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条路你会选择哪一条呢?

前文说到了,三重世界指的是想象世界、过渡世界和现实世界。

婴儿本来处于孤独的想象世界,他和妈妈构建的世界是过渡世界,而广阔的社会则是现实世界,这就是三重世界。从孤独想象世界进入过渡世界,在婴儿时是最容易完成的。

当婴儿基本被满足,又有“恰到好处的挫折”,婴儿既可以与外部世界,特别是养育者有连接,又有边界,同时又不会自体瓦解。

养育者把婴把孩子从孤独的想象世界拉出来,这并不容易发生,需要无数努力。

两条道路

先从一个故事开始,一位男士,在武老师刚开始做咨询后不久,找他做了两年的心理咨询,他的故事非常经典。

以至于武老师想专门为他写一本书,书名就叫《一个中国男人的样本》,之所以起这样名字,是因为武老师深深感知到,他身上的很多问题和很多男性的经典问题相似。

这本来是一种感觉,后来咨询越来越多,听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就有点佐证了他的这种直觉的判断。不过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没有真正得到严格的调查统计前,这都是一个假设。

在这位男士的故事中,有一个堪称里程碑的细节。那就是他刚参加工作时,他同时和单位里的两个女孩谈恋爱,而且还都是女孩追的他。

结果,这引起了一个比他年长很多的老同事嫉妒。这位老同事找了一个借口想和他打架,甚至手中还拿着一把刀。

看到这位老男人抽出刀的那一刹那,他被刺激到了,虽然这份刺激中有恐惧,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他想,他是不是太沉溺于和女人的关系了?而且那个时候,他有一种深刻的感知,就是他和女人的关系总是很粘稠,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觉。

一直以来,他都想摆脱这份感觉,而这一次险些发生的打架,给了他一个理由,让他下定决心,先远离女人。于是,他做了一系列决定。

首先,他和两个女孩都分手了,他觉得他们之间都缺乏爱。

接着,他对自己说,先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如果女人和工作之间发生了冲突,先把工作放到第一位。

之后也果真发生过很多类似冲突,例如周末,这边是恋爱,那边是工作需要,他都选择了以工作为重。

第三,他有意地去亲近男性权威,例如自己的直接领导和单位大领导,非常刻意的向他们学习。

咨询中,在回顾这段经历时,他深深地感谢自己做的这一系列决定,他觉得这些努力让他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和母亲的粘稠共生关系。

关于他和母亲的共生关系,做一些简单介绍,他的老家是一个很重男轻女的地方,虽然他有几个姐姐。

但在母亲心里,他一个人的分量,远胜过几个姐姐加父亲的总和,而母亲也一直对他说,你是我的唯一,我只在乎你。

这份在乎,一方面是荣耀,满足了他的自恋,但同时也成为非常沉重的东西。

可以说,他的生命就停留在和母亲的过渡世界里,而从想象世界到过渡世界再到现实世界,是一个人正常的生命诉求。

所以当那次冲突发生后,他生命中本来藏着的这份诉求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他拼尽全力试着进入现实世界,而他的这份努力也获得了很大成功。

这个历程相当不容易,很多时候他很容易感觉到现实世界,特别是男性权威们对他的排斥,这是他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一个呼应。

武老师认为,因为他和母亲一直共生在一起,这会引出严重的俄狄浦斯情节,他的“内在父亲”和他之间自然会有着充满敌意的关系,这会投射到男性权威的关系中,会让他觉得简直寸步难行。

母亲太需要他,这是他严重停留在过渡世界的最核心原因。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当他们深入探讨,他为什么最终能成功地进入现实世界时?他还是把这份功劳主要给了妈妈。

他说妈妈对他的重视和爱,让他觉得这个世界是真爱他的,是基本值得信任的,所以当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他总是能看到别人身上有值得信任的部分,有对他好的部分。

