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中概股史上最大的丑闻。
创最快上市记录的瑞幸咖啡(美股代码:LK),短短一年之后被浑水抓住财务造假的实锤,股价随后出现闪崩。瑞幸退市基本上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或将创最快退市的中概股记录。
瑞幸的“昙花一现”
曾几何时,瑞幸是那独角兽,是咖啡巨头,是资本宠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从早期时候汤唯那句“这一杯,谁不爱?”的广告词横扫各大写字楼开始,瑞幸便开启了跑马圈地的疯狂征程。
2018年底,瑞幸拥有门店2073家,到了2019年底瑞幸门店多达4300家,已经全面超越星巴克(中国门店4200家),成为国内咖啡连锁店数量之最。
瑞幸反映在股价上也是如鱼得水:股票上市半年后突飞猛进,几个月时间股价直线上涨了3.6倍,成为资本市场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彼时瑞幸正值意气风发之时,一边是新店以每天7家的速度持续扩张;另外一边,瑞幸开店数量赶超星巴克,成就“国货之光”的舆论甚嚣尘上。
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谈论瑞幸,谈论钱治亚、陆正耀,庆祝国内终于有一个品牌能够在咖啡领域与老美比肩。就像农村里考出了个清华,大家都在互相庆贺,引以为傲。
可是,好景是真的不长,甚至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短短一年时间,瑞幸即被拉下神坛。
因存在财务造假的实锤,股价瀑布式跳水,一天跌去75%,复牌后股价继续下探至2.28元,距离最高点51.38元,股价跌去了95%以上。
随后,瑞幸收到退市通知。当年众星捧月的“独角兽”,如今沦为大家唯恐避之而不及的“扫把星”。
瑞幸的“业界良心”
瑞幸出来之前,市面上咖啡产品是明显的两级分化的: 一边是用优质拼配豆的星巴克、太平洋、Costa,一杯咖啡定价普遍都在35元左右。
除了管理层级别的中高端人士会一天点一杯星巴克之外,像我这样的普通职员一周只敢喝上一杯,甚至等到有促销的时候才会来上一杯,喝咖啡甚至变成人们的一种身份象征。
而另外一边,则是用廉价豆、奶精、糖精混合而成的咖啡冲调品,如雀巢、麦斯威尔之流,一条2元钱,精神一整天,是很多上班族、考研党、学生党的最爱。
在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只能选择站边,要么买35元一杯的咖啡,做小资人士,要么买2元一杯的咖啡,当屌丝人士。
可我既不想当小资也不想做屌丝,想买十几元的咖啡有吗?
有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就是,一杯咖啡15元左右。
可是这类型的门店一般开在购物街、商城附近,写字楼覆盖率并不高,每天买个咖啡要绕老远,显然不科学。点外卖?更不科学,外加9元的配送费,还不如狠心点个星爸爸。
在这里不得不说,瑞幸的定位是精准的:一二线城市里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但又达不到高端水准的大部分普通白领阶层。
你看瑞幸咖啡的整体设计——彰显尊贵气息的鹿头logo,鹿在古代神话中是一种仙兽,被视为神物,鹿还谐音“禄”,有加官进爵之意;在颜色设计上则是采用了带有灰度的莫兰迪色,视觉上显得很有逼格;
找的代言人张震、汤唯也是经过精心挑选,为的是展现瑞幸优雅、高端而又平易近人的特点。
咖啡豆配方选自WBC总冠军井崎英典、意大利冠军安德烈·拉图瓦达的拼配方案,合作配送也是用了业界最高逼格的顺丰。
无处不显露自己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我们来横向看看奶茶中崛起的“新生代”:一点点。一点点和瑞幸咖啡,一杯饮品的实际价格区间都在10-15元左右。
一点点整体设计上就是那种街边小奶茶店的既视感,无论是略显滑稽的logo还是那满屏溢出的廉价绿,都让它难登大雅之堂。
试想一下,当你约了一位重要客户谈生意,给你选择,手里捧一杯一点点or瑞幸咖啡,你会选哪个?
显然大多数的人会选瑞幸咖啡。
原因很简单:支付比星爸爸便宜2/3的费用,装出跟星爸爸差不多的13。让顾客用最少的钱装最大的13,简直是业界良心啊!
