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花恼·幸福减法

图片发自App

【被花恼·幸福减法】
士儿

千门脆色入青山,不似万灯花媚。

万舸争鞭①百人会②。

乘流遇坎,迎风逆浪③,众客沉沉醉。

冰碳恨,筑胸中,万酌千盏添憔悴④。

身“瘦”减荣光⑤。当剪一汪碧秋水。

山连角竖,锦断根移⑥,枉灌三秋桂。

欲攀荷露荡漾难圆⑦,玉环解⑧、珊瑚玉空碎⑨。

唤郢匠⑩,片片银花出大卫。



N年前,学习过哈佛大学泰勒博士的《幸福课》,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大卫雕像的解读。其实大卫雕像一开始并不是米开朗基罗的最初杰作。一开始是另一名叫安东尼奥·罗瑟里诺的艺术家被教堂雇来后开始雕刻了一部分的腿、脚和躯干后就抛弃了。过了二十五年后,当时年仅25岁的米开朗基罗才大胆地拿起凿子,开始不离不弃地雕凿六吨重的大理石雕像。

据说,在大卫雕像现身时,米开朗基罗说:“我在这块大理石里看见天使,于是我一直雕刻到他自由为止。”

当问到如何雕刻大卫时,他回答:“很简单,只要把看起来不像是大卫的石头削掉就好了。”

把不像大卫的石头削掉,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正如《哈佛大学幸福课》所总结的:

当一个人凭着想去做这一信念去做某件事情,而不在乎有没有人会关注自己的时候,他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最好的。而当他做出了成绩,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时,却开始哭闹起来,因为他怎么也无法找到当初那种快乐的感觉了,宛如当初的那个他已经不复存在了一般。”

最近因为写古典诗词,看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然后就惊讶地会发现我们不以为然的传统文化会和自以为的世界先进理念居然会有不谋而合之处。

其实没有看过西方积极心理学的人,只要对禅宗有所研究,也便知道,佛教的一个本质是缘起性空。

余秋雨先生将《心经》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中的“不”统统翻译成“无所谓”。也就是说无所谓诞生与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无所谓并不是指没有,而是说:“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已经隐含着灭。消灭的灭。灭中又包含着生,启动另一番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做的减法实际上是外在因素的减法,把不像自己的部分凿掉,最终露出真正的那个光芒四射的自己。

就像明代的王阳明所言:“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孔子在论述君子的概念时会运用对比的手法。不说君子如何如何表现,而说小人如何如何表现。同样地,我们可以看看执着于“加法”的人们有哪些表现。

辛弃疾有一次“独坐停云”时,看到“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故而在《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深情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可是,现代的我们又几个能享受自然的奥妙呢?

即便看到"千门脆色入青山",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只会不屑一顾,再美的风景也“不似万灯花媚”。现代人更多地执着于外在类似“万舸争鞭百人会”的竞争,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能输给隔壁老王家,即便自己却是竞争力水平超低的人。

本来人生之路“乘流遇坎,迎风逆浪”有风有雨正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然而“众客沉沉醉”,又有几个独醒之人?即便“冰碳恨,筑胸中”,心中不断堆积负面情绪,也只知道求助外物,最终可能换来的可能只是“万酌千盏添憔悴”。

虽然整个世界的审美来看,人们更多地是追求身体的苗条。但是,在物质方面却相反,需要更大的房子、更大的车子、更多的钞票……一旦物质生活不如隔壁老王,便浑身不自在,会莫名生出“‘身’瘦减荣光”的自卑。

即便是适应潮流,适应节气的三秋桂,开花后一样如郑板桥所写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时候即便你有并州快剪,能够“当剪一汪碧秋水”,却很难救活这桂树。外在的环境再好,可是内在的原因却“锦断根移”,因为不适应自身的精神需求,而导致枯萎。

《哈佛大学幸福课》便提到:“当一个人因为别人的过分关注而备受压力,便难以最大限度地释放真实的自我,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的行动向别人认知的尺度上偏移。尽管这种妥协式的偏移顺应了大众的需要,却让自己备受煎熬。”

这种即便获得了成功了却感觉失去了最宝贵东西 的人,因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心中的大卫所需要的。实际上就应了“欲攀荷露荡漾难圆”,连孩子都知道只要一碰触到荷花,再多的露珠也散落一地。

既然依靠增加外物无法提升内心的幸福,为何不求助于人呢?这得看求助的是谁?辛弃疾在《汉宫春·立春日》词中便着急地寻找过“解连环人”:“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解连环说的是,战国时,秦昭王送给齐国王后一串玉连环,并且非常嚣张地说,齐国人很聪明,能够把这串连环解开吗?王后给大臣们看,大家都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最后王后用铁锤把连环打破,告诉秦国送连环的人说:连环解开了,而争回了国家的面子。

其实,解连环的粗暴做法和珊瑚玉碎一样,连整个雕像都敲碎了,如何能雕刻出心中的大卫呢?


