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需要3年以上的格局。
很多读者说想看看深度,今天就抓紧写了一篇关于深度的文章,文末推荐了一本提高深度的书籍。
如果你是一个仅仅有长度的人,只要购买指数基金,将来也能赚到一笔小钱。
如果你想要进一步提升格局,那就要考虑到深度,深度就是你洞察事物背后本质的能力。
按照投资角度来看,你不满足于选择一个接近大盘成绩的指数基金,而是利用深度思考的能力,来选择一个行业,甚至是几家公司进行重仓,最后获取一个超额回报。
固然,很多专业研究人员思考非常有深度,但就是格局长度不够,根本拿不住,所以很多聪明人经常都会在股市上摔跟头。
再来假设一个人很有长度,但没有深度,他却选择投资个股,而不是指数基金,那下场会非常糟糕,而且是格局长度越好,反而就越糟糕,这种就是典型的「越努力越迷茫」的类型。
例如一些散户选择某一只股票,选个股一定要有深度分析的能力,但他却对这只股票没有深入研究,结果跌的越深,套得越牢。
由于他格局上有长度,他能一直拿着,也容易一直保持失败的状态,因为从来不考虑割肉,将来能不能涨回去靠的是运气,而不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02
有格局深度的人能够思考未来的问题,例如:
你觉得2020年-2030年之间,会有什么行业来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
当然,思考这种问题前提是一个有格局长度的人,否则就会觉得没必要想这么远的问题,活在当下就好了。
我们从倒后镜来看,过去中国发展总是有某个行业的大爆发来推动经济,而很多人都是从中受益变得非常有钱。
当中肯定有人是运气好,也有人真的是格局足够有长度和深度,所以在每一波浪潮都能够紧紧的抓住。
我觉得腾讯就是最好的代表之一,能够在如此长时间保持龙头的地位,绝对不仅仅是运气,而是格局够长够深够高的一种表现。
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90年代家电的爆发,诞生了长虹、格力、美的;
00年代房地产、产业链、建筑设备的爆发,诞生了万科;
再到10年代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4G的爆发,诞生了腾讯、阿里巴巴。
当我们格局有足够深度的时候,就有机会抓住下一个10年的机会,是互联网金融呢?新能源?文化?还是医疗?
格局的深度是能够随着你的阅历和经历不断地提升的。
我做公众号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我认为中国未来10年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人们普遍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
物质水平远远超过了精神方面,所以这方面会非常有市场,在近些年也能看到很多相关的产业不断地诞生,例如得到、樊登读书、知识星球等。
阿猫投资学也是因为人们对理财这一块会变得越来越重视,因为生活开支所需已经在逐步降低,我们开始有更多额外的可支配金钱进行管理。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如果继续研究思考,你就能理解的越来越深入。
当然这方面并不能像当年房地产、家电、互联网那样,成为一个支持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可能只是一个大环境中的一个小趋势。
将来更有可能是人工智能、5G、电动车等这种大行业,才能有这样推动力。
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参与其中了呢?当然不是。
现在有了股票市场,我们能够参与任何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就等于你当年买了房地产、家电或互联网的股票,你有足够的格局长度去持有,你现在身价可能就是上千万了。
在你保证自己格局有足够长度的前提下,你只有透过自己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思考,你就能够抓住下一个致富的机会。。
过去50年在格局有长度和深度的代表人物就是巴菲特了,长期持有富国银行、可口可乐、美国运通,最近这几年开始买入苹果公司,肯定是看好了苹果10年后的发展。
这些年有一个长度的代表人物就是特斯拉创世人马斯克,他说特斯拉未来值7000亿市值,并且他要让人类登上火星,这是一个格局多么长和高的人,虽然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但他过去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包括创立了Paypal,最后卖了大赚一笔,才有钱去做今天异常疯狂的事情。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一个重点:
小行业的趋势适合创业,例如新媒体、在线教育等,而大行业就适合投资,例如电动车、医疗、金融等。
像我们以前带动经济的大行业,例如房地产、家电、互联网,你真的很难再从头开始创业,你只能选择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间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03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如何提升格局的深度呢?
其实就是多读多写,特别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具备这个优势。
锻炼自己格局深度的写作方式,可以参考《金字塔原理》的MECE法则,非常值得一读!提供一个主题,接着再给予论点,不断拓展。
例如,你想要思考一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写作平台?
接着就可以写下来:
1.公众号
2.知乎
3.知识星球
接着再去搜索资料或咨询牛人进行拓展:
公众号可以发表图片、文字、图文等方式,适合发长篇文章。
知乎可以回答、文章、想法等,适合解决难题。
知识星球可以发表、提问、写作业等,适合培养写作习惯。
这样就有了整个框架,像在知识星球更偏向于培养写作习惯,因为类似于朋友圈的简短分享。
经历多了、读书多了、写得多了,你拥有的观点也就越全面和深入,你的抉择就越准确,接下来就是交给时间来验证了。
很多人写论文、报告、调研,都是为了帮助自己深入思考,只要在互联网搜索、参考书籍和文献、看公司财报,能够短时间内透过输出的方式,比业内人更了解他们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