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读书分享143——颠覆式成长

图片发自App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颠覆式成长》,作者惠特尼•约翰逊。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通过颠覆式成长,可以让人生实现S型的发展,拥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我将分享其中让制约创造价值、自恃扼杀创新和多维度生长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让制约创造价值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幻想过能够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没有约束的自由自在的飞翔。但实际参与零重力飞行实验的人很容易得病。除了恶心呕吐,长时间处于零重力环境下的宇航员可能会出现头疼、嗜睡、肌肉萎缩等症状。所以,没有制约,有时间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的美好。

那在接受全新挑战时,我们需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比如制约。完全没有制约的自由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果有效加以运用制约条件,它绝对是创造价值的有效工具。

1、适当的制约会产生积极的反馈

人们在改变现状时容易紧张不安,于是盼望尽可能快地得到反馈用以验证,而严格的限制和制约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

在制约环境中,人类的大脑能够发挥惊人的学习能力,包括加快学习速度,更准确地预测每项行为的结果,从而让我们确定从哪些方面着力能得到最优结果。

清晰的思考 +正确的制约 =明确的答案

在循着 S型曲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受到各项限制带来的压力,如缺乏时间、资金、技术、市场认同。但是,制约也有好处。

2、制约有助于提高专注度

要知道,当资源过于充沛时,会出现一个拐点:我们的能量会随着资源的不断增多经历一次盛极而衰的过程。

有几个限制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资金资金短缺是最常见的限制因素,但也是一件好事。缺少资金迫使企业负责人想方设法地追逐利润,也使个人得以快速提升。

知识缺乏业务经验或专业知识或许是另一项限制因素,但这有时也会带来好处。

勒叙厄尔因为身体原因退出公司,自己在网上开服装店,她没有时尚服装的知识,她的资金也很短缺,所以她被迫设计极为简洁的衣服进行售卖,结果她获得了喜人的销售业绩。

她的成功根植于她的勤劳与智慧,但她不经意间绕开行业内的潜规则同样意义非凡。当我们初次进行尝试时,方法可能更为创新、更为领先。

3、制约转化为优势的 4个技巧

当面对制约时,我们可以积极的把制约转化为优势:

①转变消极状态,积极看待制约策略。

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制约,我们有可能发现制约会有利于产生更好的方案,甚至会刺激思维,使我们产生突破性的方法或解决方案。

打破路径依赖个人或企业都会有思维与行为的定式,所以需要审视这些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同时,列出对我们个人或企业组织最重要的 6个词,在我们固有的定式认知中,它们的真实含义是怎样的?这种审视可以测定习惯上我们会如何应对限制条件——通常会用哪些方法?如何做到有所不同?

②审时度势

面临有限的资源我们该如何调整原始设想或目标?假如我们有大量的资源和明确的目标,我们是否应当人为地设定一些限制,使资源更为有效呢?

③转变成“可以,假如……”的思维模式

在面临现实条件的制约时,我们不能用“我没法做,因为……”。而是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用这种方式来陈述问题,比如“可以,假如……”。

开辟新的资源池应对资源匮乏的另一种方式是另寻突破口。不仅限于考虑我们能直接控制调动的资源,还包括那些已知的资源池,例如我们的投资方,他们通常都会有比我们的估算多得多的资源、合作伙伴公司、控制资源的第三方、甚至是竞争对手,要与他们互利互惠,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④保持情感的投入

假如缺少情感与信念,我们可能难以持之以恒地克服各种限制因素,并从中找到机会;任何情感都可能有效:恐惧、难受、兴奋和爱。当这些情感达到极致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促使我们自主地迸发出灵感,并快速采取行动。当倾注了强烈的情感以后,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就不会怨天尤人、感叹命运不济。

4、制约条件的反作用力

假如没有制约,那么我们的创造便无从谈起,而且容易迷失方向。在资源极为有限时,成功人士会在捉襟见肘的处境中精打细算,将仅有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借助自身优势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率;或者改变战略,进入他们没有涉足的领域——因为其他路都被堵上了——这样反而大大减少了市场风险。

制约迫使我们每个人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之负责,这是出征途上的一个关键点,它能帮助我们循着新的曲线扶摇直上。

二、自恃扼杀创新

自恃是指随着我们资历增长而形成的心理上的某些优越感。自恃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文化自恃、情绪自恃和智力自恃。这些自恃引起的偏执将扼杀企业与个人的创新萌芽,所以必须寻求解药,先于他人改变自己,助力颠覆式成长。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认为自己拥有某些方面的优势或者特权,这构成了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在努力朝着目标迈进,直至晋升为管理者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倚仗资历。尽管我也努力加以控制,但仍有刚愎自用之嫌。

在 S型曲线的高速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变得日益自负,固执己见将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看不到潜在的各项风险。

1、文化自恃:切忌管中窥豹

归属感是一种每个人都有的情感。我们大部分人会借助与企业或组织机构的关系来定位自身的价值,但是假如这种归属感过于狭窄,以至对边界以外的世界视若无睹,我们便开始故步自封,甚至刻意贬低其文化或思想,这种恃才傲物只会令我们逐渐沦为井底之蛙。

