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2 《学生代我上课》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199天,今天阅读的内容是《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代我上课这一节的内容。

在这一节内容当中,作者提到了高三的一节语文课《年华永驻》,作者在备课时,觉得这篇课文难度很大,而且文章是谈相对论,作者没有物理学的底子,所以很多概念弄不清,如果讲这节课,可能会顾此失彼,越想越乱,所以作者决定让学生来讲,而且是物理学的好的人才能讲好。把任务分下去之后,结果隔天上课,坐在后面听两个同学讲课,学生们讲得特别的好,效果也特别好。

“学生代老师上课”这种教学体验很好,没有谁认为老师请学生代讲有什么不妥,他们从这里看到的是“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坐在学生位置上看学生代教,我想他敢站在台上教,即使效果不理想,这种经历也胜过坐在下面听。

后来作者对学生代教这种角色转换很有兴趣,而且后面也用了很多次这个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代教的学生没有学过教学法,但他能根据听课的经验琢磨。原来的时候,他在课堂发言,不过是把他对课文的理解与心得说出来,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把自己的疑问提交出来;现在他被逼上讲台,要来“讲课”了,这时候他必须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他不能再只带一对耳朵了,他必须深入思考细节,预想可能的障碍,他必须和别人交流,他必须关注听众的反应。对他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经历,为了讲好,他得备课,这很可能是他第一次“用心”地阅读学习材料,完全不同于此前的“预习”——以前的预习可能只是了解教学材料,发现疑点和难点,有可能的话能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而现在的阅读和准备要弄清“为什么要教”,琢磨“怎样教”,他要“把别人教会”,“让教室里所有人都知道我想做什么”,他要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把一切都准备好……于是在这个环节当中,他成了一名有更重要目标的学习者。

但是我国目前的这种现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科都开展类似的教学试验,后来作者看到美国一些中学,在那里,学生是课堂主体,人人可以上讲台,课堂属于学生。相比较美国而言,我们做的还真的算是小儿科。

所以有能力“教”,是更有智慧的学习者;学“教”,也因此更会学。如果学生“敢讲”、“会讲”,那就是“懂了”、“会了”,“懂了”、“会了”,教师也就不需要再教了。

读完这一节的内容,让我想到了大四那年自己第一次接触的“翻转课堂”的概念,然后老师就带着我们开始实践,她的每一节课都是学生,也就是台下的我们来讲,她听完质疑,让我们一起讨论,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脱颖而出的。也正是那两年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这种模式比传统的“听”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要想“教”,就必须自己先学,从而让我们敢讲、会讲,老师也就不需要再教,在一旁指导、补充即可。


日更第二十二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22 《学生代我上课》)