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有如何把事情做好的秘籍喔~

刚才听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及了如何把一件事做好的方法,感觉挺受用的。总结了一下,现在分享给你,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

在那篇文章中,提及要做好一件事,有3点极为重要,分别是:

1)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搞多任务;

2)做事情要追求做完,完成一半没价值;

3)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现在我来说说我对这3个原则的理解,毕竟这些原则相信你也听说过,但每个人对其的理解可是很不一样的。而对其不一样的理解,最终就会反映到每个人的具体行为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可能也就来源于此。

先说第一点,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搞多任务。回想起几年前,那时我几乎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晚上8点~9点看学习算法基础,9点到10点学习如何编写组件,10~11点学习前端编程,周六学习数据挖掘,周末看工作相关外的书籍。

我那时就是这样把时间进行切分,把不同的任务分配都不同的时间段里。而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的原因是,以前读书的时候课程就是这样安排的,语数英等课程就是这样分配到每节40分钟的课程上,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能把一本一本的书给学完。

我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在几个月之后,就把算法基础、编程组件、前端编程等内容都学好,就像以前读书那样。但最后的结果是如何呢?

凡是“难的”内容基本没有学完,对,你没听错,不是没学好而是没学完,也就是书都没有看完。能看完的只有一些“简单”的书籍,什么是”简单“的书籍呢?这里的简单不是指内容的简单,指的是就算理解得不深也能读完的书籍,例如《穷爸爸富爸爸》、《影响力》这些。

而一些编程类的书籍,例如《基础算法》、《数据挖掘》这些,你理解不了的话,那基本读不下去,如果你也敲过代码,就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那为什么这些”难的“书籍会连读也读不下去呢?这锅可能得是我所采取的多任务学习方式来背了。由于每段时间我都安排不一样的任务,所以会导致一个很明显的结果,那就是每个任务的时间占比都不多。

但是由于这些书籍上的内容都十分困难,所以需要多少时间去学习压根就很难定出。就像你可以定用1个小时来读小说,但是你不能定用1个小时来解决一道数学难题,因为1个小时能否解决掉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这里面需要的时间是不可估的。

而我却机械地为其分配了一个我随意定下来的时间,时间到了我就学别的书籍去了。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我从新思考的时间会变得更长,第二天我早就忘了昨天的思路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是我定的时间有问题,把时间延长不就好了吗?但是如果一旦延长的话,你就会发现之前所制定的计划全都乱了,计划一旦乱了,你就不想去做了,人总容易逃避。而我也是一样,在学不完学不好的打击下,最后也选择放弃或者以极慢的速度继续学习,效果也是极不理想的。

而“简单”的书籍虽然看完,但是压根也没学好,就拿《影响力》来说。这本心理学的书籍,我看了两遍,里面的内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但却无法真正地影响到我的生活,没有因为学习了里面的知识,而让我对身边人的心理分析变得厉害。

这是为什么呢?可能也是任务安排得太多了,每次学完这个就贪婪地学习其他。但就算这“简单”的内容不经历过大量的实战练习,也难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过段时间,可能也就忘了,只有大概的一些印象,也就是那本书讲心理学讲得挺好的。

而那些我真正能掌握的知识,都是在单任务而且配合大量练习中习得的。就拿上面说的学习前端编程知识来说,这知识在多任务的方式中持续学习了几个月,最后还是没掌握。但是由于一次项目所需,我硬生生地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注意力都投入其中,2周不到,我自己就能把整个网站的前端给做了。这样算一下,之前几个月断断续续的学习,纯属是浪费时间。

工作也是一样,如果你以多任务的方式来工作,相信结果跟我学习时遇到的情况一样,除非任务都非常非常的简单,基本不用脑子就能做。

最后总结一下,在我们做事学习时,一次只做一件,不搞多任务。要压制内心的贪婪和过度的自信,专注每次只把一件事做好。读书时的学习方式不能直接搬到工作之后的你身上,毕竟工作本身已经占据了你大量的时间,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只能把时间优先放在某一样事情上。

工作同理,不要试图在多任务中切换,一边写着工作文档,一边回复着工作邮件,同时还在群上聊着工作任务。这样就算能做完,也不能做好,毕竟要动脑子的事情才是值钱的,重要的事情都值得你全身心的投入。

由于时间关系,剩下2点关于如何做好一件事的原则,下次再聊。

原创不易,求关注,求传播,谢谢~



如果想了解更多我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假装是个思想家】。

如果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麻烦给我点个赞,也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里面有如何把事情做好的秘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