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探究山西焖面的秘密

焖面算不得特色,就是平日里普通的一种面食。最经典的莫过于豆角焖面,常见的有排骨焖面,鸡丝焖面,小炒肉焖面,酱肉焖面等,我喜欢腊肠焖面。现在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焖面的前世今生。

经典的土豆豆角焖面

一初识

第一次吃焖面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同学从食堂打回来的,没吃过,尝了尝。感觉挺好吃的,后来自己也会打了吃。

有一年寒假开学,来自晋城的舍友给我们带了她妈妈做的焖面,面条极细,方便面那么细,而且配菜很丰富,让我大开眼界。

结婚后,我尝试着自己做焖面,回想起同学们告诉我的做法,再问问年长同事姐姐,在疑惑和忐忑中也做好了,算得上熟了,能吃。后来一次次改进,也能做好了。只是因为老公相对更喜欢汤汤水水的面,只是偶尔做一次。

二探究

一次次改进做法的时候,我不禁思考,到底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焖面。

焖面,关键词是“焖”。

焖,就是把食物放在有些水的锅中,盖好锅盖,用微火慢慢把饭菜煮熟,使物熟汤干的烹调方法。着重于两点:一是微火,二是慢慢煮熟,前提是锅里有一定量的水,评价标准是食物熟了,汤正好也干了。

我自己做的时候,经常是放的水太多,面和菜都熟了,还有很多汤水;要么就是怕水太多,放少了,面还没熟,汤已经干了,有时候直接糊锅了。要做个正好,真心不容易。

有的地方叫lu面,这个lu,有人认为是卤,有人觉得是炉,还有人觉垆。卤字貌似可以直接排除,字意不符。炉字有些靠近,有放在炉火上小火慢慢煮熟的意思。垆字看似无关,却可能是最接近本意的那个说法。垆的本意是特别硬的黑土。硬土,黏土,结构致密,适合用在炉膛里。古人在诗里写美人“当垆卖酒”“垆边人似月”。我猜古人酿酒需要加热或者保持一个特定的温度,垆就是可以烧点火加热酒瓮的设施。正好对应焖面要小火慢慢加热的需求。

我们的方言中保留有很多古汉语的词汇,这个“垆”字或许正是其一。焖面,是现在的叫法,垆面或许是古汉语遗留的叫法。

在山西,一般说焖面出自吕梁临县,就像刀削面出自大同一样,还有有趣的传说故事。有人说焖面源自唐时,也有人说源于宋朝,我没法去考证到底在哪个朝代,不过无论是哪个,都一千多年了。

想想也知道,现在的“焖面”一定不同于古时的“垆面”,千百年间,人们一直在随着技术发展与时俱进,就算是“垆面”的做法,也经过了勤劳的古人们的不断试验和改进,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当然,近20年来,我们的工业化和市场化也对家庭和餐饮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家庭中,厨房里塞满了各种小家电,蒸的煮的焖的烤的应有尽有。你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做饭,有这些电器可以轻松很多。在行业中,高度分工,你可以专注于炒菜或者做面甚至洗碗的任意阶段,其它的都能外包,也就是花钱买回来就行。也包括焖面。市场上有已经蒸好的专门做焖面的面条,粗的细的都有。买回来简单加工就能做出美味的面。

三解锁

焖面的制作要点是:少量水,盖好盖,小微火,慢慢熟。做不好,就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汤多了或者面糊了,调整加水的量,或者分次加汤。火候很重要,一定要微火小火,当然锅具要选厚底的,能保持温度的,这才是焖。

焖面的评价标准是汤干物熟,好的可不止这些,这是最低标准。我看到好的焖面面条根根分明,弹力十足,配料好吃又好看,看一眼就让人想吃一口。

焖面的配料一般用豆角、土豆、排骨、鸡块等不容易成熟的食材,在焖的过程中,配料中的香味进入面条里面,让面条更好吃。所以从营养的角度讲,经典的土豆豆角焖面其实主要就是碳水和脂肪,所以吃的时候最好要搭配叶菜类蔬菜,加点蛋白质,比如瘦肉,豆制品等。

现在你发现了焖面的奥秘,无论处在什么条件下,你都可以想办法做出好吃又好看的焖面了。不妨计划着动手给家人做一次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你探究山西焖面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