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Divvy的移动App设计案例---By Fantham

一款共享单车(Divvy Bike)的移动APP该怎么设计?Medium上的众多UX设计师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方案。本文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案例来自Fantham。文章包括了从概念到用研再到产品原型的设计流程。


Divvy的单车站(源于Medium)

背景简介:

Divvy Bike是一家位于Chicago的共享单车公司。尽管在专业领域方法Divvy有着不错的声誉,但其在主流市场的知名度却并不高。现在他们希望通过开发一个移动app来吸引新的用户并传播其品牌形象。

用户能够在单车站点或网站上购买24小时/全年通行码以解锁单车的使用权,每次使用的时限为30分钟,但不限解锁次数。


设计的开始:

首先,Fantham希望了解现在人们对共享单车及单车出行的态度。发现大概存在这样4个群体:

强壮而无畏的(SF,Strong and Fearless):这些人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坚持使用自己的单车。这些人大概占1%的城市人口,他们不会成为Divvy的用户。

热情而自信的(EC,Enthusiastic and Confident):这些人认为在Chicago的街道上骑单车是安全的。现有的大多数单车通勤者属于这一类人,他们也是Divvy目前主要的活跃用户群体。占总人口的6%。

感兴趣但有不安(IC,Interested but Concerned):无论是为了通勤、娱乐或其它原因,这些人对骑单车去完成这些是感兴趣的,但却对在街道上骑单车的安全性有所担心。这个群体占总人口的60%。

绝不骑车(NN,No Way No How):这些人绝对不会使用自行车的,别问为什么。他们占据人口的33%。

对于这4个用户群体,对IC群体的理解将带来最大的效益,而EC群体则了解是Divvy的痛点以及Chicago单车社群和文化的重要途径。IC和EC相互构成完美的互补,对这两个群体的了解将构成本次设计的重点。


用户研究:

本次设计中的用户研究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查和可用性测试。

实地调查:在Divvy的单车站点进行,包括与Divvy的用户交谈、观察用户行为、观察站点和单车的情况和完成一次Divvy单车的使用。Fantham和Anna(另一名团队成员)属于IC群体,并在使用Divvy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名EC的帮助。这些调查和经历允许团队获得第一手的用户体验,包括学习曲线、恐惧感和有老用户提供指导时的感受。

Fantham的团队也访谈了使用Divvy的旅行者,以及那些等候公交而不使用Divvy的人们。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团队了解Divvy的竞品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竞品的对比分析,给予了设计团队建立trailblazers系统的灵感:尽管也会考虑节省支出和时间,人们仍会采用其阻抗最低的出行方式。这样做将能够避免不得不学习新的系统所带来的压力和问题。

问卷结果(源于Medium,注:条形图中数据标识为本人添加,并不准确)


用户访谈:团队访谈了9名用户以深入了解他们在Chicago的骑行和Divvy的使用体验。访谈带来了这些见解:

a) 在团队或有他人指导时,非骑行者更有可能尝试Divvy的服务;

b) 非骑行者避免使用Divvy的原因在于对Chicago的街道不了解,对自己的寻路能力缺乏自信;

c) 熟练的骑行者会在骑行社群中有一定的投入,并且乐于分享骑行的知识。

创建人物角色:通过研究结果Fantham等人确定了4个人物角色(与此前的4个人群不同):首先是Divvy的现有用户:Bjorn;以及潜在用户:Jane,Kate和Ruth。具体内容见下图:

Personas created by Fantham’s team (From Medium)


概念设计的形成:

通过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知道本次的设计应该达成的目标:为Divvy现有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通过鼓励老用户帮助和指导新用户以吸引IC群体加入Divvy。

通过人物角色,Fantham等人开始创建相关的场景并考虑如何解决不同角色的需求。这个类似于头脑风暴的过程为设计提供了诸多的思路,比如:现实点儿的有更好的路线规划;异想天开的则有给Jane一套虚拟现实设备等等。

通过亲和图等方法将这些想法和思路整合起来,并规划到不同的主题或类别下。也是从这里开始Fantham开始建立用户的行为动图来判断以上这些想法能够在哪些阶段真正帮助到用户。

比如,Bjorn可能需要获得一些额外的鼓励和奖赏,Kate希望能够快速地从A地点赶到B地点,而Ruth则需要能够看到观光路线的信息。

对任务角色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归类(源于Medium)

Jane的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一些。她的需求在于想要尝试骑自行车回家,但是如何说服她这样做是安全且方便的却是Divvy首先要面对的挑战。从之前的调研经历和结果来看,将Bjorn和Jane两个人相互关联起来将能同时解决双方的问题:鼓励Bjorn帮助Jane而获得奖励,而Jane也会在Bjorn的指导下开始使用Divvy。


Jane的体验地图(源于Medium)

开始设计MVP:

可用性测试:在产品的线框图阶段就邀请被试来参与测试。询问用户他们对按钮的理解以及点击这些按钮之后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什么。用户测试的反馈结果使得Fantham等人能够集中精力应对Trailblazer系统和寻路功能的设计,并暂时放下对UGC功能的探索。

线框图到原型图:从Divvy在Chicago的运营历史来看,它以现代化、简约的的设计干给用户留下简便、易用的公共交通的形象。Fantham希望app的设计能够遵循这些印象,他们详细调查了Divvy使用的字体、调色盘等一些列设计元素来构成新App的设计风格。

底部包括四个tab:Near CTA(附近的公交站点);Route Notes(线路记录);Hot Spots (热点内容);Trailblazers(周围的老Divvy用户)。如下图:

原型的测试和迭代:

在可用性测试中,整体而言用户对app的使用是满意而愉悦的。通过左右滑动来切换地图系统对用户来说是简单而直观的。但是,也有用户表示对于‘Hotspots’和‘建议路线’的功能不是很理解;同时用户也认为‘菜单’功能令人疑惑且不知道如何操作。而在Fantham解释了这些功能后,用户也表示并不会想用这些功能,因此在后面的迭代中取消了‘Hotspots’功能。

另外,Fantham等人还发现尽管大多的app都着一个顶部的搜索框,但在测试时用户仍然对原型中的搜索框的功能存在疑问。后期的迭代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使这个搜索框与‘地点搜索’的关系更加紧密。

其它元素:

Fantham等人同时还认为Jane很有可能在下载app之前就上网填写自己的资料并选择希望体验的路线等。

设计团体还从Email和网站方面做出调整以吸引新的用户,并告知他们使用app的一些好处。


产品设计的总结:

DivvyBike的app有着以下的功能特性:

a) 优化了GPS定位功能,代码生成和接近时间限制时的消息通知;

b) 通过‘观光路线’、‘直达路线’和‘自行车路线’的特性增强了寻路和导航功能,以便用户更容易抵达目的地 --- 吸引那些感兴趣但内心摇摆不定的用户;

c) 使用资料中心(包括进程信息和已保存的路线)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d) 建立trailblazers系统,将老用户定义为‘先行者’,并鼓励老用户推荐新用户加入和指导使用Divvy --- 在为老用户提供精神鼓励的同时吸引新用户;

e) Trailblazers系统在老用户指导并帮助新用户使用Divvy后提供物质奖励,包括延长单车使用时间或免费的骑车机会;

产品概览见下图,或 https://invis.io/PA7COHNUD

The Final Product (From Medium)

更多关于Divvy移动app的设计分享,请在Medium搜索Divvy Bike。(PS. 感觉DivvyBike是个开源项目啊... AppleStore上一水的各种的Chicago Divvy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享单车Divvy的移动App设计案例---By Fant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