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相遇,注定会带来诸多的可能。正如此刻翻开的这本书——《做个自驱型教师》。李志欣老师在序言中说,这是一个生命体,记录自己完整生命的成长史。每一个画面,每一处情景,每一种思考,每一份探索,甚至那些羞涩、骄傲、卑微、固执,都源自心灵,都铭刻在心。而我的眼前,却浮现出作者故乡那贫瘠荒凉的盐碱地,一棵一棵普通的近乎卑微的翅碱蓬连成一片,燃烧成火红的秋日风景,辉映出火红的热烈而高远的天空。
李志欣老师正是这样的一棵翅碱蓬!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从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步入首都名校,从一个人的孤独求索到引领一群人的攀越,他以自己的勇敢、执着和智慧,不断地行走,真挚地呼喊,向着更美好的远方一次次出发,完成了一次次蜕变,书写了独具魅力的教育传奇,收获了火红的绝美的秋天。
每一个人都是一棵翅碱蓬,可是在那种近乎无望的死寂荒寒中,不是每一颗翅碱蓬都能拥有自由超脱的能力。于是,他呼唤,他奔走,他希望每一棵翅碱蓬都能拥抱自驱力,做心灵自由的人,做高贵阅读的人,做不断超越的人。
或许我也曾经是这样的一棵翅碱蓬。当年师范毕业,走进一所偏远闭塞的乡村学校,没有图书,无人指引,更没有教学研究的氛围,办公室缭绕着关于农药化肥、家长里短的喧嚣,我将全部的热情倾注在那群懵懂纯真的孩子身上,晚上备课至深夜,精心地撰写课堂笔记,创意地构思适合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夕阳下,我的寝室里飘荡着风琴悠扬的吟唱;草地上,课本剧的彩排让农家少年敞开心扉、笑声飞扬;课堂上,清风拂过绿叶,掠过窗棂,收藏那些或凝神思索,或激烈辩论,或深情诵读的美好画面。周末,骑着自行车到二十里外的县城购买图书,然后在笔记本上一点点摘抄,为自己的诗文补给养分,为心中的明天增添些许诗意。
然而我终究还是选择了逃离!
我没有勇气和力量对抗那无边无际的荒芜,我没有信心穿透那片盐碱地,将自己蓬勃成秋天的风景。当流言裹挟我的真诚努力,当冷箭刺破我的脆弱尊严,当寒风凋零我的小园花草,我无奈选择了逃离。
不是每一棵翅碱蓬都能在秋天绚烂生命的火热。
与这本书相遇,让我重新回望走过的那片土地,我终于选择了释然。虽然没有在那片盐碱地上蓬勃绽放,但依然在不懈地生长,在另一片土地上,依然满怀赤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为秋天的风景而努力耕耘。
正如书中所说,一棵翅碱蓬是微弱,不引人注目的,但是当它们连成了片,到了变红的季节,它就显示出不一般的魅力与精神!我想,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正如水滴汇聚,可以浩瀚为江;砂砾累积,可以高峻成山。
李志欣老师似一只海燕,在“互联网+”时代,他热情地呼唤,教师要以自我需求为导向,自主发展为主要方式,为自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米兰昆德拉的告诫: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成长,就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可能。他送给老师们成长“锦囊”——
成为你自己:拥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追寻最美的境界。
超越你自己:读书、写作、课例、课题、课程,游学和分享,打造“5+2”成长模式。
开垦一处沃野,让心灵奔放,让灵魂栖息,让翅碱蓬明媚秋天的原野。
想起语文界老前辈余映潮老师,一生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研究,无私地培养青年教师,带领他们成长为一棵树、一座山,创造了不可逾越的业界功勋。追溯余老的教育经历,你会发现他当过农民,当过民办教师,带着乡野的泥土走进课堂,走进语文教育的秋天,书写出教育的绝美传奇。
李志欣老师说,教师的成长也需要把握一个契机,也许是一个关键人物、一个关键事件、一本关键读物。对于我而言,余老就是我渴望改变,渴望翱翔的关键人物,他为我构筑了起飞的支点。
在许多个静谧的午后,隔着电脑屏幕,我聆听余老的讲座,观看余老的课堂,阅读余老的著作。这种免费的却无比昂贵的滋养,令我深深感动,深深铭记,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通过它,我凝望辽远的天空,对着悠然的白云生出无限美好的希冀。带着这种希冀,我走出闭塞,走进省城的课堂,走进国家级的比赛平台。
教育是慢的,成长是痛的,但只要我们心怀敬畏,在阵痛中反思,在平淡中坚守,在阅读中对抗虚无与庸俗,这一生终将不会蹉跎,脚下的这片土地终将溢满芬芳。
一本书,必然是自带光芒,一场入心的阅读,必然是彼此的照亮与唤醒。一个拥有自驱力的人正如那一棵棵翅碱蓬,在荒芜的盐碱地上跳动着一颗超脱自由的心,在向死而生中寻找光明,发出自己拔节的声音。
我们都是一棵翅碱蓬,连成片,燃烧一片醉人的秋色。(原创 飞焰云天 孔侠 2022-09-14 14:02 发表于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