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职场小白如何快速升级打怪成大佬

你是否发现身边优秀的人,总是能够更快地洞察到问题本质,并具备快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大多数人,明明也很努力,熬夜加班,却经常茫然无解,总是得不到期望的结果。

在如今信息爆炸式发展的社会里,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有近千万人,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加上大环境的经济动荡,就业压力亦是逐年递增。

高考时班主任经常会讲“多考一分,甩掉万人”这样的激励口号。或许你也有这样的感受,当初可能只是出于兴趣,比别人多花了一点时间学习了某项技能,后来竟然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说“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

那么这种技巧是什么,如何能够在同辈中具备一定优势?

如何能够在自己的行业里更加精进?

安德斯和罗伯特博士提出一种比“一万小时理论”更加科学的成长理论,即“刻意练习”。

TFboys 图片源自网络

《刻意练习》这本书首先否定了一万小时理论,作者认为在不同领域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各不相同,并且成果不仅与练习时间相关,更取决于练习方法。

在指出一万小时理论的漏洞基础上,作者介绍他所认为最有效的练习方法“刻意练习”,可以概括为四大部分:

首先分析了与生俱来的天才是否真的存在;

然后介绍了刻意练习的基础原理,大脑的适应能力与心理表征;

接着介绍了刻意练习的本质与原则;

最后介绍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应用刻意练习,以及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更优秀的人。

一、与生俱来的天才真的存在吗?

无论是竞技体育、音乐表演,或者是科学界、医学界和商业界等,似乎总有几个不同凡响的大佬,让人们对他们的杰出程度感到叹为观止。人们习惯会以“他很有天赋”来解释这种情况。

作者对在各自领域里表现优异的人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通过观察、采访、以及测试等,研究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怎样做事情。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天才”是训练的产物,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练习,人人都可以成为“莫扎特”

莫扎特在7岁时就可以演奏小提琴及各种键盘乐器,并且能够根据听到某种乐器演奏出来的调子,马上准确辨别出是高出中央C音的第二个八度音的升A调,还是低于中央C音的降E调。当时的人们不敢相信如此小的孩子能够具备这种完美音高的能力,因此叹为天才。

放在今天,这种能力似乎就没有如此高深莫测。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招募了24个年龄在2-6岁的孩子进行辨别和弦的训练,有些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练习,另一些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最终参与研究的每个孩子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的能力。

再举一个例子,曾十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联盟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分射手的雷·阿伦,曾经一位篮球评论员说他是“天生的三分王”,然而雷·阿伦对这种说法感到气愤,他说:“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一天。”

此外,郎朗的卓越钢琴水准、孙杨自由泳世锦赛大满贯冠军得主的佳绩、易烊千玺很小年纪就优异出众的舞蹈能力等等,他们的能力也都与从小严格的训练分不开。

雷·阿伦 图片源自网络

也就是说,大脑是可适应的,天才也是训练出来的。当然若基因赋予了身高和臂长等优势条件,对于从事某些体育技能的训练固然好,但通过专注的刻意训练也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些正常情况下并不具备的能力。

二、大脑的适应能力与心理表征

如果你热爱健身,你做一些拉伸动作或通过器械做一些无氧运动,坚持下去你会明显地发现肌肉的塑形改变;如果你采用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心率测量出耐力逐渐增强。

同样的大脑的结构与运行也会为了应对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虽然不太容易量化的观测出来。

科学家认为:个人在能力上的差别,主要由大脑“布线”的不同而导致的。这也是刻意练习的一个理论基础,通过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的布线比如盲人的大脑会重新分配它的神经元的路径,在阅读盲文时,视觉皮层在处理指尖触觉的敏感度逐渐强于处理双眼的刺激。

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通过你对它们的应用而改变。大脑通过自身重新布线的方式来适应挑战,并增强其执行那些挑战所需功能的能力。

此外,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越大。并且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持续保持,如果停止训练,可能会逐渐消失。

图片源自网络

刻意练习提出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心理表征,这也是大师与新手之间的差别所在。

以国际象棋为例,新手只能记住几个棋子的位置,而大师甚至可以做到不看棋盘,只通过播报对手每一步的操作,就能够赢得比赛。这是因为大师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棋盘,尤其是对各种棋局都能想到应对措施。

