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科学 | 读《哲学通论》

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当中,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既是最密切的,又是最复杂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如何理解哲学,就是如何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

首先,科学概念和哲学概念都不是常识概念的延伸和变形,而是对常识概念的超越。其次,科学和哲学与常识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和哲学是理论思维(概念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而常识只是一种依附于经验的表象思维方式。

因此,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它们都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即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统一。同时,它们都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解释性功能、规范性功能、批判性功能和理想性功能。即理论不仅仅是解释世界,也不仅仅是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而且它又能够使我们达到一种思想和行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它又能够达到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自我超越,从而使我们达到一种更加理想化的境界。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下文将从“历时态”和“共时态”两种角度看待和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历时态视角

从历时态的角度看,人类的理论思维起源于对幻化的神话思维方式的超越,并形成于对经验的常识思维方式的超越。科学和哲学思维,在很长时间内,其内涵和外延是相对模糊的。

人类理论思维的形成过程,首先是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形式逻辑的形成过程。而思维的逻辑化,又源于思维“解释”世界的需求。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仅需要“表象”世界(在头脑中形成和再现世界的映像),而且需要“解释”世界(在头脑中形成关于世界的“共性”、“本质”、“必然”、“规律”的认识,并以此去说明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个别”、“现象”、“偶然”、“变体”的存在)。这种解释的需求,必须具备下述基本条件,才得以实现:①类概念的形成、②思维规则的形成、③对概念内涵的反思。

从历时态的角度去看待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我们不仅应当看到哲学与科学的高度相关性和密切的相似性,还要看到两者的差别、分化和矛盾。

人们在对哲学发展史的总体过程的概括中,发现,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与科学有着不同的关系,即便在同一时代,不同的哲学与科学也有着不同的关系。

(二)共时态视角

从共时态的角度看,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都具有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三重内涵,都具有向上的兼容性、时代的容涵性和逻辑的展开性的三方面特征,都具有解释性、规范性、批评性和理想性的四种基本功能。科学和哲学的这些共同特点,表现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高度的相关性和相似性。

那么,如何从共时态的角度来区分科学与哲学?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区分两者的对象,而是剥离两者的职能,三是划清两者的领地。

1. 对象

这是一种以对象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区分为出发点的思考方式,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各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而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

2. 职能

这是一种以职能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区分为出发点的思考方式,认为: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而哲学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

3. 领地

这是一种以申辩哲学的现代生存权力为出发点的思考方式,是在哲学不断地被“驱逐”或其“世袭领地”的背景下,试图为哲学寻求一块科学无力问津的“领域”或科学无力解决的“问题”。

上述这种思考方式,表现出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哲学知识论立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局限性的,制约着人们对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立场认为,哲学是具有最高的概括性(最大的普遍性)和最高的解释性(最大的普适性)的知识。但其实,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是:哲学是否是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大的普适性的知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的关系是否就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哲学的发展方向是否是哲学的科学化?能否跳出哲学与科学的二元关系,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理解二者的关系,并从而重新理解哲学?


参考文献: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8-63.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与科学 | 读《哲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