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烤火

      我的老家在皖东一个偏僻的农村,四面环山,每逢冬天到处银装素裹,也分外寒冷。记忆中的年味是随着一场场大雪飘然而至的。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雪后初晴,人们忙着洗衣除尘、杀猪宰羊、蒸馒头写春联……这忙碌的一切告诉我:“要过年啦!”虽然新年我也从没穿一件新衣服,但还是有种满心雀跃的期待心情。

      那是一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村里没有人家安装空调,甚至购买黑白电视的也只有寥寥几户。隆冬雪夜,寒星点点,置办好年货的人们,有的早早就洗洗睡了;也有的人三五成群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聚到一家“窜门”。我小时候就经常跟着外婆去舅奶家“窜门”。 她们几个老头儿老太太坐在一块儿,有的手上织着毛线衣毛线裤或是纳鞋底做棉鞋,一边聊家常,也有的坐一桌打打闲牌。

图片来自百度

       当然,这屋里定是会先去生一堆火取暖的。用秋收后晒干的玉米瓤或是从山上捡回的枯树枝和木头块,堆成小山丘形,中间再浇点儿煤油,火柴点燃后,再使劲儿吹吹,使其快速燃烧起来,火苗就立刻映红周围的每张笑脸。人们伸出双手,舒展双腿,围拢到暖和的火光前,火焰把热气传递到每个人的身上,也把一种生活的和气送到了每个人的心底。

      我们几个小孩子也围坐在火堆边,伸起小手,抬起小脚丫烤起火。有的小伙伴会在火堆边缘处,投几颗花生,不一会儿,再用小棍子扒出来,剥开之后,就成了香喷喷地炒花生,还有的小伙伴会放几个山芋在火堆里烧,待找出来时,已成了黑乎乎乎的“焦炭"。


图片来自百度

      那时,"烤火"成了村里家家户户寒冬里最好的取暖方式。家里有老人或者小孩儿更是离不开这堆"火“,不仅使室内暖和,也可以使洗的衣服尽快晾干。

        而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怕是极少有过“烤火“的经历。各式各样的取暖设备让人应接不暇:空调、电暖器、地暖等等,即使屋外寒冰百丈,室内也可以温暖如春。

        有一年,过年回家,我很想再体验一下小时候烤火的乐趣。于是对妈妈说:“我们烤火吧!“妈妈担心地说:“还是开空调吧。烤火太熏眼睛,万ー火星溅到身上会烧坏衣服。”在我央求之下,妈妈同意”烤火"了。我们在厨房的锅台旁折了一小堆棉花枝,点燃之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围坐在火堆前,聊起天。不一会儿升腾起的青烟就把我熏得泪眼朦胧,透过態熊的火焰,我仿佛看见那群绕着火堆嬉戏打闹的小伙伴,仿佛又闻到了炒花生和烤山芋的香味,那就是小时候的年味呢。

图片来自百度

现在,我常常想,小时候得年味是什么呢?

年味,是外婆给我买的糖葫芦,是外公点过洋红的馒头?

年味,是妈妈做的豆腐圆子,是爸爸用浆糊贴的春联?

年味,是大人们忙碌一年的犒赏,是孩子们欢笑的脸庞?

年味啊,是那堆火光映照的一去不复返地童年时光,是亲情在记忆里缓缓地流淌……

       如今,“烤火“这种古老的取暖方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可是,在我的记忆里,依然忘不了那个曾在寒冬里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火堆,那个曾经在单纯年代里给人融洽亲情的火堆。烤火,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不仅是为了取暖,还有更深的涵义。那是人们过冬的一种仪式,是人们在漫长寒冬里找到的一种表达,更是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愿生活像这火焰般温暖红火。人们以跳动的火焰为圆心闲适地坐下来,谈论事情,交流感情,燃烧的火堆用自己的光把人心照亮。

      这个冬天,姗姗来迟的雪花笼罩了所有的嘈杂,但寒冷并没有凝冻所有的记忆。我仿佛又听到一个声音:“来,进屋坐坐,烤烤火吧,一起过个温暖红火的新年!”


#羽西X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 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