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1《杨氏之子》

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童——《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出自南朝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这本书以精练传神的语言,记载了魏晋时期各种风流名士的言谈和逸事。除了反应机敏、伶牙俐齿的杨氏子,《世说新语》里还记载了许多神童的故事,你想认识他们吗?

一、《世说新语》里的神童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4)

有一个叫王戎的小孩,他七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出去游玩。孩子们看到路边的李子树结了很多果实,沉甸甸地几乎压弯了树枝,于是竞相跑过去采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有人问他,你怎么不去采李子呢?王戎说:“这李子树就长在路边,结了那么多果实却没有人采摘,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别人尝了一下树上的李子,果然和王戎说的一样。

张吴兴亏齿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排调》30)

一个叫张吴兴的八岁小孩儿,口中的牙齿掉了一颗。家中有身份地位高的长辈,知道这孩子本就不同寻常,于是就故意跟他开玩笑说:“你的嘴里怎么开了个狗洞呢?”张吴兴立刻回答说:“正是让您这样的人可以从这里面进出呀!”窦是孔、洞的意思,七八岁的小孩正在换牙,要经历一段“狗窦大开”的时期,张吴兴年龄虽小,却对别人的嘲笑以牙还牙,使嘲笑者自取其辱。

《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11)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吧!”于是两位少年奉旨觐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浆一样流出。”魏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两个兄弟见到皇帝,一个说是紧张得出汗,一个说是紧张得汗都不敢出,反映出小兄弟俩过人的才智和迥异的性格。

何晏画圈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夙惠》)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伶俐就像是神童,魏武帝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住在宫里,就想收他做义子。何晏知道后,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然后自己站在了方框里。有人问他,这是在干什么?何晏回答说:“这是姓何的房子。”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人把他送到宫外去了。何晏既不乐意留在宫中,又不能直接拒绝魏武帝,就用图解的方式暗示自己想要回家。人在框中正是个“囚”字,可见何晏的脑瓜儿有多聪明呀。

二、杨梅的传说:果中玛瑙,吴郡星郎

相传两千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在助越王勾践大败吴国后,辞去官职,带着美女西施一路来到牟山湖旁安居。初到荒山野岭,没有东西可以吃,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采野果充饥。然而,虽然满山野果伸手可得,可惜这些野果又酸又涩,难以入口。范蠡苦苦思索也想不出办法改变这些果子酸涩的味道。无奈与焦急之下,范蠡发疯似的摇着一棵棵果树,直摇得满手是血。西施闻声上山,看到范蠡手上殷红的鲜血往下滴,难过地痛哭起来,泪珠滴在了被鲜血染红的果实上。也许是上天被这一对情侣打动了,野果在西施的泪珠和范蠡的鲜血的浸润下,一下子变得白里透红、香甜可口。他们把吃剩的果核种在这片山上,世世代代传了下来,变成了现在的杨梅。

说起杨梅的美味,就不能不提到一个成语叫“吴郡星郎”,这是对原产于吴地的杨梅的一种特有美称。一个叫张端义的宋朝人曾经在《贵耳集》中记载了这个有关杨梅的典故:

南宋年间,某一天晚上,一个籍贯是福建的人,和一个籍贯是吴地的人在进京赶考的途中偶然相遇了。这两个人在喝了一点小酒后,分别夸耀起自己家乡的土产来。

福建人说,他们那儿最好吃的是荔枝!还一板一眼地引用了唐人韩翃《别李明府》中的一句诗:“胡儿夹鼓越婢随,行捧玉盘尝荔枝。”

吴地人说,天底下最好吃的是杨梅!他也有板有眼地引用了唐人的一句诗,是李白的《梁园吟》:“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一个是玉盘尝荔枝,一个是玉盘设杨梅,两人先是相视而笑,接着几乎是同时脱口而出:“好一个‘玉盘’啊!”

趁着酒兴,两个人在屋中的墙壁上以《玉盘》为题,一起作了一首诗。福建人说荔枝是“闽乡玉女含冰雪”,吴地人则写杨梅是“吴郡星郎驾火云”,于是“吴郡星郎”作为杨梅的美称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大文豪苏东坡也是一个美食家,他被流放岭南的时候,尝遍杨梅和荔枝,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食荔枝其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苏轼看来,要能一天吃三百颗荔枝,他愿意永远做岭南人。看来,跟杨梅相比,大诗人更爱吃荔枝,那么你呢?

三、孔雀开屏为哪般?

