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风险管理杂谈-企业的自我修炼:风险与运营(六)

企业自我修炼:风险与运营(六)

现在行业内所说的“风险管理”,绝大部分是面向产品的,即是产品风控。这种风险管理模式通常是定向的,根据不同条线,不同产品的运作模式设置风控机制。我习惯于称该类风险管理是“对外的风险管理”,其根本在于单向减少或规避客户/业务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公司更好的获利。目前来看,结合现有的中国保险公司组织架构,这种对外的风险管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整合,很多公司各个条线面临的相似的风险,各个条线都在独自面对,对于公司资源耗费占用更大不说,风险规避或缓释的效率也较低,缺乏一种在公司内部对资源统一调配的风险管理机制。

这期按照原计划,是要承接之前的文章,讨论在权责利,制度流程之后的工作执行与回溯。但其实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各家公司在高管层面必定对基本的职责分工有明确的要求,包含KPI考核也与职责分工息息相关,而且各部门内部也都建立了规章制度及一定的工作流程,那么目前存在的一些经营管理问题,是经控制之后可接受的风险剩余,抑或是基本未曾管控的却又令人熟视无睹的“灰犀牛”?

我们承接上文提到的“对外的风险管理”与工作执行、回溯,设想这样一个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门有多少会通过自我工作回溯的方式,检视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如果将公司看作一个整体,“对外的风险管理”使公司更聚焦于市场、业务、客户;而如果我们将一个部门看作一个整体,会发现部门内部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部门负责人更多谋求的是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及评价,毕竟只有当地位及评价越来越好时,部门才能从公司的蛋糕中分走更多的部分。当然,如果一个部门的评价比其他部门都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部门工作是经得起考验的。但就像时常说到的寓言一样,“当你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答案是只需要比你的同伴跑的更快就可以了”。

在实际工作中,是会有工作回溯的,但通常这种回溯,没有形成有效的规范,大多是在工作遇到实际问题后才去考虑,这与回溯本身的理念有所冲突。如果说工作执行像是人的生活习惯,那么回溯则是定期体检,而不是生病之后的求医。回溯当中应体现对工作中细微问题的敏感度,可能这类问题目前对工作造不成任何实质影响,但也有可能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我们应当对该类问题单独拿出来进行监测,如果可以定量,甚至可以做敏感性测试,去测算其对未来的影响。要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对自身工作的“过度”审视与回溯是必要的,同时也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重新认识手头上的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险风险管理杂谈-企业的自我修炼:风险与运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