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本身就是一位艺术家,作为一代翻译巨匠。他幼年丧父,在寡母的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不仅所译甚丰,而且文笔自然流畅。

          在家书中他常常提到自己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所翻译的作品反复改了六七遍仍觉得不够古雅,由此可见他对艺术近乎完美的追求和赤爱!而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更是深受父亲的感染。傅雷坚信读书的重要性,不忘告知孩子在追求艺术的途中用阅读来提高交际能力。在傅聪刚刚出国之际,傅雷便提醒儿子:读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重头来过,犯不上。一开头必须从容不迫,位与格必须要记忆,像应付考试般临时强记是没用的。

            现在读俄文只好求一个概念,勿野心太大。目前贪多务得,实际也不会如何得益。此外,在儿子选择定居国外时,他更是鼓励孩子不忘国之根本,经常给远在国外的傅聪寄去中国名著、艺术作品等,和他交流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尤其在书信中多用中文来表达,对于儿子的书写和语言表达更是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艺术追求中,傅雷认为艺术家对作品应赋予情感才能真正打动他人。他望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在比赛面前,他认为心态非常重要: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效果反而更好,精神上平日也可减少负担,上台也不致紧张。此外, 他认为人生得从多方面培养,劳逸结合得恰当,对艺术只有好处。唯有经常与大自然亲近,放下一切,才能有放松的心情,有了这心情,艺术上的放松可不求而自得。劳逸结合得好,再说长久之际。而在处理感情方面,傅雷认为学问高于感情。他认为自己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他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在傅聪和弥拉结婚之后,傅雷对弥拉保持着尊重和理解,他认为共同的理想、热情,需要长期不断地灌溉栽培。希望傅聪在人生琐事、读书修养方面对妻子有更多得引导,希望他们彼此成就、彼此进步!总之,傅聪在国外地日子里,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那便是对儿子、对艺术、对国家浓厚地赤子情怀。  

        读 《傅雷家书》,感受到一位优秀的父亲,一名出色的儿子,一本不平凡的家书。《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傅雷家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