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们有了一个新的科目,那就是政治,而我们也学了很多的不同的板块,我们这学期展开讨论了,我们的生命友谊与师长情谊,这些情感都支配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有时候并不能理解,上了政治课以后,把我们的疑惑解开了。
亲情?孝?慈?
要说到人的情感会有哪些?那么一定就少不了亲情,亲情是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和对他的改变,亲情也会给一个人带来一种温暖,世界上也有很多的家庭,当然,家庭的运转模式也是不同的,有人与人之间的情,孩子对父母的孝,父母对孩子的慈,可是到底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孝?什么是慈?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个观点,亲情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关系上的?一定是要有血缘关系吗?其实并不是的,就比如养父养母,也可以与他们建立起亲情,所以亲情不一定必须要有血缘关系。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她的母亲在她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父亲又娶了一个母亲,原本这个小女孩是特别讨厌这个母亲的,可是后来他们的感情也有升温,可是亲情又会有什么样的层面呢?比如过个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在这里就是吃喝,一种本能,可是亲情之间还需要有感情之间的交流,就比如互相理解,给予安全,接纳包容,等等,这其实都是情感上的交流,父母和母亲也会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提供建议,给我们理性的方向。而我认为的亲情在本能和情感上占据多数,因为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他们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两个词,那就是父性之爱和母性之爱,那么什么是父性之爱和母性之爱呢?这个性就是性质的意思在我们大众的眼中,母亲给你的爱更适用于低年龄段,因为他要给你像精彩极了那样的话语,给你鼓励和安慰,所以德行礼仪品格气质就是母性之爱的代名词,那么父性之爱呢?在一般人眼中,父亲都是严厉,复兴之爱会带给你的是一种理性,和方向,这就是父性之爱的代名词,而这两种爱都需要给予孩子,缺一不可,因为如果没有了母性之爱,一个孩子很难会有信心,也没有一种母亲能带来的温暖,鼓励,可是如果一个孩子过多的接收到了母性之爱,那么它就没有理性与方向,这时候就需要父亲的指引,给你理性的分析,带给你的是“勤俭谦”。可是母性之爱只能由母亲带给一个孩子吗?父性之爱只能由父亲带给一个孩子吗?其实并不是,母亲也可以担任母性和父性两个角色,都可以给予孩子力量,可是在一般人的观念当中,都是严父慈母,可是也有很多情况下是严母慈父,或者其他不同的性质,这也说明了时代在变化。
可是无论怎样,孩子都是要有一个需求,父母也会尽力而行,孩子有时也会出现错误,父母就可能因为孩子的成长而去和他找话题,与他交流,总之是有一个成长方向的,父母的性格也会影响到孩子,而一个孩子,需要做到的就是有责任感,有担当,身心健康,独立等等,可是另一面就是自卑,懦弱,被动,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慈。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可以分为这几点,一是本能,满足他的生理需求,给他提供物质层面上的满足。二是心理层面,是对他心理的关爱,感情上的交流,形成一种情。三处于理性方面,给孩子引导指导方向,给孩子树立起目标。四是处于德行方面,给孩子教育,和德行品质的点化,让他明白自己的意义。
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爱,那么有没有孩子给予父母的呢?有,那就是孝。
其实这个孝一定是孩子有独特的能力的时候才会给予给父母,否则比如当你还小,你怎么去孝敬父母呢?我们知道动物是没有亲情,也更不能去孝的,孝心是人之为人,特有的一种能力,当动物的孩子可以自己寻死,以后父母就离开了,孝就是建立在父母也就是人类与我们的一种链接,子女把自己对父母的孝心带给父母,这才可以称之为孝,那么什么时候一个子女才会去孝呢?或者他们会怎样去孝呢?首先要有养育关系,有情感上的链接,因为在一起的时候时间一长就有了情感,其次就是有理性上的帮助,即便是当子女长大以后,父母可能没有能力再去帮助你,可是父母对你的帮助是丝毫不会减少的。而且一个子女去孝敬父母,很少会有他小时候帮助我,现在就帮助他的这个心理,完全是出于时间上的感情,一种情感,才会去孝敬。即便是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也是可以去帮助的,比如马路上有一个老爷爷再行走,这时可能一个小女孩,或者一个大人就会伸起助援之手,可能是那些人对这个老爷爷的同情,可能也是出于他们内心的德性,可是这些都是在人心外推,推己及人。
所以接纳,谈话,交流,知道反思是理性的,可是宠爱溺爱让孩子说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爱会让孩子不懂反思,只会溺爱孩子,让孩子不能自立,成为一个巨婴。要给孩子控制,帮助孩子安排,让孩子拥有自己思想的独立性,而不是一味的控制,所以要自我改变,形成整个家族的家风,使这个家族其乐融融。
可是往往有很多种情况都是会有空巢老人,他们盼望着子女回家,可是子女往往会因为工作生活的原因,回不了家,这也是出于老人对子女的情感。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夜里有一个警察,发现了一个喝醉酒的醉汉,警察认出来了,这是这个地区的富翁,他想要把富翁送回他的住所,于是他就问富翁:我送你回家吧!可是那个富翁却说,我哪里有家?警察指指旁边的别墅,那不是你的家吗?那个富翁说,那不是我的家,只不过是我的住所罢了。所以亲情之爱就有家庭之味,家的意味,家有理性,本能情感,也有原生家庭,可是最重要的,就是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它不是一所房子,某个领域,某个地址,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这个情感不一定是要有血缘关系才能做得到的,他只需要情感来感悟,虽然有时候父母会训斥我们,但是我们也是有自己的错误,在审视自己的同时,也要有尊重,遇到困难时,陪伴与交流,会带给你些许不同。
这就是我们先学的亲情,这种情感其实就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那么换作是老师呢?
