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儿

小时候,春节算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了。一进腊月,小孩子们就开始兴奋着盼腊八,数祭灶。

1.喜事

过了腊月二十,村里的喜事便一桩接一桩,娶媳妇,嫁闺女,一般娶媳妇的人家,头天晚上就在大树架设了喇叭开始放流行歌曲,第二天一大早喇叭便又是响着的。匆匆吃了早饭,几个小伙伴三五成群挤到人堆里去等着看新娘子,等着抢喜糖,有时候一天能赶好几场婚礼,这些结婚的人家把全村的年味儿都烘托出来了。后来渐渐的就很少在春节期间见到村里的婚礼了。

大哥结婚那年我刚上初一,如今大侄女儿都结婚了。时间过得真快。

2.对联

如今我们能很容易拿到一些做工精美的对联直接贴上,但却少了些忙碌带来的愉悦。小时候家里的对联都是爸爸写的,先买来大块的红纸,回到家我就跟哥哥姐姐开始忙着折叠,裁剪,爸爸调好墨,润了笔就开始写,一副接一副,甚至不用看书,每等他写完一个字我就读出来,有的还不认识。写完后二哥就拿到宽敞的地方晾着。用来贴对联的浆糊也是纯手工的,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浆糊是咋弄出来的,只记得大哥拿它来贴对联真好使。除了自己家的对联,邻居们也都喜欢裁好红纸拿来找我爸写,爸爸的字写的真好,到现在都是。仅对联这一项,就能让家里人忙活上一两天,印象中我好像什么忙也没帮上,但也一直在团团转,高兴得很。

3.赶綆

每逢147,就是我们所在乡的綆,年前的綆更热闹,家家户户都会去置办年货,一次买不完往往要去好几次,买东西的卖东西热闹成一片。作为平日不怎么出门的村里娃,当然盼望着能跟着大人赶綆凑热闹。“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小闺女儿要花,小小子要炮”,春节前要是能得到一两朵头花,算得上时尚的了,可惜,我很少有头花,是从来没有,不过,上大学前我也基本没扎过小辫儿。

4·过油

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做很多好吃的。蒸馍,包包子,炸油条,炸麻花,炸丸子,酥肉等,种类多,数量大。我家蒸的馒头能装好几袋子,包子又几袋子,大盆小盆的都是油炸的。过油那天爸爸的任务是劈柴烧锅,妈妈在厨房里忙,有时候邻居们也会相互帮忙,过油这天小孩子一般不让进厨房,都被轰出去外边玩儿。即便被轰出去,看着忙碌的爸妈,依然是满心欢喜。

5.新衣服

扯两块布,找村里手巧的婶婶大娘一剪,缝纫机一缝,新布衫就做好了,有些时候还能有条新裤子,一般新布衫上有俩兜兜,若是胸口能再有一两个兜,就更流行了。这样的新衣服年前就做好了,可是会一直等到初一那天早上才舍得穿上,新布衫新裤子往棉袄棉裤上一罩,算是换了新装。吃过早饭,妈妈会把早就买好的瓜子拿出来,通常我和姐姐都是装满两兜兜后跑出去找小伙伴玩儿,小伙伴们也都类似,穿着新衣服磕着瓜子,就这样能溜达一上午。现在想想,那种伸手到兜里碰到新衣服时那种滑溜溜的感觉真美,还有,初一那天嗑的瓜子真香,香到现在再也买不到。

如今,依旧是春节,好吃的,好穿的,好玩儿的似乎都不再能给人那么多的欢乐。有人南下度假,有人国外探亲,但再美的景似乎也留不住那渐行渐远的年味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中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