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不教”——《日常教学的情调》读后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文质老师倡导的生命化教育缘起于1993年,真正落地是在2002年。文章中并没有对生命化教育进行具体的阐释,可能文质老师在其他的书中进行了阐释。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到底怎么开展?我算不算生命化教育课题团队的成员?”其实这些问题我还真的思考过,并且我知道明霞老师就是生命化教育的践行者之一。我自己理解,每一个尊重学生的老师所开展的教育教学,都是生命化教育的一个分支。我们可以向名师学习,可以在结构、细节、语调,或者在一些方法上追求“神似”,只要“结构性相似”即可,并没有统一的方式或者步骤。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并不是我们要像他们一样著书立说,而是要学习他们的态度,靠近名师,其实是在无形中感受他们对我们产生影响和熏陶。

文质老师讲述了三种熏陶和感染的方式:

第一是一种通过生命本身去影响生命的方式,也被称之为“生命的范本”。对于文质老师来说,黄克剑先生就是他的生命范本,而于我而言,孙明霞老师就是我的生命范本。

第二种就是读某个人的书,是接近这个人最好的一种方式。当初先接触明霞老师这个人,而后读老师的《只为做一个良师》和《用生命润泽生命》,被她的精神和气质所吸引。再后来,在她的引荐下认识了文质老师,虽未谋面,但老师的老师被联盟的老师们尊称为“祖师爷”。开始看祖师爷的《奶蜜盐》《教师的使命》《日常教学的情调》《父母改变,孩子改变》。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作者的同时,被熏陶、被感染其实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第三种影响是在一个团队的氛围里产生的。认识明霞老师之后,我的微信里多了这样几个团队。一个是明霞教师成长联盟,一个是实验中学明霞工作室,一个是教育行走一起写吧,一个是《教师的使命》共读群,一个是《日常教学的情调》共读群。在这些团队中我拥有着不同的角色,在这些团队中,可以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文化氛围,这种熏陶和感染会让自己始终都充满热情和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与不教”——《日常教学的情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