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坐在什么位置的孩子最差劲?原来还有科学研究

你家孩子坐在什么位置?

早上临上学前,小男孩当着妈妈的面,公然把一袋糖塞进书包里。被妈妈质疑后,小男孩说:“上课可以吃糖,老师不会批评……”

当这位妈妈跟老师沟通后,老师也很意外,她说:“上课不可以吃糖,并且也不知道这孩子上课吃糖……”嗯,小男孩坐的是教室最后排。

当她请求老师能把小男孩的座位安排到教室前面时,老师说:“坐哪里都一样,上课认不认真,跟孩子的专注力有关。”

这是最近一位妈妈的疑问,她觉得老师的话没什么毛病,但隐约间,似乎跟自己过往的经历有出入——在她印象中,差学生都坐最后排!

那么,老师和家长的看法,到底谁对谁错?

▲一项最新研究

2018年8月,英国Sheffield Hallam大学的David P. Smith等研究者有相关的研究,发布在FEBS Open Bio期刊上。他们经过调查发现,在教室里,学生们所在的座位位置,的确与成绩有关系,情况分别如下:

中间+前面:学生的成绩最佳,与老师的互动最积极;

后面/侧边:与老师互动较少,也更容易避开老师的注视;

坐一起的朋友:这些学生的成绩相似;

孤立的学生:成绩最差。

注意:上面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并且!他们是自由选择座位的!具有充分的“主动性”。

所以,我们能否这样猜测:

那些学习积极的孩子,喜欢选择坐在教室的前面兼中间的位置;那些学习不积极或想“搞小动作”的孩子,偏向于坐在侧边或后面,以避开老师的关注?具体原因或许比我们猜测的更复杂。

▲上面的研究,能适用“被动”安排座位的小朋友吗?

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固定座位,他们经常是搬着小凳子围着坐或排排坐,位置也经常变动;当小朋友上了小学,就开始有了固定位置。可是,这些小朋友不是自由选择位置,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老师安排的,具有被动性。

在“被动”安排座位与成绩表现方面,幼儿说尚未找到最直接的研究,可是,老师的视线范围与孩子的专注力,却常常有关系!

▲老师的视线范围VS孩子专注力

我们知道,由于眼球能转动、头也能转动,所以人的视线范围是相当宽的。可是,人常常有一个最佳眼睛转动区,这个范围是60°;另外,人还有习惯性的视线范围,也叫自然视线范围,这个范围大概是20°。

所以,对于讲台上的老师来说,他们“很经常”的注视区域,大约是——教室“中间+前面”的区域。如果讲台较高,后面的孩子虽然也能被看到,可是往往有课桌挡住孩子的一部分身体。如果这些孩子悄悄在课桌里捏橡皮泥什么的,也是不得而知的。

孩子有被注视的感觉时,会更专注和投入

这里不得不提“焦点效应”,这是一个心理学效应。当一个孩子感觉自己被关注或注视时,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更谨慎。这好比一位小朋友玩玩具,平时他一个人玩玩具时,可能会很随意,比如玩具随便拼、随便扔,态度粗鲁;这个家庭某一天来了客人,当孩子发现客人微笑看着他时,他可能会一改往常的粗鲁,继而认真而斯文地玩玩具。

对于上课的孩子也有同样的道理,在上课时,感觉被老师注视的孩子,会趋向于更专注地听老师讲课,也较积极地跟老师互动;相比之下,感觉被老师忽视或不注意的孩子,再加上年幼孩子的注意力普遍比较弱,便有可能分神或做“小动作”。

▲那么,老师如何打消这种由于座位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1、经常给孩子们调整座位

老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给小朋友调整座位的位置,常见的有排与排、兼列与列间穿插平移,便能实现所有小朋友都能在教室的所有位置停留过,也能很好地解决“排位不公”的问题。因为在上面那项研究出来之前,我们大部分父母也直觉地认为教室前面的位置会更好。

2、课堂上,老师尽量跟所有孩子互动

正如幼儿说在上提及的,坐在后面的孩子或侧边的孩子会更容易分心,所以课堂上的老师,如果能尽量均匀地与所有小朋友互动,便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帮助他们听课更认真。

▲一位退休老师的“大心得”

这位老师退休前,已经从事教学30多年。她曾经跟我说过一个“大心得”——那些喜欢与老师互动的孩子,成绩一定不会太差。

她解释的原因跟上面差不多:

一是喜欢与老师互动,孩子往往是认真听课的;

二是与老师互动,孩子能对知识起到复习和强化的作用;

三是喜欢与老师互动的孩子,常常有思考,思考不仅有助于知识再次的强化,孩子还能发现一些老师未注意到的问题。

所以这样的孩子,也常常是主动性很强的孩子。因此,家长们平时应多鼓励孩子课堂上发言、与老师互动吧!并且,孩子常与老师课堂互动,还能消除座位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大概便是——小树苗的成长,除了苗子的质量高、还取决于种在哪里。毫无疑问,好的成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露。

关键字:专注力、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室里,坐在什么位置的孩子最差劲?原来还有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