在动物园中,最吸引人的节目之一就是孔雀开屏。然而,在欣赏孔雀美丽缤纷的羽毛时,大家有没有想过,孔雀为什么会开屏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动物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孔雀开屏主要是为了求偶。在实行一雄多雌婚配的鸟类中,每只雄鸟所交配的雌鸟数目越多,产生的后代也越多。因此,任何能使雄鸟与更多雌鸟交配的特征都有利于繁殖后代,而雄鸟的鲜艳色彩就是这样的特征,雌鸟似乎更乐意与羽毛华丽的雄鸟交配。

德国动物学家伯恩哈尔德·格日梅克也认为孔雀开屏是求偶的需要。他对孔雀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当一只雄孔雀走近雌孔雀栖息的大树或峭壁时,先是身子略向后倾斜,然后就会展开自己美丽的彩屏,以便让高处的雌孔雀们俯瞰到五彩缤纷的尾羽。而与雄孔雀相比,灰褐色的雌孔雀一点都不漂亮。

然而,也有动物学家认为,孔雀开屏不是为了求偶,比如英国动物学家罗宾·佩克和吉奥夫振克。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凡是善于发现敌害,或者因为活泼机灵而极易逃脱的鸟,都以鲜艳的色彩来显示自己的长处;而不善于发现和逃避敌害的鸟,则必须善于隐蔽自己,所以都不具备鲜艳的色彩。所以说,孔雀是在用自己美丽的尾巴警告那些想要伤害它们的动物:“我们可是别有一番身手的,请打消捕捉我的念头,不要枉费心机了!”

另外,孔雀的美丽尾羽还可以起到保持平衡、控制飞行的作用,在遭遇危险时,孔雀也会展开尾羽,因为尾巴上酷似眼睛的斑纹可以迷惑和威慑天敌,而且它们会不断抖动尾巴,发出“沙沙”声。

四、大显身手的尾巴

动物们长了各种各样的尾巴,它们尾巴的功能也是多到令你想不到。

有的尾巴主要起平衡和支撑作用。比如猫的尾巴使猫在跑跳时能保持平衡,还能使它在肚皮朝天、四脚朝上、往下落时翻过身来,四脚先着地,不至于摔伤。啄木鸟在竖直的树干上站着啄食虫子时,尾巴支撑在树皮的裂隙中,能够帮它站稳,不至于跌落,可以说尾巴是它的“第三条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又能在袋鼠跳跃时帮助它跳得更快更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袋鼠在尾巴的帮助下能跳出10米多远。

有的尾巴主要用来攻击。美洲的响尾蛇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蛇,它的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蛇尾有一条条角质的环纹,这些角质环纹膜围成了一个空腔,尾巴晃动时,空腔内就有气流振动,发出声响。这声响可以用来警告敌人,也是引诱小动物的一种捕食方法。蝎子的尾巴更厉害,尾端生有钩状的尖锐的毒刺。捕食时,蝎子用脚抓住小动物,然后用尾刺毒杀它们。蝎子的尾刺毒性很强,不管什么小动物,只要被它的尾刺刺中,很快就会丢了性命。狮、虎、豹的长尾巴是它们的战斗武器之一,在和其他动物搏斗时,只要一摆尾巴,就可以把对方打倒。

松鼠尾巴的功能更多:又长又蓬松的尾巴在冷的时候可以用来当被子盖;当松鼠跳跃的时候,尾巴能在空中帮助身体保持平衡,还能当降落伞用来减缓下落速度;艳阳高照时,松鼠就高高举起尾巴,将其当作遮阳伞;游泳时,尾巴又变成了螺旋桨和鸭蹼;遇到食肉动物时,松鼠会用尾巴把身体包裹住,以躲避危险。

鹿的尾巴有两个作用:当作报警器和保持身体平衡。鹿的尾巴下面有一些鲜艳的颜色,当危险逼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长颈鹿也是如此,当长颈鹿把尾巴高高翘起时,就是告诉同伴这儿有危险,必须马上离开。

大熊猫靠尾巴来传递信息,它们的尾巴底部有一块无毛的裸露区域,里面埋藏了许多腺体——肛周腺,能够分泌一种带酸臭气味的分泌物,可以起到彼此之间交换信息的作用。用肛周腺分泌的气味传递信息时,尾巴起到了刷子的作用,使气味标志涂得更宽些,让信息交换更有效,代替有声的呼唤。

鳄鱼游动要靠尾巴推进。鳄鱼进食的方式很特殊,因为没有咀嚼功能,所以需要两只鳄鱼合作进食。鳄鱼尾巴可以用来翻身,还可以用来储存脂肪,没有食物的时候就要消耗尾巴了。鳄鱼的尾巴非常有力,像铁棍子一般结实,可当作武器来防御和进攻,一般的野兽都经不起它的一击。

鸟儿则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在飞行时,鸟尾巴还起着舵的作用。

怎么样,动物尾巴的本领是不是令你大开眼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1《杨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