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七)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内涵

      我国的教学理论主要是以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传统教学理念。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作业布置,在我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实践过程而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现今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依然盛行。

      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重建教、学、教材、教师与学生的概念,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超越。

      二、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等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一)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寻找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基点,教学要关注人的存在本身对自然世界、对于社会生活、对人本身的意义,正视和尊重人性、人的需要、人的生命、人的多样性的存在方式等等。

      (二)从人的生成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追求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和胜利,其终极关怀指向个体健康的、完整的人格的养成。

      教育所成就的是人的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转变,正如柏拉图所言教育非它,乃是灵魂转向!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使人成为“人”,然后使人成为“人才”。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创新

      1、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决心;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2、教学方法的变革;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空间。3、就是生活的重塑;这些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教师可以追寻这种生活和存在,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二)学生的学习革命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点首先在于要重建学习的概念,树立一种新的学习观。

      1、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2、学习方式的转变。

      3、学生生活的改造。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念。首先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次,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即教材”、“课程即学科”的传统观念。把教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实践情境中共同创造和开发自己的课程的过程,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个性共同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2、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策略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与一定的教育哲学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相适应。坚持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优先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并且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考虑到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性和具体情况,切实保证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意义。

    (四)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

      1、对话文化。对话关系是教学作为自由实践的精髓。

      2、合作文化。哈葛利斯指出合作型教学文化的特点有:精神支持,增进效率,改善效能,减低负荷。,共同进步,建立安全感,增强反思能力,提高组织反应能力,提供学习机会,不断改进。

      3、探究文化。  新课程倡导探究文化强调应在不同层面进行课堂创新,首先,教学是探究。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主体,必然要为改进自己的实践而成为研究者。其次,学习是探究,以探究学习为基础重构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和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