这就是心理表征,新手可能看到是棋子位置,而大师看到的是棋子间规律,并想到一些“攻击路线”和“运子”方式等。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也是练习与经验累积的结果。

准确来讲,心理表征就是我们大脑在思考某一个物体或观点时,产生相应的心理结构,或抽象或具体。

比如提到蒙娜丽莎大部分人脑海中会‘看到’那副著名的油画的形象,有的人可能会想到更多更详尽的细节,比如其发型和眉毛的形状。

再比如计算机行业提到操作系统,IT人士可能首先会想到各种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或者进一步想到各种操作系统的优缺点,以及其操作命令等。

将杰出人物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因素,正是两者心理表征的质量和数量差异。前者通过多年的联系,他们针对本行业或领域中自己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同局面,创建了高度复杂和精密的表征。

有时候比别人快1/10秒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可能就意味着输与赢的差别。

三、刻意练习的原则

刻意练习的本质及特点概括如下:

- 刻意练习最好需要一位导师,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并监督学生的进步以及做出指导。比如说滑雪运动若你请一位教练能够更快的掌握这项技能,或者是职业中想提升编程能力,可以请教一下行业大牛,吸取他们的经验。

- 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并不断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一般来说,这并不令人愉快,但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 设置特定的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而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这样有助于制订更细致的计划,更针对性的练习提高。

-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在练习的早期,这种反馈可能来自导师或教练,但随着时间推移,必须要学会自己检测自己,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的提升有助于自我检测,以及及时纠正,避免盲目努力。

- 练习时长,有志提高某项技能的通常会在每周的日程安排上,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杰出的人通常也是刻意练习时间更长的人。

四、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刻意练习?

基于上述的刻意练习的特点,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尝试利用刻意练习。

在互联网行业中,程序员是一个初入职场就薪资较高的职业,但后期发展就大相径庭了,有的人逐步晋升,拿到股票轻松年薪百万;而有的人却一直原地徘徊,薪资不见上涨。

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做某件事情,并不能提高绩效和表现,甚至会让人缓慢的下滑。所以在职场中,仍要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年龄成为经验优势,而非大龄劣势。

那么就需要让刻意练习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磨砺自己的技能。

举个例子,公司会议经常需要某个人做幻灯片演示,而在听得过程中需要努力保持清醒,否则就不自觉的走神。那么以刻意练习为导向,可以在听得过程中抓住某一项特定的技能进行观察对比,比如说演讲者PPT内容的丰富程度,或者表达的趣味性等,而在讲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反馈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

再比如程序员日常开发工作中,除了业务需求的实现外,可以刻意去思考提升性能的最优方式,并进行实践,通过实际的性能检测得到反馈,从而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

图片源自网络

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无论是想学习画画、编程、还是提高自己烹饪水平、或扑克牌技巧。

可以遵循可以原则,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刻意练习:

1.设定一个预期目标,目标需要走出舒适区,但不能遥不可及。并且目标要越细致越好。

2.找到一个好导师,并向他请教。如果没有导师可无所谓,针对想提升的技能领域,识别出杰出人物,并推测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优秀,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

3.接着就是专注和投入的练习。有意的提升和精进你的技能。

4.反馈与改正。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反复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分析、确定不足之处,然后想出方法来解决改进。

5.跨越停滞阶段。当停滞不前时,可以通过一种新的方法来挑战大脑和身体。并针对弱点,设计一种特别的练习方法,专门攻克。

6.持续前进的激励。可以自己给自己设定进步奖励,或者加入一个志同道合的团体互相激励;当然当你看到进步的结果时 ,这本身也是一种激励。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在碌碌终日里得来的。

想要从职场小白打怪升级为大佬,就需要有意识的去刻意练习。你可以坚持、坚持、再坚持,使你自己变得卓越、卓越、更卓越。

尽管任何一个特定的因素可能只对你产生微小的影响,但各种因素的影响是会累积的。你的进步有多大,取决于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职场小白如何快速升级打怪成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