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温暖顽童心灵的一束光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就像一泓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爱心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做好后进生工作的内在驱动力。在这本书手记二后进生的转化中,“我与万同的故事,”诠释了一名教育者改变一名顽童的全过程。后进生顽劣的主要因素还是家庭教育的遗失,万同父母离异,父母嫌弃他最开始都没有要他,虽然最后还是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是老人抚养期间没有正确引导,母亲嫌弃他这件事深深寒了他的心。冰冷的生活早已经让他过早的步入顽童行列。顶撞母亲、老师,上课坐不住凳子打扰同学们听课甚至打架斗殴……小学生活也是在老师、同学的嘲笑下度过的。

就是这样一名顽童初中被分到李镇西老师的班级,一年之中李老师想尽办法帮助他,错误改了又犯反反复复,但是李老师没有放弃他。他用真诚赢得学生的心,他把教育的民主权交给学生,他不以分数论英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老师在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温暖着万同,这个顽童多年以后成了祖国“最可爱”的人——一名通信兵。

我们常说做有温度的教育,怎么做有温度的教育?教师要当一个有温度的人。当一个有爱心的的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包容那些顽童。哪怕他们在学业上没有大的成就,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也能让他们成为一个品德健康的人。将来他们也能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看完李老师与万同的故事,不禁又想起了班级的小A同学,去年春天的时候因为玩手机成瘾,认识了几个高年级不爱学习的孩子。本来就不爱学习的他,竟然有了逃学的行为。父母在外打工,爷爷也无力劝说。最后,在我的劝说下重返学校,但学习也不积极。今年开学又线上教学将近两个月了,离开了我的督促,他剩下的那点学习热情就更不多了,有时候要老师亲自找才能进到课堂,但是看着他开着摄像头坐在屏幕前听课也倍感安慰,庆幸他眼里还有老师、同学。昨天上午数学课的时候他举手请假,他在日本的爸爸让他8点半去银行办点事。我准假了,并告诉他天冷多穿点衣服,注意安全。他听了后可能被我温暖了,说了一句让我苦笑不得的话:“老师,要不我手机在线挂着吧!”我告诉他不用了,回来再补上没听的课,不会的找我。他高兴答应着离线了……

那一刻我想以前他也这样“挂着”听课吧!再过一个多月他就要小学毕业了,很感谢他六年来对我的信任与陪伴,愿意听我的话,心里还有我这个老师,给我尊重。希望以后他也能认真坐在课堂,陪着老师同学听课。坚持过完一个学生该有的校园生活。课堂上有他高高举起的手,下课黑板前有他忙碌的身影,操场上还能找到他与男同学打闹的身影。更希望他将来也能让别人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心与教育》温暖顽童心灵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