标并读取下一行,且前进游标指针。 FETCH cursor_name INTO value1[,value2.....]
游标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关闭,在MySQL中,使用CLOSE关键字关闭游标,其语法和格式:
CLOSE cursor_name;
CLOSE 用于释放游标所有的内部资源和内存,因此每个游标再不需要的时候,都需要及时关闭。
关闭的游标 如果没有重新打开,则不能二次使用。但是已经声明过的游标不需要再次声明了,用OPEN语句打开它就可以。
如果忘记关闭,MySql将会在到达END语句时自动关闭。游标关闭后,就不能使用FETCH去进行游标的遍历了。
示例说明:编写两个表 sys_user和user表,编写其存储过程。当两个表id值一样的时候,将user表内的name字段值同步成 sys_user表的name字段值。
#1创建sys_user表并注入一些数据 CREATE TABLE sys_user(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PRIMARY KEY(id)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 = 4 DEFAULT CHARSET = utf8; INSERT INTO sys_user (username) VALUES ('AA'),('BB'),('CC'),('DD'),('EE'),('FF'),('GG'); CREATE TABLE user( id INT(11) DEFAULT NULL, name VARCHAR(200) DEFAULT NULL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 = utf8;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1,'OO'),(2,'PP'),(3,'QQ'),(4,'RR'),(5,'SS'),(6,'TT'),(7,'UU');
创建存储过程 user_test,并创建游标 cur_test
CREATE PROCEDURE user_test() BEGIN -- 定义变量 DECLARE sys_user_id BIGINT; DECLARE sys_user_name VARCHAR(11); DECLARE done INT; -- 创建游标,并存储数据 DECLARE cur_test CURSOR FOR SELECT id AS user_id,user_name AS sys_user_name FROM `sys_user`; -- 游标中的内容执行完后将 done 设置为 1 DECLARE CONTINUE HANDLER FOR NOT FOUND SET done=1; -- 打开游标 OPEN cur_test; -- 执行循环 posLoop:LOOP -- 判断是否结束循环 IF done=1 THEN LEAVE posLoop; END IF; -- 取游标中的值 FETCH cur_test INTO sys_user_id,sys_user_name; -- 执行更新操作 UPDATE `user` SET NAME=sys_user_name WHERE id=sys_user_id; END LOOP posLoop; -- 释放游标 CLOSE cur_tes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