文化自恃会蒙蔽视野,让我们管中窥豹、妄自尊大,自认为所有事物尽在掌握之中。毕竟,不用缜密的思考,单纯延续以往的方法是最轻松的。

在接纳合理的风险、发挥自我优势、接受自身制约之后,我们尝到了成功的硕果,这时我们很容易将之前的方式奉为金科玉律,失去了与时俱进的能力,对新的变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风险渐渐来临之际,我们已经变得木讷而迟钝。

文化自恃的解药:扩大社交网络,融入新的文化

惰性会令我们满足于当前的文化培养器皿,但如果想要避免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我们在必要时也必须改变原先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至于改变环境,一种低成本且切实可行的手段就是拓宽我们的社交网络。

当我们把社交网络扩大后,新鲜的思想和别出心裁的创意就会源源不断。为了避免文化上的自恃,另一种成本较高而极为有效的方式是完全融入另外的文化中。

相比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移民中创业的比例高出两倍以上,硅谷中 52%的初创企业由移民创立,而《财富》世界 500强企业中的 40%是由第一代移民或其子女创立的。

2、情绪自恃:避开自怨自艾的泥淖

这里并不是说情感需求不应予以满足,但假如相信生活亏欠我们、他人理应如何对待我们,都会使我们陷入自怨自艾的消极状态,让颠覆式成长难以进行。

情绪自恃的解药:对梦想心怀感恩

要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自恃,试着保持一种感恩的心态。请每天列出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和感恩的原因。

3、智力自恃:对异议不要心生抵触

另有一种自恃更难以察觉,这便是智力自恃,即我们拒绝聆听那些我们视为“愚钝者”发出的声音。我们偏向与志同道合者相处,乐于接纳他们的观念,但对相悖的观点和价值观则会心生抵触。

智力自恃解药:与异议结盟,助力颠覆式成长

鲜有人生来便会接纳异议并为己所用,这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醒和告诫自己。我们要让自己融入提出异议的人群之中。智力自恃,理所当然地会认为别人都认同自己,克服这种认识的最佳途径是将不同的见解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并复述给对方。

不论我们多么强势,当保持谦和的态度去协调各方的观点,我们都能在颠覆式成长之路上找到飞跃的跳板,同时也能助力他人快速提升。

三、多维度生长

“颠覆”一词原有的意思就是从侧面、后方、底层等不起眼的角度打破原有事物的结构,从而展现崭新的面貌。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有时候一味地勇往直前换来的不是停滞不前,就是碰壁难行,所以有的时候需要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找到新的助力点和潜在的时机,调整成功的指标,为成长曲线的迅速上升积蓄力量。

1、以退为进:突破成长天花板的契机

后退一步意味着居安思危,探索发展的后续动力,未雨绸缪地拟定出相应的规划。

在埃森哲的深入调研中,有着卓越表现的企业,它们能够傲视群雄,积累起更多的财富,也能未雨绸缪,在变化来临前准备好业务外的多项能力。

这令那些不思进取、无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望洋兴叹。可以肯定的是,主动后退要强于被动撤退,无论哪一种,在发展进程中后退对任何公司和个人似乎都是必不可少的。

个人可能遭遇解雇,尽管已经竭尽所能、全力以赴。无论何种情况,当前途岌岌可危的时候,主动后退可能都是我们应该跨入全新成长曲线的契机,从而开拓进一步成长的空间。

2、把握后退一步的时间

以退为进战略可能会带来转机、希望甚至财富,但并不代表后退总是正确的。假如我们即将被委以重任,且极具机遇与挑战,例如管理一个部门或在高级管理层内占据一席之地,此时若要后退一步,便显得有些多余。但假如我们在现有环境下已经达到顶峰,那么寻求更高的目标就正合时宜。

关于是否应该后退一步,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纳入考虑范围。

首先,我们需要转移竞争的方向。后退一步意味着我们在技术和能力方面已经遥遥领先,但切勿扬扬自得,因为此时我们的风险已然陡增,除非我们的技能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或超越的,否则我们都有被替代的可能。

其次,颠覆确实会带来巨大的回报,然而企业的颠覆式创新通常会以低成本方案进入市场。而对于个人就另当别论,因为我们显然不希望后退一步降低了我们的社会价值。所以开始自我颠覆之前,我们在衡量个人社会价值时必须添加新的元素,即颠覆带来的回报不仅体现在收入上,心理与社会因素也同样重要。

再次,还须考虑我们所处的职业阶段。在职业发展早期,我们尚处于 S型曲线的底端,从事着基础性工作,后退一步损失不了什么;那些已经居于 S型曲线顶端的资深员工,他们精通业务,技术过硬,即使出师不利,也有足够的余地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所以,这些人可以大胆地颠覆自我。

但假如我们位居中层,情况就没那么简单了,颠覆式创新有可能断送我们的仕途,损失我们的既得利益,故须三思而后行。

是否应该后退一步应考虑四个因素:转移竞争方向、颠覆带来的回报、所处的职业阶段,以及后退的计划与策略。

当你学会以上的方法,对你进行颠覆式成长会有不小的帮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300天读书分享143——颠覆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