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遛狗不栓绳,随地扔烟头……今日起,这些行为不用再忍!

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总被以下行为困扰?

小区内,居民遛狗不拴绳,提心吊胆;公路上,汽车乱停靠、乱占道、乱鸣笛,影响出行;公园内,游客随地吐痰、乱刻乱画、烟头乱扔,大煞风景……

别怕,《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今天起就要正式实施啦!这份由141万余人参与“票选”的文明新规,对6个领域29项不文明行为“say no”,情节严重将会被处罚!

条例内容与民法典高度契合——直击民生痛点

5月30日晚,河南三门峡发生一起重大恶性高空坠物事件,一小区25楼抛瓷砖致5岁男童身亡,引发舆论恐慌。近期,高空坠物事件屡见不鲜,小到烟头、果壳,大到花盆、瓷砖,坠物致人伤亡事件令人担惊受怕,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条例》作出强调,业主、物业使用人、物业服务人等不得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无独有偶,民法典中也开宗明义,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上抛掷物品。除此之外,条例中所规定的禁止霸座、尊老爱幼、保护隐私、规范动物饲养等诸多“民生痛点”也被写入民法典中。可以说,条例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与被誉为“民权保护之母”的民法典一脉相承,从侧面证明了其内容之重要与实施之必要。

用制度记录保障行为规范——提供奖惩依据

条例明确,要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对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等文明进行记录,鼓励将其作为招聘录用、职位晋升、待遇激励等工作中的重要参考。文明记录制度,既有“罚”又有“奖”,既是“黑名单”又是“红名单”,让文明行为有据可查,为相应的奖惩提供依据。如今,北京榜样、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层出不穷,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但评选名额少,难度大、条件严苛,且始终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去记录,不利于激励民众广泛践行文明行为。而文明行为记录制度,既能让不文明的市民得到有效制裁和相应的惩戒,又能让涌现的见义勇为等正能量行为,及时得到记分等奖励,大大的调动了民众的参与热情。

鼓励市民劝阻、举报、随手拍——彰显社会监督

大到“擅自泄露他人信息和隐私”等法律边缘的触碰,小到“随地吐痰、乱丢乱弃、乱写乱画”等生活细节的规劝,这些不文明行为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对此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面对执法范围大、人手精力有限等难题,条例作出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并可以向政务服务热线或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投诉、举报;对不文明行为采用拍照、录音、录像等形式所做的合法记录,可以提交行政执法部门作为执法的参考。目前,“不文明行为随手拍”行动已在朝阳等多个区陆续实施,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对于破解执法难题、遏制不文明行为、,培养市民文明意识觉醒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首都市民的文明素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整个国家的文化风范,《北京市文明促进条例》立法的实施固然离不开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戒,但《条例》并不是处罚法,依法鼓励善行,引导民众主动、正确的做出选择,才是立法的最终目的,才能让首都更有爱,让社会更和谐。

你可能感兴趣的:(罚!遛狗不栓绳,随地扔烟头……今日起,这些行为不用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