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垒磊: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社恐?


一、越来越多的社恐人士

这个时代越来越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精密合作了,与之相对的,社恐的人群却越来越庞大。

近两年关于社恐的人群声浪不小,社恐的话题更是层出不穷。

社恐,即社交恐惧症,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在人群密集场所脸红、不敢与人对视,本质上是一种焦虑,比如: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敢进行公共演讲等,社交焦虑严重的人会找理由回避一些场合。

简单来说就是会对社交感到焦虑。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样的行为:

下班的时候故意晚几分钟,就为了和半熟的同事错开;进电梯的时候遇到了不太熟悉的领导,赶紧低头假装看手机转移注意力;一个人或者在熟人面前的时候外向活泼,一旦有个陌生人在现场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安静冷漠;能文字沟通的事就不要发语音,更别说打电话通视频了。

如果你有类似的行为,说明你或多或少都有点社恐。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社恐了呢?

二、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达

虚拟网络的繁荣对我们现实生活的侵占和挤压,使得原本的现实社会中的社交变得更加困难。

1.社交的基本功能被取代

过去,大家都不会上网的时候,人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一起闲聊。大人们互相吹牛侃山,有时候还会哄小孩子来段才艺表演助兴,表现好了就给奖励,在这样的群体氛围以及正向激励的影响下,小孩们耳濡目染,社交能力自然是毋容置疑。

现在,有多少人下了班吃完饭后会敲开邻居的门闲聊呢?基本都是抱着手机看抖音刷视频。就像网上段子说的那样:是游戏不好玩、电视剧不好看,还是娱乐的瓜不够大?

过去的社交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八卦,打发无聊,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完美地实现了人们社交的基本需求:想唱歌可以在家下载音乐APP、想聊天了可以视频、想获取信息可以上网查资料、想学习了可以下载电子书,购买付费课程,真人社交的基本功能有了很好的替代品,其必要性就下降了。

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人们失去了在公众场合锻炼自己社交能力的机会,渐渐失去了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2.社恐的成本被大大降低

为什么以前社恐没有现在这么多?

在以前做一个社恐是有代价的,如果你怕被导购纠缠而不去买衣服,那么你可能会在冬天因为没有秋裤穿被冻死;如果你怕和陌生人交流而不和客户回馈问题,你可能会因为耽误公司业务被开除;如果你不敢和卖菜的大妈大爷说话讨价,你可能会因为没有饭吃被饿死。

过去,当一名社恐的成本太大了。而互联网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社恐的生活成本。

不想去商场买衣服你可以去淘宝上买,快递直接放在柜门自己领取;客户有问题要反馈,可以在社交软件上文字交流无需电话;去餐馆吃饭,入座、扫码、点餐、付账在商家小程序上可以全程无交流一气呵成;不想出门可以点外卖,生鲜、果蔬、炒菜甚至药品都可以送货上门......

互联网的特性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任何不必要的多余沟通和环节通通砍掉,而这成了社恐最大的牙床,以至于有人曾调侃说:感觉开发互联网的人就是个典型的社恐,所有的逻辑都像是在为社恐人士服务。

过去被认为是劣势的社恐,如今在一些商家眼里,却翻身成了摇钱树,妥妥的优势。

所以,不是以前没有这么多社恐,而是作为一名社恐,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后果让人难以承担,他被逼着当一个不社恐的人。如今,互联网解决了社恐们的后顾之忧,所以看上去,社恐好像越来越多了,实际上可能是大家能够坦然接受自己是个社恐。

三、早年拥有不好的社交经验

心思细腻敏感的人比较容易社恐,思前想后总怕自己说错什么话,做错什么事情,被别人讨厌,一来觉得他人很脆弱,会被自己伤害;二来过度看重自己的形象。

这一类人往往容易自卑,自卑的本质其实就是自恋,过分关注自己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而过分关注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自恋的行为。

他本质上是对自己和他人人性认知不足,早期都是来源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社交,因为主流观点对内向的评价从来都不好,而长期与自己内心背道而驰的行为轻则让人逃避社交,总则让人患上社恐或者抑郁。

还有一类人,他们本身并不自卑,但是在早期的社交中获得了不好的体验和负反馈,于是变得讨厌人情世故往来,不愿意做一个迎合他人的合群者,那样即不舒服又让人不耐烦,而我们的文化往往强调的“礼”让人又不能直接表现出不耐烦而拒绝与人往来,同时网络社交的发达让人能够和陌生人自然吐露心事,因为匿名和安全感更足,也更容易让人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此消彼长之下,渐渐地就有意识地开始回避社交活动。一来二去,网络社交就成了这类人的舒适圈。

习惯于网络社交的人走上社会后突然被要求和人面对面社交,他们既不习惯又不知道如何做,走出舒适圈容易让人焦虑和无所适从,他们就很容易就倾向于避免真人社交。

四、怎么不那么社恐呢?

虽然社恐越来越成为了一个社会的一种倾向,但是社恐对于一个人的生活、职场、感情、亲密关系等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社恐的情况呢?

试着去拒绝一个朋友的邀请,告诉他不是因为这个聚会没意思,而是你自己不感兴趣;和一个比较随意的朋友交往,试着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不是迎合别人的想法。然后在社交的实际反馈中尝试着纠正自己过去的一些偏见和误解,一点一点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找到一个和人相处最合适的方式。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别人没你想的这么脆弱,你在别人那里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

--------------------------------------------

蔡垒磊:著有畅销书《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2017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中信最受欢迎作者,2020年当当影响力作家,社群读书APP【蚂蚁私塾】创始人。

视频号:蔡垒磊

公众号:请辩

微博:@蔡垒磊

公众号“请辩”后台回复“财富”,即可免费获得几十篇财富文章合集,彻底清洗你的财富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蔡垒磊: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社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