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课程在路上•两位数减一位数算理(退位)

这节课,在上课的时候进行了微调,即加入了专门的“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十几”的教学。主要是在相关的数学实验室活动中,孩子们在两位数拆分上出现了不小的障碍,我预计班级里会有很多孩子在这块上出现问题。

教学设计

所以,在孩子们展示汇报了第三种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54-7=?),即把54拆分成40和14,首先14-7=7,然后40+7=47之后,把这种拆分方式(54=40+14)和常见的(54=50+4)的拆分方式进行了对比,并归纳了这种拆分方式的特点(拆分整十数和十几)。

之后,在黑板上随机写了几个数,让孩子们用这种拆分方式来拆分,准确率很高,没有见着写错的个案。接着,追问为什么在54-7=?的计算中,要用这种拆分方式(54=40+14)从而重新把课堂的重心引回正轨,即探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之中。

纵观整节课,个人觉得,上面的这个微调是成功的,这确实是得益于提前进行的数学实验室活动。如果没有它,我是想不到孩子们会在拆分上出现这么大的困难。有理由相信,如果不做这个调整,课堂可能就会在这块上卡住,从而影响到对整个算理的理解。

当然,这个环节的加入,确实是打乱了原有的节奏,特别是缺少了对第一种方法(54-7=54-4-3)和第二种方法(54-7=10-7+44)的深入理解(后面未在提及)。后面不做提及肯定是处理不妥当的地方,但是这两种方法确实不是重点。

首先是第一种方法,其实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就出现了,这是一种与以后要学的竖式笔算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它在培养数感上确实很有意义。但我们知道教材不是走这一条路的,并没有后续的计算方法教学(实际上是可以总结出方法的)。也就说,它是与竖式笔算完全不同的一条路子,而我们的新课程选择了竖式笔算这条路子,如此一来,对这种方法做必要的了解即可。

而第二种方法,其实在本质上是与第三种方法一致的。从10-7=3,再用3+44=47,其实3+44=47里面是两步即3+4=7,7+40=47。而第三种方法则是14-7=7,7+40=47。两个方法的最后一步是一致的,其本质就是物以类聚,从数学上说,就是注重单位的一致。对这个题目来说,即个位与十位分开解决,解决之后,再合并,两个方法都是这样的。

至于它们的不同处,也不过是在处理个位时,第二种方法是先拿,再合并;第三种方法是先合并,再拿。而我们都很清楚,加减法的计算关键就在于单位的一致,所以,区别只不过是两种方法的个性,在本质处是一致的。

有没有可能把上面所分析的纳入到课堂上,让学生去分析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和不同,进而选择方法。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恐怕也做不到,方法1学生提到了鼓励下即可,方法2却有其优势(特别是对十几减几掌握不扎实的孩子而言)。但无疑,方法3才是正统,才是孩子们必须予以掌握,以期在这个课程中继续平稳前进的条件。

列位,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数课程在路上•两位数减一位数算理(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