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抄336

医学,从“淡漠”向“共情”转变

保罗·西蒙

美国著名歌唱家

相信你的直觉。这和钓鱼的道理是一样的。

共情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之前谈到的3大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密切相关。共情力是设计感不可或缺的因素,优秀的设计师总是以消费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设计。共情力还与交响力息息相关,具有共情力的人都明白情境的重要性,他们会从整体上审视一个人,这与具备交响力的人会综合把握全局的行为是一致的。最后,故事力也涉及共情。在叙事医学那一部分我们已经看到,故事是提升共情力的有力途径,对医生来说尤其如此。

与此同时,共情力也正在以更直接的方式重塑医学。医学界领军人物力主医学应该有所改变,用生物伦理学家乔迪·哈尔彭(Jodi alpern)的话来说就是,从“淡漠”向“共情”转变。他们认为,淡漠的科学模式并非不适合当代的发展需求,而是已不足够。正如之前所说,大量医疗实践趋于标准化,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可重复性公式。虽然有些医生对此大加指责,称其是“食谱式医学”,但它确有自身的优势。规则式医学建立在逐渐累积起来的成百个,甚至上千个病例的基础之上,这样,医学教授就不用对每名患者都重新制订一套医疗方案了。其实,电脑也可以做同样的工作。然而,但电脑没有共情力,一旦涉及人际关系,电脑就有点“独行其是”了。在医学界,共情力可以发挥极大的威力。

全新思维案例

几年前,有两个在邮局工作的人患了同一种病,他们分别去了不同的医院就医。其中一个人告诉医生说,他感觉全身隐隐作痛、不舒服,觉得自己患了炭疽,而且最近在他工作的邮局有人染上了这种病。随后医生打电话给公共卫生部门,部门负责人告诉他说,炭疽并不会造成威胁,所以在药方里他不必开抗生素。于是,医生听从了公共卫生部门给出的建议,只给患者开了一些泰诺让他服用。几天后,该患者不幸身亡,死因正是炭疽。

另一个人去了另一家几公里外的医院。在急诊室里,医生对他进行了一番检查,怀疑他可能染上了肺炎。但是,这名患者告诉医生,他所在的邮局正陷入一场炭疽传染的恐慌之中。所以她又做了一次检查,但还是认为他并没有患炭疽,这使她十分困惑。但她还是给患者开了一些治疗炭疽的西普罗,以防万一。而且她没有让患者即刻回家,而是让他住院观察,并把情况汇报给一名炭疽研究专家。结果表明,这名邮局职员的确患了炭疽,这也说明,如果医生能理解患者,他们的倾听、直觉和不墨守成规的态度就意味着生死之间的巨大差别。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这位医生说:“我只是听取了患者的陈述。他说:‘我了解我的身体,就是有哪里不对劲。’”共情力,即医生凭借直觉判断患者感受的能力,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哈尔彭说:“医生表达其共情力的方式,不仅在于对病人的感受作出正确的判断,还在于他们说话的节奏、语调、停顿以及全面了解患者情感的能力。共情力是医生知识、医疗技术以及其他医疗工具的有益补充,可以帮助医生作出准确的诊断。”随着这一医疗新观点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共情力在医学界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像上述急诊室医生那样的新一代保健专业人员将越来越受欢迎,他们能够将客观规则和主观情感相结合,从而开创一项全新的医疗事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抄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