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攻击性的愤怒—自我儿童状态

听到蛤蟆的问题,苍鹭说了一个最常见的“不带攻击性的发怒”,就是小孩子都会做的撒泼耍性子。

当孩子听到大人说“不行,你不能这样”时,他会感到非常愤怒,但又觉得很无助,因为孩子没法用暴力或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去回应让他生气的大人,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倒在地,又踢又叫,成年人也会这么无理取闹。

虽然耍性子毫无意义,但它正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的方式。

蛤蟆接着问:“我想我大概也无理取闹过,但撒泼也持续不了多久啊,这能算发泄愤怒的方式吗?”

苍鹭回答道:“没错,撒泼的确只能维持一两分钟,但还有些方式可以持续很久。”

接着,苍鹭在白板上画了一条线段,线段上面写着:儿童如何释放愤怒;线段的左端写着“程度强”,右端写着“程度弱”,苍鹭还在线段下方列举了几个词汇,从左到右分别是: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

也就是说,儿童发泄愤怒的方式有这么几种,而且程度依次减轻,最强的是叛逆行为,而最弱的是逃避。

蛤蟆觉得很奇怪,因为在他看来,怄气可不算一种发怒的方式。但苍鹭解释到,怄气的人总是绷着脸,阴沉沉的样子,这通常是孩子在面对强大的父母时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

而且成年人也会怄气,这通常是因为他输掉了某场权力斗争,说白了,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

听完苍鹭的讲述,蛤蟆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自己的很多行为都源自于“适应型儿童”的自己。

苍鹭指着他画好的线段图说:“这个图的关键在于,不管是撒泼还是怄气,这些行为策略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它们会保护我们。而当一个人在成年之后还会采取这些举动时,我们会想他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蛤蟆感觉自己被戳到了痛脚,没好气地问:“谁都有幼稚的时候,就算我像个孩子又能怎样呢?这难道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吗?”

苍鹭摇摇头,安抚蛤蟆:“在道德层面上,是没有‘错’。但心理分析不做道德评判。这类行为会导致两个后果,都是负面的。第一个就是会被人嘲笑。看到一个成年人撒泼怄气是件蛮好笑的事情,但也让人尴尬。而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类行为告诉别人,这人是个失败者。”

蛤蟆垂头丧气地说:“你这么说让我感觉很糟糕,已经做了五次咨询了,我只发现自己大半辈子都很愚蠢。苍鹭,我什么时候才能不进入‘自我儿童状态’,成为一个成年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带攻击性的愤怒—自我儿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