前文也讲过这一点,当母亲能把孩子从孤独的想象世界,拉入到自己乃至家庭的过渡世界时,这已经是母亲的一份巨大贡献。

他的这个里程碑般的故事,藏着两条道路:到底是继续停留乃至滑入和母亲的粘稠过渡世界,还是进入现实世界。

前一种道路,会让你越活越简单,越活越封闭,而后一种道路你会越活越复杂,意味着开放和宽广。

沟通和现实检验能力

按一般的理解,从孤独的想象世界,进入到过渡世界乃至现实世界,并不是一件难事,多沟通就好了。

武老师在开办连续几天的工作坊时,最后两天常会和让大家做一个练习:把你对某个学员的判断讲给对方听。

然后对方把他的真实情况,再反馈给你,有时候武老师也会贡献自己,欢迎学员们讲出他们对他的判断,他会给出反馈。

并且他保证他是真诚的,当然他可以选择不说,但只要说出来就必须是真实信息。

这个简单的练习非常震撼,学员们很容易看到,自己对别人的“判断”原来只是想象,而不是现实。

例如有一位学员,对武老师讲了一件他对她伤害很大的事。有一次上午课间,她过来找他问问题,在她之前已经有一位学员先到,她是第二个,所以她认为武老师回答完第一个学员的问题,然后就会轮到她。

没想到武老师会跳过她回答第三个到的,然后是第四个,第五个……一直没有理她。她认为武老师是在故意忽略她的,因此暴怒,但不能对作为老师的武老师爆发,于是转身离开了,然后下午没来上课。

武老师的真诚回答是,他注意到她下午没来,但那个课间,真没注意到她过来提问,而其他学员也反映说,她是被其他学员挤到了外围。

这位学员的内在想象非常重要,这值得去探讨。但首先可以看到她对现实世界的一个判断是错的,他并没有刻意忽略她。

这个简单的练习,会让很多学员放下对自己判断力的过度自恋。

他们中很多人本来认为,自己对别人的判断简直就等同事实,可现在他们知道,他们的判断只是猜测,只是推断,还只是想象,必须得到佐证才可能是事实。

心理咨询中一直强调,心理咨询师不能对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太自恋,一定要遵守一个基本假设:

那就是来访者自己是解释自己的权威,而咨询师做的分析,不管看上去多么合理和专业,那都是假设。

不过,这在部分学员身上,就会引出一个问题,他们极其难以相信别人说的话,不管别人怎么解释,他们还是更倾向于自己的判断。

在一对一的深度咨询中,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特别是在那些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的个案身上。那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来说,这样的人是还严重停留在自己孤独的想象世界之中,他们生命早期和妈妈或其他抚养者,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这导致他们都没有进入过渡世界。

可以说,他们从不曾信任过一个人,所以也难以信任别人在沟通中给他们的信息。

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就刻画了这一现象,在主人公的感知中,整个世界都是设计好的,都是虚假的,他连一个信任的人都没有。

心理病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术语叫做现实检验能力,指的是当你的想象和现实发生矛盾时,你能否尊重现实,而不是执着于你的想象。

按照病理学,这是区分正常人和最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的重要标准。

如果你有现实检验能力,那就意味着你能接受外界信息,承认外界信息的真实性,而放下你的想象,这就意味着你能及时吸收外界信息,于是你就不再只是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可以和世界交换信息了。

这也是两条路,到底是活在自己想象的循环中,还是活在和外部世界的丰富交互作用中,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点,下节课继续。

总结

1.人会面临着冲突的两条道路:到底是继续停留乃至滑入到和母亲的粘稠过渡世界,还是进入到现实世界。

前一种道路会让你越活越简单,越活越封闭;后一种道路会让你越活越复杂,意味着开放和宽广。

2.很多人本来认为自己对别人的判断简直就等同于事实,可现实检验后他们知道,他们的判断原来只是想象,而不是现实,必须得到佐证,才可能是事实。

3.心理病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术语是现实检验能力,是指当你的想象和现实发生矛盾时,你能否尊重现实,而不是执着于你的想象。

如果有现实检验能力,就意味着你能接收外界信息,能放下你的想象,于是你就不再只是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可以和世界交换信息了。

这也是两条路,到底是活在自己想象的循环中,还是活在和外部世界的丰富交互作用中。

思考

是滑入和母亲粘稠的过渡世界,还是步入现实世界?对我来说,好像只能是步入现实世界。因为粘稠的过渡世界,是回不去的一种存在。

只是小时候,没有建立好的依恋关系,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所以即便走入了现实世界,心里还没有住着一个爱的人。

是活在自己想象的循环中,还是活在和外部世界的丰富交互作用中?我想活在外部世界,只是好像没有一个人对我受欢迎。写到这,我突然感觉很累。

为什么累呢?可能是我被自己脑海里的东西压的累了。当想象和真实世界碰撞,发现误差的时候,那错的八成是想象。所以要做的首先是尊重事实。

有时我会痛苦地发现,自己一直活在孤独自恋的想象世界里,没有看到别人。现在我决定走入真实世界,不管多难。愿我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谢谢您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两条路你会选择哪一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