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列」《孟子》(离娄下)第四节

前言:先对出现的四种身份(帝王、大夫、士人、民众)中的其中一种身份“士”做一定的概述(百度百科有详细说明)

1、士人,古时指读书人。

2、士人、学习知识,传播文化。

3、士人、在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

4、士人、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传统文化地创造者、传承者。

5、士人、是衔接天子与百姓,负责对整个国家提供智力支撑的庞大中间群体。

其次,来分一下阶层会更好理解一些:即,帝王>大夫>士人>民众,在此段阶层延伸中,大夫是帝王旨意的上传者与下达者,可看作在整个社会阶层中帝王的左臂右膀,即,帝王(大夫)>士>民。如此,可知“士”在于三阶层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那么,在来看一下“士”的内涵:1~5,从这衔接内涵中可知,士人更是使得国家完整的一类阶级。

经过说明,回到原文,作为“士”来说,本队国家的发展与人类的教化有着一定的良性促进作用,然若帝王因无罪而灭杀士人阶级,从阶级来看就变成了帝王丨丨民,久而久之,这样的国度可以说就变成了帝王一个人的了(不仅仅是因为帝王无从知晓民众的意愿,更在于帝王终究会被天下孤立,治国、治人、治事等政治活动也就不复存在了)。其次,然若帝王因无罪而残杀民众,则整个天下也依旧只是帝王一个人的天下(大夫与士人则变成了帝王的消遣品与附属品)。然而,对于天下来说,民众团体与其他阶级团体,定然是前者甚大于后者,当阶级团体通过压榨、杀戮大于民众团体之时,人类社会即将步入乱世。若天地有灵,也定然不会让如此的阶级团体存活在这世上,毕竟而言,社会的主体始终是人类,而管理人类的依旧也还是人类。

赏析:只有阶级是完整而不断链的,人类社会才能有序的发展与进步,即:管理者(大王);衔接者(士人);承载者(民众)缺一不可。不管缺失了哪一阶级,都会致使天下大乱,更不用说管理者对其余两者地大肆残杀(生命与尊严)。

引申1:如今的现实,是断链的现实,断在正中间——衔接者,士人随着社会的精神导向而逐渐消失(虽说如今的管理者与承载者不像古代那样唯一存在,即,三个阶级各自独立却又互相可供选择,管理者可以成为衔接者,而承载者也可以成为衔接者。然而,可惜的是,并没有一个阶层愿意去进入中间层,也没有多人愿意直接成为衔接者,去成为构筑社会与人类精神趋向的中坚力量)。代替士人阶层出现的是在古代排名最后的“士农工商”的“商”阶级。

引申2:古时的“士农工商”与今时的“商工农”(商代表经济(金钱);工代表科技(高端,需要经济支撑);农代表人类所需的物质基础),而,没想到的是,哪怕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会重回第一,然却真正构筑人类物质基础所需的农排在了第三,构筑人类精神基础的士在这四者中被抹杀了。若放在古代,即,帝王(商)→大夫(工)丨丨民(农,甚至工有的时候能代替民众所代表的农)士被无罪而杀,在孟子眼里,此时的大夫(工)是可以离开的,然却现在的(工)是随着(商)而存在的,真正成为了帝王的附属品。那么(工)对(农)最终会变得如何呢?(工若不再唤得士的出现)在士的缺失下,民终究会变得一无所知的(农),而大夫(工)的存在在没有以人为本的士人团体的平衡下,终将会对民所依赖生存的土地、水源、大气、自然痛下杀手,最终在帝王(商)的主导下,民众也随着士人阶级一同远去。民众的离去,使得大夫(工)所创造的科技(科技本为民众提供属性而生)无的放矢,久而久之,没有下层的经济支撑(交易)完全依靠上层(商人阶级)的付出,最终大夫(工)灭亡。到了这时,整个世界就只剩下管理者——商——一光杆司令,无所企及,无所号令,无所左右,人类社会随之消失。

引申3:虽说士人阶级的风雨飘摇,进入可有可无的境地。但,在每一时代,士人阶级是最安全、最幸福地存在。他们学习真正的知识,教化无知的民众,推动社会正向的发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内心充实)。高尚的精神境界以及知足常乐的物质生活,带领着他们领悟作为一个真正人类的人生真谛。不再茫然失措,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不再(完全)受到人性弱点的叨扰,从而活出属于自己的风范。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系列」《孟子》(离娄下)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