南北朝庾信在《枯树赋》中便写过一棵桂树枯死后在石匠的手中重生的故事。这本是一株弯弯曲曲,且疤痕累累的,上下缠绕的枯树。可是,经过层层雕琢,甚至用刻刀加工而呈现出一如大卫一般灿烂的杰作——祥龙瑞兽和花草云霞。

再迷茫不堪的心灵,只要自己能成为能工巧匠,或是借助外界的能工巧匠如心理专家等,不断地将真正的自我挖掘出来,将多余的部分勇敢地削除掉,就能创造出“片片银花出大卫”的奇迹!

笺    注

①争鞭:源自祖生鞭。出自《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刘琨从小就怀大志,有纵横天下之才,善于结交才能比自己强的人,但喜欢说夸张的大话。他和范阳祖逖是朋友,听说祖逖被朝廷任用,在给亲友的书信上写道:“我每日枕戈待旦,立志剿灭逆贼,常常担心祖逖赶到了我前面。”后来成位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此处代指从小到大的同辈竞争。

②百人会:源指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宠礼》说的是伏滔原为桓温参军,后专掌国史,领本州大中正。晋孝武帝在西堂会见群臣,伏滔也在座。他回到家,一下车就叫他儿子来,告诉儿子说:“举行上百人的盛会,天子一落座,还来不及说别的话,就先问:‘伏滔在哪里?在这里吗?’这种荣誉本来是不容易得到的。做父亲的能达到这样,你看怎么样?” 唐 王维 《不遇咏》:“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此处借指现代社会有形无形的物欲竞争。

③乘流遇坎,迎风逆浪:源自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仕,遇挫时退隐。此处代指生命的起伏。

④冰碳恨,筑胸中,万酌千盏添憔悴:源自宋代蔡松年的《念奴娇·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块垒(lěi)胸中冰与炭,一酌(zhuó)春风都灭”意指胸中的种种不平之气,都随着一杯酒,无踪无迹。此处反用,列举减法的反面做法。

⑤“身”瘦减荣光:源自唐 朝元稹 《莺莺传》:“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此处代指对物质的无限追求导致身心憔悴。

⑥山连角竖,锦断根移:南北朝庾信的《枯树赋》:“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⑦欲攀荷露荡漾难圆:源自唐朝李白的《折荷有赠》:“攀荷弄其珠,荡漾(yàng)不成圆”,指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

⑧玉环解:源自《战国策·齐策六》后以“解连环”指解决难题。战国时,秦昭王送给齐国王后一串玉连环,并且说,齐国人很聪明,能够把这串连环解开吗?王后给大臣们看,大家都想不出用什么办法。王后用铁锤把连环打破,告诉秦国送连环的人说:连环解开了。

⑨珊瑚玉空碎:源自石崇与王恺争富的故事。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马上就打碎了。然后让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自感失落。

⑩郢匠:据说,庄子送葬时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此处借指技艺高超的心灵工匠。

备    注

图片发自App

1、此诗词押中华新韵,毕竟新时代需要使用一些新词汇。按杨缵《被花恼·疏疏宿雨酿寒轻》格式填词,并已通过“诗词吾爱网”的在线检测。

图片发自App


2、图来自网络。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自听了余秋雨先生关于《秋雨书院: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座后,不再纠结诗词后面的白话文是该起名为”创作背景“还是”诗词自评“。中华古典诗词是思想的礼花,后面的白话文则是思想的礼花引发的欢宴。也就是说中华诗词+现代散文就是士儿的个人标签。

6、以诗为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艾略特在一九三0年为约翰逊博士的《伦敦》和《人生希望多空幻》两首诗的合订本作序时写道:“不管人们愿意与否,他们的感受性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但是只有天才人物才能改变表现的方式。很多二流的诗人之所以是二流的,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那种敏感和意识来发现他们与前一代人感觉不同,必须使用不同的词汇。”——告诫自己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更要有代表我们时代的语言。

7、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8、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

士儿

关心传统和现代才有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花恼·幸福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