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于“物以类聚”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个人,从小学,到初中,再高中,然后到大学,乃至于工作……环境不断在变更,而身边的圈子却是异常相似的,围绕在身边的朋友也属于同类人。因此,我在内心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物以类聚”。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接触到的人也在不断增多。总有那么几个是一见如故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像阔别多日的老友,几分钟内即可熟悉到无话不谈,谈到忘了时间,谈到忘了年龄……

    而也总有那么多经过亲朋好友悉心筛选过的,介绍认识的,被称之为“那人老好了!”“他是个极好的人……!”结果面还没见,只微信浅聊几句,就无话可说,尴尬到相顾无言,甚至可能互相被彼此的一句话噎到一整天都不想吃东西的地步,事后反思自己是不是心理上有问题。

  我想,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之评判,不应该仅以“他是个好人”或者“他是个坏人”来评价。好人也有自私的一面,坏人也有他们的恻隐之心。为什么世界上好人那么多,却没有几个是你的知心朋友?在于价值观的差异。

  每个人都有他的一套价值体系,或正直善良、或侠肝义胆、或理想主义、或高度自我……而只有价值体系相似的人才可能聚到一起,否则,必将话不投机。

    价值体系跟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及遇到的人,经历过的事息息相关。相似的人会像异性磁极般互相吸引,不同的人也会像排异一般被挤出圈子。记得一次和两个好友一起去逛街,一路上聊的是各种各样的文学史,作家、作品风格……聊的不亦乐乎,而中途跟我们一起搭伴出门的活泼开朗的那个女孩却一句话也插不上,平日里活泼多话的她在我们当中变得异常沉默孤独。反之,有一次,喜好传统文化的我跟一群很光鲜时髦的姑娘在一起,也在插不上嘴,说不上话,活生生的一个局外人。我想这就是“物以类聚”吧。

    每个人的小圈子代表了这一类人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找对方向和圈子就是一件幸事。对于“没有什么话说”的好人,我们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即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于“物以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