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十六章非语言领域之二:针对身体而工作二

心的成长,源于另一颗心的滋养~~

一、觉察身体

治疗师要把身体变成治疗的资源。

怎么觉察?在觉察的姿态下,治疗师有意地引导注意力——治疗师自己的以及患者的——指向此时此地体验中的细节,尤其是内在的体验。而且治疗师这样做时,是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和强烈的好奇感对待所观察的内容,而不是抱着要去改变(或者解释)它的愿望。治疗师建议患者,“留在你的感觉中,更好地去认识它”。就是把这种态度运用到实践中了。这样一种姿态让治疗师可以有效利用身体,而不是觉得身体感知要么是淹没性的,要么是无法获取的。当对身体感知的感觉可以作为对抗惊恐发作或者解离的一剂良药。当这些感知被习惯性地变得麻木或者加以回避,对它们觉察性的关能够作为对抗不真实,丧失活力和失去联接的感受的一剂良方。

治疗师要求患者进行觉察,以这种方式加以干预,在患者身上培养觉察性——也就是说,当患者处于体验过程中时,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体验。现在把注意力转向当下,对于大部分治疗师来说,更习惯于关注患者的情绪,而非自己或患者的身体。与针对身体体验的提问或评论(你现在察觉到身体里面发生了什么?或者“刚才你的呼吸看上去好像改变了)相比,针对情绪体验的提问或评论(你现在感觉到什么?或者你好像很伤心),可能是治疗性对话中一个更为常见的特征。考虑到身体表达的生动性和躯体感知经常指向被否认或者解离的体验(你没事吧,没事啊,能有什么事?隔离了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表达未被隔离)这一事实,治疗师需要调整一下,在身体体验方面更多的提问或评论。

从哪里觉察?解读身体;躯体反移情;谈论身体;动员身体~~

今天和大家分享解读身体。

观察身体里面每时每刻的变化,既包括治疗师自己的也包括患者的——是获取治疗对话中非言语潜台词的一种途径。对身体的解读有助于了解治疗师自己的感受和患者的感受。它也帮助治疗师判断治疗双方联接的程度,以及每一方跟自己的体验联接(或者没有连接)的程度。解读身体,它还能够帮助治疗师进行评估,以患者的心理状态,充分表达她的愤怒或者悲哀是否可能有好处——或者,这样的情绪发泄是否反而是淹没性的,或者会造成再次创伤。

情感词汇。科学家们观察发现,每一种所谓的“分类的”或者“基本的”情绪(比如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厌恶、羞耻)都有一整套躯体表达的特征。这些普遍的表达以内脏的感觉留在身体内部,还以肌肉/骨骼的反应形式外化成为可以看到(在面部和身体动作中)和可以听到(音高,音调以及声音的节奏)的形式。此外,每一种情绪都倾向于以特定的行为或冲动行为来表达。

比如:

快乐:呼吸较深;舒气;微笑;大笑;眼睛明亮~~

悲伤:感觉窒息;喉咙梗塞;嘴唇下弯;眼睛湿润变红,身体动作缓慢;哭泣~~

恐惧:心跳加速;口干;互相短浅急促;颤抖;眉毛抬高,眼睛睁大;逃避的冲动~~

愤怒:肌肉紧张,尤其是颌骨和肩部;嘴唇噘起,颌骨禁闭,眉毛降低皱在一起,怒目而视,上眼皮抬高;脖颈变红;吼叫;战斗的冲动~~

羞耻:脸部热度升高;脸红;避免对视;躲藏的冲动~~

当情绪来临时,你可以给自己的情绪命名吗?

解读身体,躯体反移情是什么?明天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十六章非语言领域之二:针对身体而工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