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的中晚年

某日,师弟打电话给我,提到近期他和一个师兄吃饭。饭局上,大师兄酒量下降了,人颓废了,格局没有了,喝不到几杯就开始胡言乱语,牢骚满腹,最后瘫倒在师弟的车上,半夜三更,师弟也没有大师兄家人的电话号码,不知道把他往哪里送,打电话问了好几个人号码,均没有回复。顿时师弟觉得非常无助。

我理解师弟这种无助的心境,无助更多是来自于信念的坍塌。他一直非常崇拜这个师兄,师兄的佛系人生观也曾深刻的影响了他的言行和选择,但此时此刻,他看到师兄对自己的人生如此的不满,如此的困惑,如此的无助,他也跟着困惑了。

一、什么是佛系

佛系,是近几年颇流行的一个词,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和“佛系饮食”等一系列的词语。

二、佛系青年的表现

15年前认识这个师兄,那时侯的他34岁,正当壮年,博览群书,热爱后生,却活得十分的佛系。他喜欢拉着每一届新毕业的员工海侃,谈他对人生的看法,谈他看过的各类书籍,谈他五湖四海的朋友,谈他反复思辨过的佛经。他对人生态度还是深刻的影响了一批批年轻人,尤其是像我等自我不是特别牢固的人。

在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还原了一个大致的人生历程。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上有姐姐,下有妹妹,农村的父母把全部的爱和关注倾注在他的身上,从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小读书很好,也许父母对他唯一的期待就是学习成绩好,当年能够考上中山医科大学的都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六年的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医院的外科,外科几乎是所有西医男生的圣殿,但不知道为什么,童心未泯的他入职之后吊儿郎当,无法做到主任期待的奉献、努力、勤勉和醒目,于是被踢出外科,进入一个非主流的科室。进入非主流科室之后,也许为了防御这份不得尊重的屈辱痛苦,他开始博览群书、研习佛经、书写自传、普渡后生,我们一批批新毕业的员工就是在这样的因缘际会中认识了他,聆听了他,思悟了他,印证了他。毕业4年之后,我离开了这个科室,兴许是因为各种杂事自己忙起来,也可能是觉得他的人生态度不大适用我,我就渐渐不再听他讲感悟了。但那几年他讲过的话,还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一)钱

他说财富其实是一种缘分,每个人只是暂时保管,不可能长期拥有。年轻时算命,有个大师跟他讲:你这个人,有钱花,没钱存。于是,他相信了这句话,也一直用这句话不断的自我暗示。现实就是确实钱没几个,但几乎每晚都有饭局。我们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反复提起这个大师的断言。有一次,因为买什么型号的车跟老婆产生分歧,他气愤难忍,把存折扔在老婆的脸上,双方冷战了1个月。听到这个的时候,我还是不禁莞尔。

(二)权

他一直觉得自己读了很多书,阅人无数,适合当幕僚,在他想象的世界里,自己就是再世诸葛亮、刘伯温复活。我刚认识他的那时侯,主任时曾经跟他同住一室的哥们,也一直想让他独当一面。但他终究极懒,怕麻烦,太佛系,渐渐成为主任扶不起的阿斗。只能作罢。再终于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平时玩得颇好的老乡上任了,他看到了曙光,也努力过,去多方沟通,期待将自己多年的所学所思所悟助力老乡领导,领导也想过给他机会,但他多年的表现和口碑实在让人担心,终究无法找到合理合法的理由用上他。

(三)色

我们其实都隐约知道这个年龄段的男人都经历过什么,在那个三步一按摩,五步大保健的时代,很多事情无法讲透,却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清者非无,确实少数。他经常借用《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诠释这些现象。其实,不管多么合理化这样的行为,都会让深爱着这个男人的女人伤透了心。顶多,对方也是回避问题,启动防御机制来合理化这些行为,终究离真正的亲密越来越远。

