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目质检清单:大家都想给孩子看点好的,但到底什么是好的?

编译者:AB老师 哈佛硕士毕业 早教领袖班在读 波士顿创新学校课程设计师 


有件事,再多说一百次也不过分: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人类的大脑在5岁时就已经发育完成了90%。

还有一件事,再多说一百次同样不过分。

1995年,教育界有一个轰动的研究发现,简称“3000万词汇差”:

0-3岁小朋友日常使用的词汇与家长相似度高达98%。4岁时,白领家庭孩子接触词汇总次数比工薪阶层孩子高2000万次,比低保家庭孩子高3000万次。

词汇对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对学习、生活和终身成长的重要性更是无需赘述。

注: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有最新研究

除了日常对话之外,你算过孩子用在看节目(你用在刷视频)上的时间有多少吗?产生的语言、知识、情商、品德的差距又有多少吗?

其实不用算你也知道,给孩子看点好的,非常必要。

虽然有太多的公众号推荐了“儿童必看的N个动画片“,但经得起推敲的着实少。

下面这份质检清单来自于关于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也是最经典的儿童节目《芝麻街》三十年的研究,希望能给儿童内容从业者、兴趣爱好者以及家长一些启发。

注:部分插图来自我觉得不错的动画片、不代表他们做到了全部,更不是广告。

原文:Why Children Learn from Sesame Street, “G” is for

Growing, Shalom M. Fisch, Rosemarie T. Truglio

01 儿童节目 小朋友喜欢是第一位的 

译者说人话:好看不一定有益,但不小朋友不喜欢的就没办法有益。有些推荐给小朋友的纪录片脱离孩子的理解场景、故事性不强,“逼迫”小朋友看意义不大。还有的家长让小朋友看英文原版美其名曰磨耳朵,可能本末倒置。

小朋友看喜欢的节目才能更专注、也更能理解内容。反过来说,如果内容容易理解,小朋友对节目的喜欢也更持续。

《芝麻街》的研究显示,英文为母语的小朋友,在节目的母语对话时比希腊语对话时更专注。

注:《博博鲁探险队》把动画形象与探险情节和BBC纪录片结合在一起

02 丰富详细的教育主题 

译者说人话:家长不用担心自己没时间全筛一遍再给孩子看,但需要观察节目是不是一直只在讲“英雄打坏人”这么一件事儿,主题有没有涉及孩子成长的多个方面、三观正不正。 

《芝麻街》的教育目标包括(但不限于):自我管理、语言能力、STEAM、健康、21世纪技能等。

注:当前最需要的“好好洗手”主题

《芝麻街》和其他电视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科学严谨的教育内容制作。团队会召开日常课程审核会议,由教育专家保证课程内容符合教育理念和实践。团队内部也有全职研究人员负责教育内容开发与审核。

03 以儿童为中心、与儿童相关 

如果节目内容与小朋友熟悉的环境和文化相关、年龄匹配,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教育内容。

注:芬兰国宝级动画片《姆明》的生活化场景

04 全家同乐

《芝麻街》以适合全家人共同观看为基调,穿插了不少大人喜欢的笑料。 

这样的节目有利于促进亲子的语言和情感交流。大朋友可以延展节目中的话题、也可以根据孩子自身需求来提供辅助,将孩子的看片所得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05 展示多样化的角色

译者说人话:不是所有的小男孩都需要变成超级英雄,也不是所有的小女孩都想成为公主。挑选节目时警惕刻板印象,让孩子看到更多的可能。

1969年《芝麻街》刚开播的时候,是第一部有少数族裔角色的儿童节目。对于许多少数族裔小朋友,这是他们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和自己一样的人。

从跟自己“更像”的角色身上,小朋友能学到更多。比如,小女孩从同性身上学到更多。其次,多元化的角色可以让不同种族、性别、身体能力等的群体,都感受到认同。

《阿奇幼幼园》当中的孩子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暗示不同生活方式的孩子都可以成为好朋友。

06 鼓励小朋友积极思考与互动

译者说人话:和看书相比,看视频是相对被动的。好的儿童节目会留白、提问让小朋友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把故事塞给你。 

节目可以利用三种简单有效的互动机制: 

- 直接向小朋友喊话、一起来做什么什么游戏吧! 

- 问小朋友提问

- 主角犯错犯懵,让小朋友忍不住来“纠正”。

07 具体直白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早幼阶段的小朋友还没有建立抽象思维。儿童内容需要具体直白,不要暗含太多背景知识、不要求小朋友根据内容进行推测。 

08 重复与强化 

多样化地复现相同主题,不仅有利于小朋友学习知识,还有利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译者注:即形成抽象思维),并把‘原则“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例如,《芝麻街》会“艺术地“在同一集或者不同集中重复主题,比如通过不同的活动来阐释“合作“:分享玩具、一起拼图、一起打扫房间等等。 

好的,以上八条,希望你时而能想起,时而给儿童节目打打分。

如果你也对儿童内容感兴趣,欢迎后台勾搭,多多交流。今天是无授权翻译,不打赏了,欢迎你可以点赞转发在看。 

引用文章 

Betty Hart, Dr. Todd Risley. 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Young American Children, 1995.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节目质检清单:大家都想给孩子看点好的,但到底什么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