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功勋相册》: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枕结成饱满的稻穗

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

——袁隆平

 

人物简介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

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

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

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

委员。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

“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

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选择农业报国

 

“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袁隆平从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始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他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报国,最终,他将自己对祖国的热忱,结成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

“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因此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说,新中国成立前,自己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这让他感到痛心。于是在1949年,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


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之前还在学校代教俄语的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完全

靠自己摸索经验的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为此,他两次自掏腰包,前往北京拜访育种学家鲍文奎。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让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

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记忆里最深刻的细节之一,是背着足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辗转研究,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袁隆平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家功勋相册》: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枕结成饱满的稻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