师生情是什么?师生情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可以是老师对待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对老师,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师生情呢?你讲如果一个老师教了一名同学,很长很长的时间,他们互相打打杀杀,无论是怨恨还是感激,通过长时间的相处与互动就会产生师生情,师生情,我们再用四个层次去解读,也就是本能、心理、理性与德性。
动物有师生情吗?有学习吗?动物其实也要学习,因为他们学习的都是捕猎,都是生存技能,准确来说,这是他们的基因流传下来的,动物是没有师生情的,只是本能。但是你可能会想到一个问题,鹦鹉学舌是学习吗?其实鹦鹉学舌也是遗传的基础上,通过我们人类去教他,所以从某种方面来看,是有师生的感觉,当然也是学习的行为,你可以饲养鹦鹉很多年培养出感情,但是鹦鹉并不会有师生情,因为师生情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与人或者动物与动物之间并没有师生情。
你可能会想到幼儿园的老师可能会帮你喂饭,喂水,擦屁股,这当然是老师对你的爱,那么这样的照顾属于什么层次的呢?我认为是本能的,现在你还小,老师,这样做是满足你的本能需求,所以这是本能层的。虽然老师这样照顾你,可能只是出于他的职责所在,但是很长时间的朝夕陪伴,难免会摩擦出感情,比如老师很长时间与你在一起玩耍,老师在互动的过程中也对你很喜欢,你也对老师有了一种感情,那么这样的感情又属于什么层次的呢?我认为是情感的层次,因为这正是互动中产生情感。有时候可能也会产生误会,比如你可能认为老师偏心,这时候就需要理性的分析了。
当你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甚至高中毕业的时候,此时你对老师有情感吗?肯定是有的,可是这时候的情感就与以前幼儿园学前班的时候那样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因为当你有小的时候,你需要的更多的是依赖,这里的感情也有生活上的关爱与照顾。可是现在的感情,老师可能会向你提供理性、方向的引领,自信,独立,坚强等人格的养成,帮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追求自我能力、自我价值与自我意义所以这样的师生情是理性层面的。
那么至圣先师孔子,他的弟子有非常多,在众多弟子之间,也肯定会与一些弟子产生师生的情谊,他的教学就是在传道,立己达人,那么从孔子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德性层面的精神导师,孔子教给他的学生理性、方向、道义,德行上的引领,那么这样的师生情,我认为是德性层面上的。
我们接下来来看几个案例:
1. 王老师,在课堂上一直不停的在讲,并没有与同学互动,有的同学非常的懵,甚至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同学交头接耳,完全没有上课的样子,可是王老师全当没有看见,只顾百自己的知识点,赶快的讲完,那么这位老师的行为是怎么样的?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师,他这样的做法其实已经失职了,他只顾自己把知识点说完,完全就不管别的同学有没有听懂,可能她想的就是我把我的课讲完,我就可以领我的工资,爱听不听,听不懂拉倒,那么这样的老师是在什么层面上考虑问题的呢?我认为是本能层次,因为他只关注知识,并没有关注人,而与它相反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真正的把所有的东西都落在学生的身上,所以这样的老师这门学科可能学生都是不喜欢的,只是本能上的一种形式。
2. 张老师讲完他的课以后,就是发练习单,剩余的时间就是把练习题全部做完,如果她看见某个同学并不会的话,他就会大发雷霆,大骂几句,就比如说笨的呀,啥都不会,可是刚刚看见小明已经早已做完,并且全对的时候,确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样的老师无非是区别对待,那么他这样的区别对待的反应属于哪个层面的呢?我们以老师的角度来分析,那么就是情感层,比如她偏心,哪个同学学的好就和他关系好,并且对待他也非常的好,可是一些同学不会,就完全相反了,所以这是情感层面的。
3.小明想要成为小刚那样优秀的学生,于是他又开始尝试努力学习,可是换来的并不是完全的成功,后来小明发现他非常喜欢上美术课,美术老师和蔼可亲,美术也逐渐的成为了它的强项,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小明的这一系列的转变呢?其实就是从情感到理性,这是有两种情况的,首先是先喜欢老师,然后才喜欢上了这门学科,第二种情况就是先喜欢知识,然后觉得这个老师讲的也不错,然后也喜欢上了老师,以正是亲其师信其道,可是这两种情况最后都是亲其师,那么我们对某种学科的热爱,怎么融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呢?我们可以发挥生命的创造性,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且一定要自我鼓励,我可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样就可以使你的热爱融入到你的生命当中,那么我们怎样才会有那样的转变呢?肯定是要有反思调整与坚持,自己一定要主动的选择,你正是自我意识上的觉醒。
另一种师生情,就是如孔子那样对他的弟子理性方向,德性上的引领,也就是德性层面上的。
其实我认为师生情,无论是本能情感理性还是德性层面上的,都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在一次次的互动当中,才有了这样独特的感情,在动物界也是没有的,师生情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重要的一种感情,它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很多,你在学校遇到的困难,老师同学可能都会给你帮助,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是非常的珍贵,这就是我理解的师生情。