(四)利

应该说,大师兄是一个没有考虑多少个人利益的人,出去吃个饭,朋友拜托办个事,回去他就做个中介,帮人家把事办了,但由于位置所限,都是琐碎小事偏多。加上拜托帮忙办事的人也没有付出什么代价,也不大懂得珍惜的。有时候甚至连简单的一两句多谢都没有。久而久之,心凉有之,不甘有之,看透有之。

(五)情

他也有过初恋,同居了两年,差一点就结婚了,后来因为小事分手了。再后来,找了同事结婚。老婆时中专毕业的,找老公的目标就是一定要找个大学生,而且允许她不做家务。他的要求就是老婆对他所有的朋友交往不能有任何干涉,他喜欢喝酒到几点回去,喜欢跟谁打交道,都不要过问。于是,成交。后来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一出生就是爷爷奶奶带,家务活都是老人家包下。平时,各有各的生活圈子,各自夜班,各自安排生活和娱乐。

三、佛系中晚年

我颇能理解大师兄的心境,佛系了大半辈子,末了,才发现自己是红尘中人,原来自己还在乎这么多东西,钱权色利情,没有一样能够放下。又觉得人生过半,习气已久,再没有勇气、没有斗志,没有力气去追求这些东西。既放不下,又抓不住,凝聚成一种强烈的不甘和沮丧,这就是痛苦。

最近几年,每每跟他吃饭喝酒,都可以明显感受他对人生的不满和愤怒,有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失落,年届50岁,放眼看去,原来夜夜笙歌的那帮酒肉朋友有些客居他乡了,有些病倒死掉了,有些性情大变,开始隐居了,更多的人开始拿着保温杯,喝着枸杞水,做着八段锦,各种养生折腾。这两年他又突发奇想,准备生二胎,跟我们开玩笑说要募集资金来养二胎,让这帮老友记每个人送罐奶粉和送包尿片,就可以把孩子养大了。结果,折腾了两次孕中期胎停之后,伤了自己的心,也伤了老婆的身体,也就渐渐放下这个念想了,但还是感受到他强烈的无奈。

所谓人脉,本质还是资源的对等及交换,是互利互惠的。20楼的人只跟20楼的人成为朋友和挚交。20楼的人不可能跟3楼的人成为朋友和挚交的,即使偶然凑在一个饭局,在觥筹交错、眼神对接间,彼此过了一遍价值,是否同层楼一目了然,有缘无缘此刻立断。

情与色对于身心健康的中年人还是很难逾越的两个关卡。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身体远远比头脑更加诚实,身体愿意靠近谁,是走在头脑和思考之前的。当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内容隔绝太多,就容易造成人的分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懂得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根本原因。

四、思悟

(一)以终为始,知道自己要什么是人生第一要事

有一毕业一年的师弟诉苦:他觉得自己很有能力,但主任们好像没有办法看见他的能力,没有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其实每个人的一生,知道自己要什么是最重要的,尤其对于男人来说,钱权色利情,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富翁,一年希望赚个100万,那就千万不要浪费时间了,一定要尽快离开医院,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都没办法给到毕业10年内的员工这样的待遇。如果去做销售,或者自己创业,可能还有一线希望。

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那再也没有比我们医院更好的平台了,我们一个月的手术量已经超过了很多大型医院一年的手术量,你可以尽全力争取上手术的机会,刚毕业这三年,不求回报的主动去做帮上级医生做手术,只要你足够勤奋,足够醒目,足够担当,一年做个500台手术,很快就可以成长为顶尖的术科医生了。

如果你年轻时就立志过一个佛系的人生,那就一定要心甘情愿的断舍离,凡事极简,尤其对物质的需求要极简,所谓习气,除非从小在父母言传身教下,就习得极简,否则大概率事件,佛系只是对人生不如意事的一种回避,对本应该全力以赴奋斗的年龄的选择懈怠的一种合理化。身边的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如果你吸引到的人不是佛系,就可以照见了自己的非佛系。