所以,当瑞幸爆雷的时候,舆论并没有一边倒地骂瑞幸。各大媒体的言论语气都显得比较平和,甚至还有评论支持瑞幸,夸他到老美割了人家韭菜。
瑞幸的“激进打法”
瑞幸之所以会落得一个无奈退市、被判罚款的下场,问题出在瑞幸太过于激进。
实际上,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虽然从清代末年便已进入中国,但似乎岁月并不能将其揉进中国的文化之中。
国人与咖啡之间,始终存在一些无法真正被引爆的“隔阂”,咖啡总是以一种游离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现代日常生活之中。
一方面,咖啡不合适的价格比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举个例子,美国人月薪5000美元,一杯咖啡3-5美金,一杯可乐2-3美金;国人月薪5000元,一杯咖啡30-35元,一杯可乐还是2-3元。
在国人看来,一样都是能满足口欲的饮料,显然价格仅为1/10的可乐要比咖啡更吃香。
另一方面,国内咖啡竞争对手繁多。中国本身是饮茶大国,茶文化的根基远深于咖啡。此外还有各类奶茶、水果茶、果汁、碳酸饮料等霸占着饮品市场。
这些都是可替代性商品,我买了茶就不会买咖啡,我买了可乐也不会买咖啡。
这样一来,咖啡在国内的推进就相当困难,难以形成一个全民性的习惯。
而瑞幸则采用了非常激进式的“互联网打法”——用户没有习惯是吧?我直接烧钱培养习惯!
新人0元券、拉新奖励券、1.8折券、2.8折券、3.8折券……各类打折券免费送。时不时就像个磨人的妖精似的,轻轻说道:“累了吧?送你一张2.8折券……”
一杯原价25元的咖啡,现在只要6.72元!说不心动是假的。 这个招式在中前期的确奏效了。瑞幸咖啡所到之处,几乎令所有的小规模咖啡店哀鸿遍野、寸草不生。
连锁咖啡店也遭到重创:互联网品牌连咖啡持续萎缩,关店超过120家;咖啡陪你全面崩溃,创始人在家自杀身亡;上岛咖啡门店陆续推出中国;雕刻时光在2019年1月宣布倒闭;星巴克季度营收增长也首度出现负数。
瑞幸的这套激进打法与“百团大战”、滴滴Uber大战、点评美团大战、摩拜ofo大战如出一辙。
烧钱就能换来流量,烧钱就能换来规模,烧钱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的习惯。
可是随着瑞幸的一路高歌猛进,瑞幸高管开始发现,这一套在互联网行业中验证过无数次的逻辑,到了咖啡领域似乎有点整不动了——他们显然严重低估了培养国人喝咖啡习惯的难度。
激进的烧钱行动遇到了瓶颈,用户增长数出现疲软。
再如此下去,势必无法支撑起瑞幸在投资人面前所鼓吹的“体量”。要想进一步做高估值,瑞幸管理层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方式:电商行业称之为“刷单”。
于是乎,线下门店刷起来!单号跳起来!235下一个是237,350下一个是355……
“兴奋剂”打进去了,疲软态势消失了!业绩亮眼,数据满分。投资人高兴,消费者开心。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可是兴奋剂这东西,打多了会上瘾。高管越打越爽,泡沫越吹越大,大家兴致高昂,可其中的隐患却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会爆炸。
瑞幸千不该,就是不该跑去上市,万不该,就是不该跑去老美上市。不然美丽的谎言,还能维持得更久,不然,在A股市场,可能也就是罚款个几十万了事(参考康美药业事件)。
瑞幸甚至真有可能维持到国人把咖啡习惯给培养起来的那天,弥补回原来数据造假的窟窿,再慢慢回本,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
可惜,美好的泡沫还是承载不了这么多的梦想与期待,被有心之人提前戳爆了。瑞幸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从此万劫不复。
瑞幸的“翻身一仗”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瑞幸还能翻身吗?
这个笔者认为基本没戏了。因为退市并不是瑞幸审判的终结,而仅仅只是开端。随之而来的还有巨额的索赔款。
2001年安然被发现财务造假,虚增利润6亿美元,被退市、罚款5亿美元,投资者通过诉讼,获赔71.4亿美元。
如今,瑞幸自曝虚假交易3亿美元,参考安然事件,瑞幸可能要面临超过2亿美元的罚款以及数十亿美元的赔偿金。
从瑞幸目前拥有的6912家门店来看,他们的单店投入约为30万,我们假设转手能收回一半资金,那么总共能收回10亿元(约1.4亿美元)左右。
这点钱显然不足以支付如此巨额的赔偿,原本的融资相信也在补贴和开立新店中耗掉了大半部分。
即将到来的罚款与赔偿可能将直接导致瑞幸进入“濒死”状态。想要拯救瑞幸,单靠瑞幸本身非常困难。就算是搭上神州系其他的产业,勉强能把瑞幸救回来,瑞幸的盈利也是遥遥无期。
虽然瑞幸本身的项目、定位,甚至一整个模式闭环已经跑通,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壮士断腕可能是最好的也是最具性价比的打算。瑞幸接下来或将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咖啡业一代枭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不管怎样,瑞幸的出现,是白领阶层的一大福音,大家都很开心地褥了一波羊毛。也就是各位看官,你的优惠券都用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