当然,这种师生情是我们与老师之间的,当然与我们身边的同伴,也是可以有情感的,那就是友谊。
(此处先省略)
我们了解了我们个人与身边的同伴,种种的感情的时候,我们又产生了对生命的思考,榆树们开始尝试探问生命。
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生命,比如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或者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同伴,都是生命,今天我们就学习了生命的主题,我们来回想一下生命的主题,和我们之前哪一个主题相关?那就是我是谁?思考我是谁,生命处于反思、省察的生命状态,但是生命只有反思的状态吗?比如还有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吃喝拉撒,也有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的喜怒哀乐,当然也有去学习处于理性的思考,也有救助他人,等等,这些都是生命的状态。
想要了解生命,我们可以先从动物入手,动物有生命,他们生命主要是为了什么呢?无非就是生存和繁衍,可是他们每天生活在大草原,去寻找吃的,他们的生命目的和状态与人类一样吗?当然是不一样的,人类除了生存和繁衍,他还有思考理性,以及种种的只有人类才有的。那么我们人类的生命首先要解决什么?肯定就是生存的问题,而这个生存也可以通过许多的形式来完成,就比如我们的历史,人类为什么要发生战争?争斗?许多国军是为了抢人口,土地,财富,其实就是为了生存,那么这样的战争属于什么层次呢?——本能层次。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两种文明形态的共生,这些都是处于本能的层次。
难道人类的生命只有本能层次的吗?其实也是有各种感情的,人类以后追求许多的情感,就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等,这些都是自己与他人发生的关系,就比如你对一个人又爱又恨又嫉妒又羡慕,这些都是复杂的感情,可是人类不仅仅只有对她人的感情,也有对于自我,自然,社会,国家的感情,就比如我们常说的家国情怀,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大夫忧国忧民,这都是自己对国家的情怀。那么人对于自我的感情有哪些?就比如自爱,自尊,自卑,自信,自恋,自大,这都是对于自己。当然,如果每个人只有心里有这些感情,那么他人也无法知道,人类要互相的交流,才可以促进,那么人类有哪些表达这些感情的方式呢?就比如写一首诗歌,那些伟大的诗人留下来的唐诗宋词,都是流传后世的经典,也比如绘画,写一个音乐,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些都是人类表达的情感,还比如河南的豫剧,京剧,这些曲艺的形式,那么,这些源于生命的表达属于什么层次呢?——是情感曾的表达。
可是生命只有本能,情感层次吗?比如科学家探索世界的本源,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等,那么这些都是属于什么层次?是理性。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探究身体的构造?细胞?器官?这都是从生物学,医学等角度对人类身体构造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延续生命。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就比如共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连最开始的羊贝壳作为的钱币,都可以成为现在你的支付宝有微信上的几个数字,时代在进步。当一个人问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时候,人类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人类想要对自己了解更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比如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那么这样的生命处于什么层次呢?毫无疑问是——理性层面的。
孔子所讲的恕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起立立人,己达达人。都是源于他的思想的核心,仁,孔子重游列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依然是为了心中的大道去寻找,他开创了儒家,是后人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受到万世的敬仰。佛陀你们放弃说是华贵的宫廷生活,用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去体验和慈悲众生的疾苦。耶稣甘愿以上十字架的方式,试图唤醒沉睡的众生。这些种种鲜活的生命,都是属于什么层次的呢?他们是——德性层次的生命。
这就是生命的四个层次,我们不禁还会想到一个问题,生命是永恒的吗?生命当然不是永恒的,首先生命面临的就是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的生命,自然生命确实很短暂,那么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我们切可以扩宽生命的宽度,我们该如何扩宽生命的宽度深度呢?我们现在可以用医学技术延续生命的长度,可是还是终将一死,我们可以看书,看电影,去学习,等等的方法去扩宽生命的宽度与深度,所以我不当然达不到生命的永恒,可是我们可以以德性、理性来延续,我们可以著书立说,使自己的精神流传后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东西,不要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现在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度过?是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还是活的明白?最终成为一个不朽的生命?