二十几岁到三十岁之间,要多点经历,多点思考,多点静心,慢慢的你才会知道真正要的是什么,擅长什么,从事什么领域是利人利己的。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要哪里,就能够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往那个方向去走,到达也只是迟早的事。时间的复利比原子弹的威力还大,很多问题经过时间的发酵会从小问题变很大问题,很多能力经过时间的复利,会累积成不可替代的技能。

至于怎样被别人看见,其实是简单得不得了的事情,你要发光,你要跟别人不一样。比如:在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你每天晚上待在手术室,呆到十点钟,一切可能的手术都尽量去做,保证整个手术室一百多个医务人员都会认识你,都会说起你,都会传播你。一个人真正有能力的话,其实是不怕没有被别人看到的。

(二)成功不具有可复制性,但每个人还是要尽力所为

很多优秀的品质其实就是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在医生生涯成长路上,勇敢、勤奋、努力、细心、担当、负责、醒目、守诺,都是很受推崇的优秀品质。反之,懒惰、软弱、粗心、轻诺、自私、计较等都是制约一个人发展的性格弱点。怎样去培养优秀品质,克服性格弱点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课题。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完美的,优秀的人都是在后天的人生经历中不断反思和实践,才渐渐培养出这些优秀的品质的。《富兰克林自传》和《曾国藩家书》都有大量培养优秀品质,克服性格弱点的论述和具体方法,在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

(三)自律的人生才有自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追求过佛系的人开始有了怀疑。佛经说,只有经历了,才能放下。悉达多王子是经历过累世的修行,最终出生在皇家,20岁前就享受到金字塔顶尖的钱权色利情,过了五关之后,才能真正的放下,才能证悟真实,而非苟活在这个颠倒的尘世。

也许只有在人生每个阶段,每个机遇都全力以赴的努力过,争取过,才不容易留下遗憾。而全力以赴是很需要一个人绝对的自律。哪怕是该睡觉时睡觉,该早起时早起,该节食时节食,这么简单的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力才能做到的。刚认识大师兄的时候,他不过是34岁,但对于工作却是能偷懒的时候就偷懒,能让小的去做就让小的去做,即使主任想把他作为继承人培养都无从下手。后来类似种种的机遇,也是因为他的不够勤勉努力和无法聚焦,而遗憾错过。

而他博览群书,演习佛经,也只是零散的碎片化知识,用来作为对年轻人的聊天谈资,终究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化输出,而湮灭于岁月之中。表面看,这也是佛系,其实本质还是因为懒惰,懒得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懒得查阅资料,深入研究,懒得消耗心神,动手去写。然后一遍遍的安慰自己是佛系,满足于一宿三餐,满足于一粥一汤,如果真的满足也就算了,偏偏回首岁月时,发现了自己的诸多无奈和不甘。

(四)平衡的人生才是值得追求的

至今,我仍然不敢说某些人生就一定是好的,某些就一定不好的。佛系的人生一定要基于追求修炼,基于断舍离基础上的真佛系,而不是基于逃避现实和逃避问题的伪佛系。判断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留在你身边的人是否也是真佛系,如果对方不是,基本就可以照见自己的伪佛系。人毕竟是社会型群体,你认为你很佛系,可是你身边的人允许你佛系吗?你认为你很洒脱,你身边的环境允许你洒脱吗?你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听到,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听见呢?真佛系也好,伪佛系也罢,平衡的人生才是每个人值得追求的,犹如高考,偏科永远是大忌。财富、地位、健康、家庭、自我等不同的维度不需要每个维度都出类拔萃,但求平衡即可。

仅以此文,总结自己多年因缘际会对佛系的感受及思考。唯有经历,方能放下。假如尚未拥有,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谈放下,因为,这个放下仅仅是臆想,是经不起现实检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系青年的中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