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战》多子女养育,“一碗水端平”是个伪命题

在你努力地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的时候,你可能总是想让互相竞争的孩子们权利相等。你希望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但这有时候反而会导致一种特殊的竞争形式。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位妈妈需要通过称重的方式来给孩子们分享巧克力和水果,这样每个人得到的就会一样多。其结果是,这位妈妈成了孩子们的奴隶。如果想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你就无法允许孩子们发生关于谁多谁少的争吵。其实这并不重要,倘若“得到的少”并不意味着“拥有的价值低”,那么孩子们谁也不会在意这些。


父母真的可以平等地爱每一个孩子吗?

今天我们先从一个多子女话题开始:你认为在多子女家庭,对两个或多个孩子的爱,家长可以做到平等吗?

我自认为在童年时,自己是个相当有个性的小孩,因为小时候我就敢对我妈妈说:“你重男轻女!”我气愤的是为什么妈妈不可以做到对我们两姐弟一视同仁。而我妈妈则是一副十分委屈的样子:“我哪里有不平等呀!我对你们都是一样的。”

不知道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这个信念:两个孩子之间,一定要平等才可以,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家长的不平等”而产生一些不当行为。所以我们都在追求一种平等,以为当我们做到了“平等”,两个孩子就会一派和谐。

但是事实上呢?

上周一到株洲讲座,主办方一位负责人说起她的两个女儿,她说:“每当她们俩闹矛盾时,我总是先讲小的。因为我怕大的会觉得有了妹妹妈妈就不爱她了。”这个时候,她坐在一旁的朋友一语道破真谛:“虽然你护着大的,但你对妹妹的欣赏却掩也掩不住。”连旁观者都看得这么清晰,孩子作为最好的观察者,怎么可能看不出妈妈的不平等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追求平等的事情。

一位妈妈把她一周的时间分成三份:一、三、五陪大女儿睡,二、四、六陪小儿子睡,周日陪老公睡……这样的结果是大女儿、小儿子依然会觉得妈妈不公平,甚至连老公都会抱怨妻子陪他陪少了。

还有一位妈妈每次出门就必须给自己的两个女儿买一模一样的礼物,尽管大女儿喜欢的小女儿都不喜欢,小女儿喜欢的大女儿都不喜欢。每次买礼物和送礼物的过程对这位妈妈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原本是为了表达爱,准确地来说,是为了表达平等一致的爱,结果却变成了一种伤害。

妈妈的爱是平等的吗?

我们来听听林文采的观点:爸爸的爱是可以争取得到的,只要孩子做爸爸认同的事情,就能赢得爸爸的爱。相反,妈妈的爱却不可以争取得到,妈妈偏爱谁,往往是毫无理由,被爱者即使什么都不做,妈妈一样爱他。

这样的话,听上去挺扎心的!尤其是我们的妈妈们,一定会下意识地否认,就像我妈妈那样,当我指出她对我们两姐弟不平等的爱的时候,她下意识地反应就是否认。我想换了我有两个孩子,我可能也会是同样的反应。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探索探索,为什么我不愿意承认自己对这些孩子的爱就是不平等的呢?原因有可能是什么呢?

“得到的少”并不意味着“拥有的价值低”

同时,我们可以尝试着换个视角来看。德雷克斯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其实这并不重要,倘若“得到的少”并不意味着“拥有的价值低”,那么孩子们谁也不会在意这些。

他这句话信息量也是非常大。“得到的少”并不意味着“拥有的价值低”——我们试着来解读一下:当小宝出生时,妈妈一天至少有18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小BABY,而只有1个小时给了大宝,这个时候,看似是小BABY得到的关注与爱“多”,大宝得到的关注与爱“少”;

然而,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时间的多少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爱的多少,而如果妈妈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特别努力地安排与‘被废黜’的孩子共同参与一些愉快的经历与活动”,原本可能心怀嫉妒的大宝就会认同自己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每个孩子在家庭的不同场景中,都可能有不同的地位和角色,比如,其中一个孩子小提琴拉得好,他在家庭音乐会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而另一个孩子喜欢做饭,因此他在餐厅里会获得更多的关注。

这就是不平等,角色上的不平等。

但是,如果在大宝拉小提琴的时候,我们欣赏他,同时也欣赏对小提琴一窍不通的二宝;

或者在二宝做饭时,由衷地鼓励他,同时也真心接纳大宝不会做饭。

这就会传递给他们一个信念:虽然我们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但我们的价值却是平等的。大宝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做饭而嫉妒小宝,小宝也不会因为自己不会拉小提琴而将琴弦故意弄断。因为,“孩子只有在感觉到自己被忽视时才会嫉妒”。

父母对待两个孩子冲突的态度和方式,经常会让所有孩子都感到被忽视。

在多子女的正面管教课堂中,有一个活动叫“斗争与3B”,在这个活动中,家长们会体验在孩子的“战争”中,在父母不同的对待方式下孩子的不同反应。我们会看到,当家长置身于这场“战争”之外时,两个孩子就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解铃还需系铃人。当家里两个孩子闹得水火不容的时候,我们不妨先看看可以如何调整自己对待两个孩子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挑战》多子女养育,“一碗水端平”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