然后我们又了解到我们需要去珍视敬畏珍视生命。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有一个漫长的历史,生命起源于30多亿年前,几百万年前就出现了人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独特与特别的生命,但是提到生命,你可能会想到一个问题,生命是永恒的吗?在物质的层面讲生命是不可以永恒的,并且在中国不同的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在生物的进化线里面,人类又是那最后的0.1秒钟,但是我们却可以适应我们所存在的环境,我们也可以创造我们的生活,所以在这么短的生命里面,人类却可以有如此大的成就与进步,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我们的作为不断的在向前探索,探索我们的未知,挑战我们的自我,这是多么令人敬畏啊!
这就是生命,也正是我今天的论点,但是针对于生命,我有几个观点,第一个就是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生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整个宇宙中的奇迹,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有着生命,我们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中产生的,我们是幸运的,而生命又是独特的,这个人的个头好低,这个人的个头好高啊!从怀里的婴儿到年迈的老人,这就是我们人类外观上的独特,每个人长的都不一样,是双胞胎也会有不同之处,而且随着我们的增长,心智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同样的年龄也会有差异,而这样的差异,正是人自身与环境所造成的,他们的成长与经历是截然不同的,虽然从整个人类文明或者进化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但是正是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才造就了我们不凡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一个历史长河之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如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展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我们现在活着,还有着一份传承的工作把我们先人的智慧与文化不断地繁衍下去,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当一份使命。并且使得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只有我的生命,而且还有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这就考虑到我们和外围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了。
生命也是不可逆的,有一个人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从婴孩长到儿童,又从儿童长到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没错,我们身上的时间正每一秒,每一分的从我们指尖划过,生命的时光是如此的短暂,你从整个自然来看,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可谓是沧海一粟,正如浮游一般,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归宿,人终将一死,但是你什么时候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要用怎样的姿态去活着,是精彩的表演出,你的舞姿还是就像灰尘一般,毫无光泽呢,这都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我们也应该热爱生命,从容的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可能随时都会有一个意外,但是这正是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之处。
所以在我们的生命接续当中,人类生命在不断的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所以对于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并且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一个人,也正是我们不断的继承与传承,文化与精神得到的文明成果。
但是人类的生命也是弱小的,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孩子的照片,走在地震的废墟当中。人们聚在一起奋力的抗洪。有人说你不勇敢,没有人会替你坚强,人类在面临诸多的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显得极其的脆弱,但是为了挽救守护生命,我们可以拼搏努力和坚持,生命是坚强且有力量的,虽然生命是艰难的,但是当我们人类万众一心,为了挽救生命而努力的时候,为守护生命而拼搏的时候,我们又会感觉到生命又是那样的顽强与坚强,有力量,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要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正所谓生命至上。
在当我们对生命有敬畏之心的时候,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利都更重要,在这些外面的东西面前,生命的价值高过于一切,所谓珍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现在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我们要好好的利用,不要辜负每个人对你的期望。
但是你可能会感到疑惑,既然生命需要珍视与敬畏,那么也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那么疫情前面那么多的坚守者与逆行者,他们是怎样的行为呢?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的生命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可是如果她去挽救别人,他们自己也会冒着生命危险啊!所以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在珍视自己的生命,更是珍爱他人的生命,他们是推己及人,仁者爱人的情怀,他们珍爱他人,生命如同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我们更应该对其敬畏。
当然,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别人安排的,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是有关系的人,也有无关系的人,跟你有关系的人,往往会有友情,亲情,师生情,爱情的存在,而那些无关系的人,因为助人为乐,帮助陌生人而变的有关系,人与人之间,我们应该让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孟子也说了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开端,所以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自愿的选择,是发自于内心的敬畏,我们对待他人的生命态度,代表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的时候,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政治的课题了,我们都在用那四个层次来做解读,当然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想法,这些就是我们得到的共识,期待下一次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