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青春是荒唐的

霍尔顿真正想当的角色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想阻止孩子们长大以后成为他最讨厌的那种虚伪的人。

我们望着逆行者会愤慨,不仅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轻视他人的生命。望着随地吐痰的人,内心会谴责,不仅不文明卫生,也没能给未成年人一个好榜样。看到那么多校园霸凌,即恐惧又担忧,虽然已经长大,但未来会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也需要去学校。

一个正常有序的世界,不该让一个善良的孩子变得愤世嫉俗,更不该让一个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少年在本该无忧无虑探索世界的年纪甘愿去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世界怎么了?那么多的暴力,那么多的虚伪,那么多的算计。霍尔顿或许只是对这个世界失望的孩子中的一个,有更多的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的真面目,让他们如何选择。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甘愿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而他们甘于沦落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危险了。

经年累月,我从一个会冲到老师办公室理论不公平的直肠子变成了一个会各种绕弯子的小油条,我知道,那份纯真早已化为齑粉飘散在18岁的夏天,可现在的某些虚伪言行,也的确让我过得更顺利。好在我不讨厌自己的虚伪,霍尔顿一定很讨厌我,可我依然喜欢他。

当你年少的时候,你的荒唐便是青春。或许在人成长的阶段里,你的一切荒唐、叛逆、玩世不恭,都可以被你自己或者社会包容,因为那是人的青春。没有什么比得上在年轻的时候,勇敢或荒唐地经历些什么,年华老去,这些都将会是你追寻而不得的东西。

高晓松说:“年轻的时候总特别想去弄明白每一件事,但是你其实明白不了,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霍尔顿在收到学校开除的“人生打击”后,自以为抛弃了他所厌倦的那些东西,学校、历史、老师,还有那两个他横竖都不对眼的室友。他似乎看穿了一切,好像能一秒钟知道你的虚伪、世俗、势利、猥琐,他唯独没有看破自己,不知道自己其实被开除了,留下来的只是失败者的喋喋不休。他一点儿也不体面地出走,做一些他认为酷的事情,酗酒、吸烟、撩妹,本以为会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却不是被毒打一顿,就是被人讨厌的挂掉电话。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霍尔顿选择了后者,懦弱的他总会一味地选择逃避,讨厌什么就逃避什么,那些所谓的学业在他看来是束缚自由的,其他的学生也都是伪君子,最后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了,他也不会站出来指出问题所在,只是背后默默在心里或者和他人咒骂几句。

虽然他不屑于身边能遇到的一切事情,能在谈话时想到中央公园的那群鸭子去哪里了,能在同学家长面前尽情的胡诌,能在酒吧里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并且随便指责。霍尔顿自己很清楚,他所欣赏的宝贵品质是什么,他知道谁是值得尊敬的人,他很清楚这世间值得留恋的东西。

不论是詹姆斯·卡斯尔、安托里尼、艾里、D.B.,还是他最爱的妹妹菲比,那些对他生命中成长有启迪的人,都是他所期望成为的样子。所以,他会擦去涂在小学墙上的“fuck you”,会借给安静的卡斯尔羊毛衫,会想着站在麦田里边一个破悬崖边上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或许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最纯粹的梦,他不想误入歧途的孩子像现在的他一样颓废。年少有梦,青春正时。

青春里的经历或许总是不那么美好,但总有一种东西难以言喻。正如荒唐这东西,年少的时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最后可以选择和自己和解,想念其荒唐日子里的每一个人。再长大点就是《挪威的森林》,渡边君的迷茫,孤独彷徨,可以选择经历一切后重新开始。再继续下去就是《人间失格》,叶藏消解不掉青春里的荒唐后,于是痛苦地选择一次次自杀。

或许,不是所有青春时的荒唐都值得我们紧紧抓在手里,正因为那是青春,远远地放在那里,那才是它该有的样子。刘瑜说:“善待因为迷路而停落到自己手心的那一寸时光,等那个注定的失败从铁轨那头驶来时,闭上眼睛,呼拉,干净利落地消失。”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火焰的锻造,面对世俗的枷锁,也要经历霍尔顿式的迷茫,郁闷,炸裂,张扬,挫折,激情,颓废轮番交织,朦胧无助地体会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洗礼。

但是我们由无知开始无畏坚持,任风雨敲打,任冷眼嘲笑,青春的头颅始终昂扬。韶华青年就是有欲与青春斗长久的任性。我想青春就是要肆意挥洒的,喜欢就喜欢,愤恨就愤恨,装模作样不是真性情。希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麦田守望者,尽情地失望,纯净童心,挥洒张扬自由的个性,谱写无拘无束的青春家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青春是荒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